本文首发今日头条:跟我一起去追剧
1、孩子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很久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年轻妈妈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两岁的孩子死活不愿意和大人一起去逛超市,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对小朋友来说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呀。虽然孩子不愿意,她还是经常带孩子去超市,她甚至觉得,必须让孩子喜欢上超市。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鞋带掉了,这位妈妈蹲下来给孩子系完鞋带后抬头一看,一下子就被吓到了。
人潮拥挤,她看到了无数双腿从眼前经过,来去匆忙,仿佛一个个行走的怪兽,正在寻找自己的猎物。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会强迫孩子和自己一起去超市,哪怕去了,也会抱着孩子,因为她知道,孩子和自己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个世界。
因为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2、教育经验丰富的妈妈,写了一本实用性强的书
《蹲下来,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的作者谷卓是一位高中老师,目前有两个孩子。
她在母亲创立的蒙特梭立幼儿园当了20年的助教,求学历经中国台湾、澳洲、加拿大、荷兰的教育滋养,主修文学,辅修中等教育,受过儿童情绪力和专注力的培训。
潜移默化的成长背景与亲身体验多元文化,让她形成了独到的教育观。
再加上老公是荷兰人,婆婆又是荷兰大学教授。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让她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主要围绕作者的大儿子Jivan展开,孩子的世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作者一边记录、一边总结,很多经验不仅适用于育儿,在与学生相处时也可以很好的用到。
3、生活教育,让孩子能自律有自信
现代人对儿童教育已经十分重视了,但他们真的用对方法了吗?
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各种早教中心,期待从那里走出一个天才宝宝;当孩子开始读小学,又把他们一股脑塞进各种特长班,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可以多才多艺……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父母确实付出了很多,但他们似乎觉得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多了,所以当孩子在身边时,他们反而从来不去教育。
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确实带出去倍有面子,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可能并没有拥有。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小Jivan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他和所有小朋友一样,遇到新鲜事物可能会好奇,但更多的却是害怕。当爸爸兴奋地想带他去下海时,他被吓得哇哇大叫。
这时候,作者不会想“这么美的大海,儿子却不敢去玩,他简直就是一个胆小鬼”,而是温柔地陪伴着孩子,一点点去引导他:先隔着毛巾坐在沙滩上,再试着去玩沙,接着妈妈牵着孩子一起在沙滩上走,然后慢慢地靠近大海,看浪花打在妈妈脚上,允许孩子玩水,直到他自己愿意下海……
作者采取了“i+1”鼓励法,即有把握之外,再多一点点就好。她理解孩子的害怕,她愿意和他一起慢慢去克服,这需要花费极大的耐心,但以后不管孩子再遇到什么,他都会自己慢慢去尝试了。
问题每天都会发生,但这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当孩子吵闹着要出去玩,我们可以教给他等待,是为了更完整地被满足;在孩子第一次吃饭时,就要告诉他规矩,然后不断重复、直到形成习惯;放手让孩子去游戏中探索,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游戏力”……
孩子如果可以这样慢慢长大,总有一天,他可以成长为一个自律自信的男子汉。
4、情绪,比智商更重要的事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孩子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一定不能成为反面教材。
两三岁的孩子最爱调皮捣蛋,一不留神就可能犯错误——在家里翻箱倒柜,妈妈辛苦整理的房间不到一小时又会变乱;什么都想去尝一口,甚至连妈妈的爽肤水都不放过;最爱爬到很高的地方手舞足蹈,把妈妈吓得半死他去还得意洋洋……
每次看到孩子的这些“杰作”,顿时就火冒三丈,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把熊孩子抓过来揍一顿再说。
停停停,当你情绪不佳时,先别急着凶孩子,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在心里想想待会要怎样教育。
打一顿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只是单纯地伤害了亲子关系,小小的人儿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天使妈妈突然就变身为了恶魔。
这个年纪的孩子,其实无法分辨对错,他们只是觉得好玩,就去做了。当父母的,要冷静下来,好好向他解释。不要忘了,很多年前,你也曾经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情。
就像书中的Jivan,把洗手液记得满地都是,爸爸很生气,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直到第二天才询问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
“我要压、压、压,然后就会喷出来。”
你看,他其实只是在进行一次探索,他迫切地想要把这件事情弄明白,但他还不理解什么叫浪费、什么叫把地板弄脏。
不要忘了,没有人生来就会,这都是需要慢慢学习的。下一次,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着凶他,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轻轻地问:“你刚刚是怎么想的?”
5、好好说话,让亲子关系更亲近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大。
把一句句“你怎么没有”换成“我相信你可以”;当孩子模仿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文明言词,先不要急着批评,他其实并不懂那句话的意思,你得让他明白那是不好的;不要不自觉地用条件句来恐吓孩子,把“你不午睡,我们就不带你去公园了”换成“你好好午睡,我下午就可以去公园玩了哦”……
孩子表现好,不要总是一味地夸赞“你好棒呀、你真厉害”,试着描述一下他的具体行为“你现在已经会自己穿衣服了,妈妈觉得很高兴”、“看到你这样照顾生病的妹妹,妈妈真的很感动”……
气极之下不要开口,否则那句话将成为孩子心口上的一道疤,无论过去多久,都能感受到伤疤在隐隐作痛。
6、家有小暖男,到底是如何养成的
作者笔下的Jivan,简直是个小天使!
出去玩的时候捡到了一朵小花,心心念念要带回家给外公看,哪怕睡着了还紧紧把花握在手心里;有了妹妹之后开始变得懂事,会体谅妈妈的辛苦,哪怕很想让妈妈陪陪自己,却还是安静地在一边等待;和妈妈一起去旅行,哪怕已经很困很困了,却还是紧紧牵着妈妈的手往前走,而不是哭闹着让拿着很多行李的妈妈抱……
每一个小故事虽然简短,读起来却让人觉得温暖。然后再仔细想想,其实自己家的孩子也有这样可爱的时候啊。只是我们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便只能看到他的淘气,而忘了他的可爱。
Jivan是个幸福的孩子,这种幸福,不在于他家有多少钱、他父母有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他长大,翻开那些妈妈记下来的文字,他拥有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7、妈妈心情手札,找回爱的力量
你以为作者生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妈妈吗?
自然不是,她也参加迷茫,也曾经心力交瘁,但她从来没有迷失过自己。她知道要先好好爱自己,然后才能好好爱孩子。
正如作者所说,“教育是场远征,无论身为母亲还是老师,所有看不到终点的一切,都会经由时间发酵,身教、精神、态度,亦是如此。没有尽善尽美,只求回顾生命的时候,我没有愧对那些相信我的人”。
而读完这本书的人们,也希望你们可以用一颗柔软的心与孩子相处,当你困惑时,试着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看看这个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