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封赏040-2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40-2

晋文公的封赏

文公的封赏,有什么特殊的意涵?

我们看几个例子。

壶叔身份低贱,曾追随晋文公。晋文公三次封赏都没有他的份,因此他有怨言,去向晋文公问个究竟。

文公对他说:“用仁义引导我,用道德恩惠规范我,这种人受上等封赏;用行动辅佐我,让我成功立业,这种人受次等奖赏;甘冒矢石危险,立汗马功劳,这种人受再低一等的封赏;如果是效力服侍我,而没有补救我的任何过错,这种人要再次一等的奖赏。前面三次奖赏之后,后面(这第四次)就轮到您了。”晋国人听了都心悦诚服。

晋文公奖赏的等级秩序,强调的是什么?重视仁德,突出治国之道,而不是处世之术。

他在齐国期间,看到了一代霸主齐桓公晚年国政混乱,以至于尸骨未寒,马上发生内乱,再看看自己身边,其中晋国三代君王没有一个不沉迷于术而荒于政。这么多治乱的经验教训,让晋文公深刻领悟:国家最需要的是确立治国理念和政治道义,遵循文化传统。所以他把政治道义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政治辅佐,第三是军功,第四才是绩效。

只有公平正义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不理解这个道理的人经常会挂在嘴边夸夸其谈,其实口是心非。只有真正感悟的人才会切实去贯彻,而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不多见。

晋文公虽然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至少是有所体悟的,也愿意身体力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