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无条件的付出并不代表软弱。我们依然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于爱心。有条件的爱,往往会引起被爱者的反抗心理,为证明自己的独立,不惜为反对而反对。有条件的爱反映出爱人者不成熟的心理,表示其仍受制于对方。
I便签:
所谓无条件的爱,就是不附带任何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去爱,一切从被爱对象出发,信任她,鼓励她,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她。但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溺爱,并非是满足对方的一切需求,而是在有基本原则(如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等)的前提下,成全对方做真正的自己。
有条件的爱,就是在爱中加入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当对方达到时,我们才去信任和鼓励;当对方没有达到时,就会伴随着失望,埋怨等情绪,爱也随之消退。
当孩子还是婴儿时,父母对其都是无条件的爱,允许其按照自己的规律成长,为每一点的进步而喜悦。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尤其步入上学阶段后,父母的爱就渐渐变成了有条件的,你应该好好学习,你应该取得好成绩。。。。当孩子没有按照期望的方向发展,冲突就产生了。
拆书帮师父对徒弟也是无条件的爱,鼓励信任每个徒弟,用发展的眼光帮助和见证徒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如何判断自己对对方的爱时无条件的还是有条件的呢?
我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信任自检。问自己对对方是全然信任的吗?相信她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吗?如果答案不那么肯定,就很难做到无条件的爱。
2、自我情绪觉察。当为对方付出,提供支持或者建议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平和喜悦的,还是焦虑不安,恼怒失望的?如果是平和喜悦的,那我们是真心为对方着想,是无条件的爱;如果被负面情绪笼罩,则我们更多是带入了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是有条件的。
3、对方反应观察。当我们向对方表达我们的时,对方反应如何?是欣然接受,还是激烈反对?或者表现接受,内心不以为然?
只有对方欣然接受的,才是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多用于家庭关系和社会公益组织中,在职场等不太适用。
A1失败案例:
就在昨晚,我催促孩子快点完成作业并复习准备考试,孩子却沉迷学习织毛线而无动于衷,我以为是为孩子好强制要求她分清主次,实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就是有条件的爱,结果爆发了强烈的情绪冲突,双方都很受伤。
A2应用规划
计划在未来一周,觉得自己为孩子好时,运用三步法判断一下自己到底是哪种爱呢?如果发现是有条件的爱,则适时调整。
孩子不想写作业,要求其完成时,
1.信任检验。我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作业吗?显然不相信。转化为相信孩子有能力安排。
2.自我情绪觉察。我感到烦躁,愤怒,难受,都是负面感受,是有条件的爱。需要先调整情绪。
3.对方反应觉察。孩子也不配合,很不耐烦,说一些反话,显然不接受妈妈的安排,是有条件的爱。应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