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星期一
今晚的主持人是弗花,一个很能担当的男孩!
晚上20点准时开始!
支持人弗花发出:[Respect][Respect][Respect]【文字之光】的亲们晚上好,主持新人弗花给大家作揖!官宣『文字之光主题写作•第02期陪伴』点评活动正式开始
群的里一阵欢呼,看样子都被这位热情帅气的小哥哥给感染!
请留神,为保证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1.在19:50~21:30期间禁发与主题写作点评无关的文字和消息。
2.一定要跟准主持人的节奏,严禁一次性集中发三篇点评,不要抢发。
补充:活动结束可以放飞自我 ^_^
对于这个要求,大家很是赞同!
顺便说一下,今天非常幸运,今晚的点评文是我们第三小组的三位友友,他们分别是愚人-2018、芸若非和椰子。所以一大早,就提醒他们早早做好准备,晚上一睹风采。
弗花:先分享一下昨日优秀点评!
我看到自己的名字有两个,虽然早就知道了,但还是有点小小的激动。毕竟,写一篇评论也不容,需要用心读文才能写出。
弗花主持:接下来我们将逐篇展开点评,每篇文章大约30分钟噢!
第一篇
作者:愚人_2018
文章:《21陪伴|一生的陪伴》
//www.greatytc.com/p/684a
文章:陪伴Ⅰ一生的陪伴
作者愚人发出自荐语:
我叫林建明
写这篇文章是清明节前,当时是为了日更,只写了两段。刚好韩老师在文字之光群里发了主题陪伴的征文通知,我报名,且第二天就投稿了,可谓神速度。
投稿后更改了第一自然段,母亲没有种油菜,麦子,是想说她已经没有土地了。紧接着的几段植物地描述,也是基于我对土地的认知,还有自己让母亲离开这片土地的想法。至于写去年母亲去上海生活的一段时间,及三个月后再见到母亲脸面上的变化,只是衬托了她离不开土地、村庄这一习惯。
其实,不是母亲离不开土地,也不是她有多高的境界,而是心里的矛盾,这也是习惯和不习惯的问题。
她不习惯城市生活,不习惯他乡的语言,饮食,甚至不习惯她的子孙们对生活的态度。所以她选择了自己的习惯。
这是年龄上的代沟,也是社会给予我们这代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个思考,面对老人与生活到底该怎么去陪伴?
最后“出村时天色暗了下来。打开车灯,路边的油菜禾倾斜到路面,尽管开得很慢,它们仍旧抚摸着车身,“沙沙”地响。”这一段描述,我是经过深刻考虑的:一是呼应开头,还有一种是含意,无论我怎么避让也是离不开作物,离不开这片土地的,这沙沙声有我的叹息。
还有文中使用的一些口语,地名是缘于我写乡愁文的一个手法,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读《清明》这篇,可能会有些了解。
因为自己文化的浅薄,我并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
谢谢大家。
第三组的友友们开始积极互动点评
【点评作者】28桃源清溪
【文章特色】
1.一生的陪伴,应该是老人对家乡的一种感情和陪伴,在当下的农村,这种状况很普遍。
2.语言通俗易懂,描写景物很细致,对农村农民现状很真实地进行了还原。
3.结构很完整,散而不乱,零碎而平实无华。
【优化建议】
1.做清明,清明是一个节日,应该是过清明节的意思。
2去“谋道”时,谋道,不明白什么意思,也没有解释。
3.油菜花快满净了,满净这个词语第一次听说。
4.文中许多地方,标点符号用的不准确。
【点评作者】22芸若菲
【文章特色】
文章语言流畅,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情感真挚,作者采取倒叙的方式,描写了母亲对土地的陪伴,母亲回到老家后,精神状态反而比在上海时更好,脸色更红润,说明母亲是深爱这片土地的,对这片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作者在回家的车窗外看到的麦田,油菜地,宅基地前后的几分空地,母亲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栽些油菜,种些玉米,豆类。这些让作者渐渐明白母亲这辈人对土地的爱恋。本篇文章更多地写出了母亲的欢喜,仅有点忧伤也是寥寥几笔,说明母亲最终离不开土地的,点明了主题。
【优化建议】
【点评作者】24 梦里依稀风分铃响
【文章特色】
叙事散文。愚人老师的散文堪称一绝,此篇依旧。
家常似不经意般地叙述,直接把我们带回乡下,母亲已八十四岁了,还是喜欢菜园地里忙落,种植,养鸡。还是固执地喜欢乡下的土地,自己待了一辈子的家,“我”不止一次地劝说“母亲” 回城市居住,想给予她更好的物质生活,并且也试行过一段时间,但母亲很不适应 “没有说话的地方,吃了睡,睡了吃,是养孬子的地方……” 总归还是要回到自己乡下的家里舒坦。
行文看似松散,却有一根无形的线紧扣心底。情景交融,质朴自然的描写中,有细腻生动的风景描绘,成为亮色。娓娓道着自己的感受。 母亲的日常片断,家常般地对话,“我” 要离开时母亲的叮嘱, 虽然没有刻意地抒发感情, 但母子之间的亲情,“我”的担忧,母亲的关爱溢满于纸。母亲的乡情、对土地深厚的感情,随着文字流露真情, 难以掩饰。结尾自然有声,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也有着淡淡的美感。
“村庄还是那样的村庄,土地依旧贫瘠,这些却是老人们曾经的依赖,一辈子存于内心的情感”
这也代表了农村上一辈人根深蒂固的土地情结。乡情就这样无声息地流着。
题目《一生的陪伴》,景致描写生动,有种深刻的内涵。
【优化建议】
去“谋道” 时又遇上倒春寒。 此“谋道” 不知何意? 家乡话吗
文章没选家乡景致配图有点遗憾。
期待更多散文佳作。个见,仅供参考
作者点评王大珊
【文章特色】
1.作者写作风格也属于大象无形,颇有鲁迅先生《故乡》的味道,“潮湿的空气,绵绵细雨织成了节日里忧郁的氛围。”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文情感表达蓄势。
2.“这个春天,一部繁花大戏我看到片名,却没有看到序幕,更没有看到高潮,它就在紧赶慢赶的途中徐徐落幕了”表达时光飞逝的感慨。路边的风景写的很有特色,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的油菜花和麦田的精致很美,然而没有阳光的渲染显得有些暗淡,“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正如作者的心情。处处照应,前后一致。
3.接着作者写到母亲,母亲的女伴大娘们,写出了农村老人的现状和她们对故土的不舍和眷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普遍现象深沉的思考。年轻人勇敢闯世界,向往喧闹、丰富和快节奏的都市,自己安定下来,想当然地好心接老人来城里享福时,殊不知勤劳了一生的老人们内心复杂的情感。再不济的乡村,也有它独有的滋养。作者母亲红润的脸庞,同伴们的精神状态都属于这方面的侧面烘托。孝顺又理性作者的态度有无奈有叹息也有理解,真实感人。结尾景物描写一脉相承,余味无穷。
一生的陪伴既包含母子间的亲情陪伴,蕴含了乡村老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陪伴。一语双关,使文章有了更普遍的深层含义。
【优化建议】
无可挑剔!
【点评作者】20韩涵微语
【文章特色】
本文作为一篇散文,以清明回家劝说母亲跟自己回上海为明线,中间以插叙的方法记叙了母亲也曾远离家乡,最终“我”反被母亲说服。
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流畅,但又不失优美,几笔勾勒出的景和情都流露出一抹淡淡的忧伤,而母亲故土难离,陪伴一生的情感通过文字层层展现,给读者留有很深的韵味。
【优化建议】
一、字词句方面:
1.母亲今年没栽油菜,也没种小麦,但还有几分地的小菜园,当作宝物似的,不肯舍弃~“但”后这句句意有歧义
2.齐刷刷的伸出了脑袋~动词前用“地”
3.甚至在我三十岁不到的时候,远走他乡至今~这句有些突兀
4.种些玉米,豆类~句号用顿号
5.带点炝豆角,绿豆,还有莴笋韭菜,鸡蛋回去~带点炝豆角、绿豆、莴笋、韭菜、鸡蛋回去
二、内容方面:
开头一段和后面关联很紧,也很贴合主题,但和接下来的几段关键不是很大,我觉得可以调下位置。
点评作者木心moxin:
【文章特色】作者别出心裁为我们讲述了老一辈与土地的感情。家长一草一木的执着。当读到是老母亲偷偷的把母鸡寄养在给亲戚,有些哑然失笑。
优化意见:描写土地的力量似乎有些欠缺。
点评作者方海敏:
【文章特色】
1. 林老师的这篇写母亲的陪伴,蕴含的意义很深,需细细品味。从头到尾不露声色,在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耐人寻味。
2. 文章以散文加叙事得形式,体现出“母亲陪我们长大,土地陪母亲变老”的思想。
3. 作者注重细节描写,突出表现在景物的描写,母亲语言的描写很朴实,突出母亲朴实的爱,如“她一再叮嘱我,走的时候再来趟家里,带点炝豆角,绿豆,还有莴笋韭菜,鸡蛋回去”没有赞美母爱有多伟大,但从一句话里就透出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即使我们变老,也依然是她的牵挂。,神态的描写,
4. 写作手法上善用伏笔。比如母亲杀鸡的事“我带了两只,弟弟带了两只,其他的不知道”,后面“母亲说十一只养在亲戚家”。
5. 文章结构严禁,行文自然,摘取生活中的镜头,最后突出主题“陪伴”。
6. 结尾发人深思,意味深长
【优化建议】
1. 个别用词:不用再只盯住路面,只感觉换成“直可以去掉“再”
2. 个别地方的标点符号再细化。
点评作者椰子
【文章特色】
作者写作风格也属于大象无形,颇有鲁迅先生《故乡》的味道,“潮湿的空气,绵绵细雨织成了节日里忧郁的氛围。”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文情感表达蓄势。
“这个春天,一部繁花大戏我看到片名,却没有看到序幕,更没有看到高潮,它就在紧赶慢赶的途中徐徐落幕了”表达时光飞逝的感慨。路边的风景写的很有特色,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的油菜花和麦田的精致很美,然而没有阳光的渲染显得有些暗淡,“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正如作者的心情。处处照应,前后一致。
接着作者写到母亲,母亲的女伴大娘们,写出了农村老人的现状和她们对故土的不舍和眷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普遍现象深沉的思考。年轻人勇敢闯世界,向往喧闹、丰富和快节奏的都市,自己安定下来,想当然地好心接老人来城里享福时,殊不知勤劳了一生的老人们内心复杂的情感。再不济的乡村,也有它独有的滋养。作者母亲红润的脸庞,同伴们的精神状态都属于这方面的侧面烘托。孝顺又理性作者的态度有无奈有叹息也有理解,真实感人。结尾景物描写一脉相承,余味无穷。
一生的陪伴既包含母子间的亲情陪伴,蕴含了乡村老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陪伴。一语双关,使文章有了更普遍的深层含义。
【优化建议】
无可挑剔!
【点评作者】18.朋友是老酒
【文章特色】
1、林老师很谦虚,从他的简书名“愚人”就可以看出来,大概是越优秀的人越低调吧!文如其人,他的文章语言朴实,乡土气息浓厚,和蒋坤元、南山顽石、太湖风等三位老师类似。林老师的每篇文章,我都细品,最佩服他用心修改的习惯。
2、本文开头,对油菜花的描写很出彩,体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其次,写母亲对家乡的眷恋,因为那里有陪伴她的土地、故居、老友和家禽。
最后主题升华,我们给予父母的陪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应是精神上的。
【优化建议】
1.某些字词和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
2.建议配几张图,会锦上添花。
【点评作者】29回眸0769
【文章特色】
1.文章写景的文字很美,很有画面感,很多比喻句都用得恰到好处。
2.文字朴实,但字里行间都有情感的流露,诠释了母亲对土地和家乡的依恋,也围绕陪伴这个主题引出了新的含义。
3.作者母亲的经历和读者很多亲人的经历相同,心理和情景描写到位,能产生读者心理上的共鸣。
【优化建议】
最后的结尾可再多些点题和升华性的文字。
点评作者:30是落雨声呀
文章特色:
1.文章写景写得很妙,娓娓道来,让人不禁置身其中。
2.母亲离家前对屋前屋后进行整理,将鸡送人养,母亲与杏花娘,杏花娘与作者的对话充分显示了母亲对土地的热爱的之前,也真实反应了当代老人不愿离开故土,愿意一生与故土做伴。
3.文章散而不乱,处处尽显老人与徒弟的相伴之情。
优化建议:
1.“做清明”建议改为“过清明”
2.“谋道”是什么?这里需要解释下。
愚人—2018发表点评感言:
谢谢大家认真地阅读,认真地点评,向大家学习。我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看得我目不暇接,又紧张又开心,紧张的是,怕自己文章经不起大家的检验,但又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开心的是,经过大家的火眼金睛,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晚,很开心能与大家在一起,看到大家真诚用心的点评,让我好感动,我会把所有的点评都认真收藏起来。谢谢大家,让我收获了真诚与鼓励,谢谢。
谢谢大家认真地阅读,认真地点评,向大家学习!
第二篇
作者:22 芸若菲
文章:《陪伴|芸若菲》
//www.greatytc.com/p/99c5f8d162d1
作者芸若非自荐语:
大家好,我是第二期陪伴专题第三组的作者芸若菲,我之所以写了母亲这篇文,还是清明回家时,给我感触很深,我们回家,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一会问我们想吃什么,一会拉着我问长问短,一会儿拿出我们爱吃的生花生,一会儿又拿出我们爱吃的熟玉米棒,可是我们要走了,母亲不说话,只一股脑儿把鸡和蔬菜往我们车里装,然后,眼巴巴地,望着我们车子开出的方向。
我们已经走出了很远,从后视镜里,还看到母亲站在原地,久久没离去,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的孤独和不舍,心里顿时五味杂成,眼泪情不自禁就流下来了。我们做儿女的总是亏欠母亲太多,小时候,不管母亲遇到多大困难,都从没有放弃过我们,可是,我们长大了,却不能陪伴在母亲左右。内心除了愧疚还有不安,希望通过这次点评学习,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进步,谢谢大家
【点评作者】49王大珊
【点评文章】《陪伴| 母亲的爱是最美的四月天》
【文章特色】
文章分为三部分即童年母亲对子女的爱、长大的我们对母亲的忽略、探望母亲后的不舍,主题突出,线索清晰。
文章第一部分的描写最精彩,事例详实,故事感人。“左右手”、 白米饭、吸脓,这些都是作者个性化的经历,写得非常生动。
作者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觉到母女情深。
行文通达,语言流畅。
【优化建议】
1.结构方面:建议把第二部分内容拆分,把属于母亲对子女关爱的内容合并到第一部分,把对母亲的忽略内容合并到第三部分,全文两大部分即可,而且以第一部分为主,第二部分为辅。这样是为了更丰满地塑造母亲形象,突出母爱。
2.内容方面:原来后两部分事例单薄,抒情过多,建议增加具体故事,删减抒情的文字。
3.关于小标题:开头引用的汪国真的诗是统领全篇的还是第一部分的标题?如果是前者,那么第一部分就缺小标题了,需要再考量一下。
4.语句方面:只提一个建议,“左右手”可以换成类似“跟屁虫”“捣蛋鬼”的词语会更贴切一些。
以上仅供参考。
【点评作者】04 阿斌 abin
【点评文章】22陪伴丨母亲的爱是最美的四月天
【文章特色】
1.这是一篇记述母爱的抒情散文。作者开篇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母亲与子女,这场生命轮回中的邂逅,只因血缘,便生出承诺。”为文章增添了光彩,并点明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
2.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对子女的哺育以及工作以后子女对母亲的愧疚心理。作者在文章中记述了小的时候,做母亲的帮手,跟在母亲身后的情景。特别记述了作者自己小的时候脚受伤化脓后,母亲用嘴吸吮脓血的往事。这一典型事例的描述,让母亲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3.母爱的伟大在于忘我。当作者长大成人在城里工作后,因为工作忙,不能守在母亲身边,而母亲却总说自己硬朗,怕耽误子女的工作。
4.作者在最后部分,说:唯愿今生,能好好牵着母亲的手,才是儿女最大的幸福。”点明文章主题。
6.语言流畅,感悟饱满,生动形象。
7.文章中插图很用心,图文并茂。
【优化建议】
1. 文章标题有待斟酌,与“陪伴”主题不够紧密。“最美的四月天”这句话的确很美,但与母亲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建议读一读暖风浅浅的《15 陪伴|倾一生之力,伴岁月风雨》。
2. 文章段落可适当集中。
【点评作者】21愚人一2018
【文章特色】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叙事散文。
作者用她的笔饱蘸深情的墨水,尽情地舒发了对母亲的爱。对母亲曾经赡养老人,哺育子女,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往事回顾。也书写了我们长大后却没有尽到照顾母亲的职责,义务,但母亲没有责怪。通过这些描述,衬托了母爱的天性,无私。
这篇和我的《一生的陪伴》主题相似,但更细腻,感人,真情流露于朴实的文字之中。
【优化建议】
题目可以简洁一点,不要武断哦,读读者自己从文章去感受,那才妙不可言。
【点评作者】椰子coconut
【文章特色】
真的无巧不成书,若菲的文章和愚人老师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写母亲的勤劳朴实,一样有母亲对故土的眷恋。一咏三叹,让子女们多一分思考,趁着老人还健在,尽力多陪伴他们。
若菲的文章有两个典型镜头,也是全文的亮点:一个是母亲用嘴为孩子吸脓包,另一个母亲伫立山拗口,凝望孩子远去的背影。写人记事的散文,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真实而鲜活的素材,才有了具有作者风格的特殊意义
【优化建议】
1.后半部分结构还可以再紧凑一些。
2.点题不够。
3.引言和开头不必要多,恰到好处就好!
【点评作】24 梦里依稀风铃响
【文章特色】
叙事散文。 以题记形式三大部分叙述,总分总结构。
开头二段排比的语法读起来有散文诗的意味,三段抒情赞美母亲的爱、善良和勤劳。
截取小时候与母亲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我们的顽皮、母亲的勤劳和孝敬老人,廖廖两段,尽诉纸上。尤其,“我” 的脚伤,皮肤化脓变黑。母亲上下楼背着我,不让走路,并且抱起我的小脚,用嘴一口一口地吸出脓水,直到吸出脓头为止。 看到这一幕,谁能不动容? 感动惊叹母爱的力量!
母亲一如既往,一月月一年年地操劳,直到我们长大离家,直到她愈来愈老。 母亲什么时候都在说好,不愿麻烦儿女。实则又非常留恋子女的陪伴。
可真正能陪伴她,惟有一年的尽头春节几天。
我们不忍地离去,母亲身后留恋的目光……这就是当今大多数两代人的现状,非常真实的心理状态。就陪伴而言,母亲付出了她的全部,而子女的我们,总是错失各种回家的机会。
内疚之心是必然的,担忧也很正常。 所以,作者文末也意识到,“让我们有机会回头,有机会弥补,惟愿今生能好好牵着母亲的手,才是最大的幸福”,这样的愿望,也同样提醒着所有作儿女的“我们”。
行文流畅,情感充沛,契合“陪伴” 主题,不失为一篇献给“母亲、伟大母爱”的好文。
【优化建议】
建议题目精改。 写的太满太直。其实让读者带着好奇自己去读更好。
开头和结尾抒情似的白描过多。
鸟儿尚知反哺, 其实可以具体两个细节写子女爱护母亲的感人事倒。
段落、语序、标符,建议在大声朗读时查找明了。
个见,不当之处,仅供参考。
【点评作者】28桃源清溪
【文章特色】
1.主题明确,母亲与子的陪伴总是令人感动。
2.语言通顺,细节故事很好。小时候母亲帮助吸脓血的场景令人感动。
3.结构合理,几个小故事脉络清晰。
【优化建议】
1.语言可以再精炼一些。
2.抒情较多,其实不如增加一些陪伴和不能陪伴的小故事,可能更加令人感动。
点评作者木心moxin
点评:22陪伴‖母亲的爱是最美的四月天。
文章特色:作者就是文字如潺潺的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这是作者的母亲,也是千万个母亲的形象。
小时候我们粘着母亲,长大了我们就如鸟一样飞翔更广阔的天地。
理想是父母养我们小,我们陪他们老,现实是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并没有陪他们了。这是老一辈的痛也是我们的痛。
优化建议:1.奶奶还是走了,
逗号改句号。
2.我们收起了忧伤,
我们收起失去至亲的忧伤,
3也不红、
顿号改逗号
【点评作者】落凡_
【点评文章】陪伴Ⅰ母亲的爱是最美的四月天
【文章特色】本文是一篇赞美母亲的抒情散文。开篇引用汪国真的名言,点明主题,引人入胜。接下来第一部分回忆了母亲陪我长大的温馨故事,母亲勤劳善良,用爱呵护我们成长,用爱撑起这个家,倾一己之力让家变得温暖富足。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忽略,第三部分写对母亲的不舍。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要忙的家庭和事业,想让母亲留在身边,但母亲舍不得她的老屋。特别能体会这种无能为力、不舍和牵挂的心情!
最后写母亲如四月的春风一般浸润我们的心灵,并诚挚地祝愿天下母亲幸福安康,情感自然升华。
【优化建议】1.个人认为第一部分的回忆没有使用小标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小标题可以不用,况且二、三部分标题忽略和不舍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我们无法像母亲陪伴小时候的我们一样陪伴逐渐年老的母亲。
2.题目“”母亲的爱是最美的四月天”,个人感觉与主题陪伴不太协调,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表达陪伴,感觉仅仅在表达母亲的爱如何如何。可以再思考下,突出主题。因为文章有提到我和弟弟是母亲的“左右手”,所以一时想到一个题目“爱在左右”(意为母亲的爱永远陪伴我的左右),任性地抛个砖,不要介意哈!
个人建议,供参考!
【点评作者】40方海敏
【文章特色】
1. 文章引题很好有一定的韵味,起到直奔主题的作用。
2. 文章层结构完整,分别从母亲的爱,我的忽略,我的不舍写起,给人很多思考,同时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3. 文章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引入,朴实生动
4.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一位任劳任怨,一生辛劳,但又从不计得失的母亲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5. 文章处处展现母爱伟大,特别第三段很感人,也引起我们的反思。
【优化建议】
1.第一段再具体一些会更有
2.标题建议稍精一些,比如“母爱如四月天”会更好,有一种“你是人四月天”的感觉
【点评作者】49王大珊
【文章特色】
文章分为三部分即童年母亲对子女的爱、长大的我们对母亲的忽略、探望母亲后的不舍,主题突出,线索清晰。
文章第一部分的描写最精彩,事例详实,故事感人。“左右手”、 白米饭、吸脓,这些都是作者个性化的经历,写得非常生动。
作者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觉到母女情深。
行文通达,语言流畅。
【优化建议】
1.结构方面:建议把第二部分内容拆分,把属于母亲对子女关爱的内容合并到第一部分,把对母亲的忽略内容合并到第三部分,全文两大部分即可,而且以第一部分为主,第二部分为辅。这样是为了更丰满地塑造母亲形象,突出母爱。
2.内容方面:原来后两部分事例单薄,抒情过多,建议增加具体故事,删减抒情的文字。
3.关于小标题:开头引用的汪国真的诗是统领全篇的还是第一部分的标题?如果是前者,那么第一部分就缺小标题了,需要再考量一下。
4.语句方面:只提一个建议,“左右手”可以换成类似“跟屁虫”“捣蛋鬼”的词语会更贴切一些。
以上仅供参考。
【点评作者】20韩涵微语
【文章特色】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围绕母爱写出了母亲的坚持、对母亲的忽略、对母亲的不舍,尤其是写儿时母亲给“我”吸脓血的细节,读来让人内心温暖感动。
文章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用引用黑体进行分节,方便读者阅读时摘要。
文章夹叙夹议,首尾呼应,整体性很强,让我想到了中学的作文。
【优化建议】
1.三个引用黑体在文章中相当于小标题,需要打磨润色,尽可能做到含情含韵。
2.文章开头第一段就进行抒情,我觉得没有必要,感情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让文字自己说话。
3.对母亲的忽略,对母亲的不舍,与前面第一节,在表达上好像两个人的作品,少一些概论议论抒情提升,我还是那句话,文字自会说话。
4.文中个别词句问题,相信作者大声朗读可以解决。
【点评作者】 18.朋友是老酒
【文章特色】
1、全文语言简炼,层次分明,主题明确,真情实感,打动人心,是一篇写母爱的好文章。
2、开篇引用汪国真的诗句,非常棒。
母亲领孩子下地干活,上街时不忘买零食,帮人担柴挣米给孩子吃,尤其是帮孩子吸脓,令人感慨。
陪伴是相互的,作者长大后外出工作,母亲在老家,虽然挂念孩子,却总是报喜不报忧。向伟大的母爱致敬!
【优化建议】
1.注意字词和标点符号
2.对母亲的忽略和不舍部分,建议加一些细节。
3.表露太直白,建议含蓄一点,让读者细细品味。
【点评作者】30 是落雨声呀
【文章特色】
1.这是一篇关于母亲的好文章,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如作者与弟弟在一边捣蛋,母亲不责骂;家里贫穷,母亲依然给孩子做出白米饭;母亲为作者吸吮脚上脓汁。文章朴实无华,却极易产生共鸣。
2.文章第二第三部分,写了对母亲的忽略和不舍,情深意切,写出了大部分人的心思。
【优化建议】
1.“左右手”不是很恰当,这个一般表示别人有帮助,然而作者幼时没有,更多的是观看和捣蛋。
2.文章主题是母亲的爱,但是第二三部分写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不是很符合,应以第一部分为主,第二三部分为辅,建议整合下。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点评作者】29回眸0769
【文章特色】
一篇很美的诠释母爱的散文。
文字流畅、生动,我们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在作者笔下却能让人泪目感动,也让我们这些离家的游子有了些反思。
【优化建议】
无
芸若非发表点评感言:
我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看得我目不暇接,又紧张又开心,紧张的是,怕自己文章经不起大家的检验,但又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开心的是,经过大家的火眼金睛,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今晚,很开心能与大家在一起,看到大家真诚用心的点评,让我好感动,我会把所有的点评都认真收藏起来。谢谢大家,让我收获了真诚与鼓励,谢谢
第三篇:
作者:23 椰子coconut
文章:《陪伴|小刺猬》
//www.greatytc.com/p/8ab0ec24c4ae
作者椰子发表自荐语
大家好,我是椰子coconut。
《小刺猬》是在12日前一天草就的一篇流水文,说是文章,倒不如说它更像是老酒简友主张的亲子日记。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多变,他们时而敏感脆弱,时而张牙舞爪,像个小刺猬。做大人的如果不把他们当大人,他们会认为你无视或轻视自己,如果不把他们当孩子,他们的确又需要大人的陪伴和慰藉。所以平时就是这样,她像孩子的时候,先无条件的接受我的孩子,包括她的缺点和不足,接纳她的负面情绪。待她情绪稳定像个小大人的时候,再适时相机引导。
自我感觉本文碎碎念比较多,缺乏触动人心的画面、句子和典型事例。饺子店的意识流似有跑题之嫌。写得不太认真,但在“文字之光”群玩得很开心,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点评作者40方海敏
【文章特色】
1.文章写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容易情绪化,形象的比喻成“小刺猬”,说明青春期的孩子安全感差,自我意识强,寻求独立的愿望很大。
2.从小事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很尊重孩子的人格;
3. 遇到问题很从理性的角度入手,并适时用小插曲引开,比如卖花,让孩子有释放情绪的空间,但有时不动声色
4.文章题目一语双关,能吸引阅读感;
【优化建议】
个人拙见
1.文章开口引题有点多,感觉与文章中心不符,建议完善;
2.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陪伴选择很好,但对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稳定情绪、父母如何陪伴缺少的理性思考。建议针对稳定青春期孩子情绪做深层次思考,会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教育。
3.对女儿发给的文章,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细细反思,千万不要和孩子理论,要和孩子平等沟通,听听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样子。孩子在青春期时,父母要学会示弱。不要和孩子理论一些敏感问题,就默默用行动去影响。若经常理论,会使孩子感觉自己做错了一样,以后就不会再发,从而让亲子关系更紧张。
【点评作者】21愚人一2018
【文章特色】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叙事散文。
作者用她的笔饱蘸深情的墨水,尽情地舒发了对母亲的爱。对母亲曾经赡养老人,哺育子女,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往事回顾。也书写了我们长大后却没有尽到照顾母亲的职责,义务,但母亲没有责怪。通过这些描述,衬托了母爱的天性,无私。
这篇和我的《一生的陪伴》主题相似,但更细腻,感人,真情流露于朴实的文字之中。
【优化建议】
题目可以简洁一点,不要武断哦,读读者自己从文章去感受,那才妙不可言。
【作者点评】24 梦里依稀风铃响
【文章特色】
叙事散文。以题记形式三大部分叙述,总分总结构。
开头二段排比的语法读起来有散文诗的意味,三段抒情赞美母亲的爱、善良和勤劳。
截取小时候与母亲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我们的顽皮、母亲的勤劳和孝敬老人,廖廖两段,尽诉纸上。尤其,“我” 的脚伤,皮肤化脓变黑。母亲上下楼背着我,不让走路,并且抱起我的小脚,用嘴一口一口地吸出脓水,直到吸出脓头为止。 看到这一幕,谁能不动容? 感动惊叹母爱的力量!
母亲一如既往,一月月一年年地操劳,直到我们长大离家,直到她愈来愈老。 母亲什么时候都在说好,不愿麻烦儿女。实则又非常留恋子女的陪伴。
可真正能陪伴她,惟有一年的尽头春节几天。
我们不忍地离去,母亲身后留恋的目光……这就是当今大多数两代人的现状,非常真实的心理状态。就陪伴而言,母亲付出了她的全部,而子女的我们,总是错失各种回家的机会。
内疚之心是必然的,担忧也很正常。 所以,作者文末也意识到,“让我们有机会回头,有机会弥补,惟愿今生能好好牵着母亲的手,才是最大的幸福”,这样的愿望,也同样提醒着所有作儿女的“我们”。
行文流畅,情感充沛,契合“陪伴” 主题,不失为一篇献给“母亲、伟大母爱”的好文。
【优化建议】
建议题目精改。 写的太满太直。其实让读者带着好奇自己去读更好。
开头和结尾抒情似的白描过多。
鸟儿尚知反哺, 其实可以具体两个细节写子女爱护母亲的感人事倒。
段落、语序、标符,建议在大声朗读时查找明了。
个见,不当之处,仅供参考。
【点评作者】28桃源清溪
【点评文章】22陪伴 | 母亲的爱是最美的四月天
【文章特色】
1、主题明确,母亲与子的陪伴总是令人感动。
2、语言通顺,细节故事很好。小时候母亲帮助吸脓血的场景令人感动。
3、结构合理,几个小故事脉络清晰。
【优化建议】
1、语言可以再精炼一些。
2、抒情较多,其实不如增加一些陪伴和不能陪伴的小故事,可能更加令人感动。
点评作者木心moxin
【 文章特色】
作者就是文字如潺潺的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这是作者的母亲,也是千万个母亲的形象。
小时候我们粘着母亲,长大了我们就如鸟一样飞翔更广阔的天地。
理想是父母养我们小,我们陪他们老,现实是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并没有陪他们了。这是老一辈的痛也是我们的痛。
优化建议:1.奶奶还是走了,
逗号改句号。
2.我们收起了忧伤,
我们收起失去至亲的忧伤,
3也不红、
顿号改逗号
【点评作者】49王大珊
【文章特色】
这篇文章有两大突出特点。
一是以小见大:作者截取日常生活的一个下午,就把处于青春期女儿存在着逆反心理及家长如何陪伴这个社会普遍问题揭示出来,素材看似普通但足够典型,互动也给人以很大启发。
二是语言接地气:就像与隔壁邻居聊天,很亲切;“小刺猬”的比喻非常形象;母女开玩笑俏皮有趣。
【优化建议】
1.内容有点散,看看如何把“碎碎念”式的结构改造成几个紧密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的小单元?比如:分小节拟标题“午餐”,写问题(抵触情绪);“买花”,写关系和缓(沟通的前提);“赏花”,写解决问题(深度沟通)。可以把后边赏花及心理沟通的场景移植到家中,显得沟通更充分。(当然,不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原文最后一句话,留有想象空间,很精彩。)
以上我纯属胡乱建议,别干扰你的思路。
2.将原文与主题无关的描写删减,适当增加情节或人物描写,可以从其他日常的典型事例中选取,不一定非得当天发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点评作者】20韩涵微语
【文章特色】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围绕母爱写出了母亲的坚持、对母亲的忽略、对母亲的不舍,尤其是写儿时母亲给“我”吸脓血的细节,读来让人内心温暖感动。
文章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用引用黑体进行分节,方便读者阅读时摘要。
文章夹叙夹议,首尾呼应,整体性很强,让我想到了中学的作文。
【优化建议】
1.三个引用黑体在文章中相当于小标题,需要打磨润色,尽可能做到含情含韵。
2.文章开头第一段就进行抒情,我觉得没有必要,感情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让文字自己说话。
3.对母亲的忽略,对母亲的不舍,与前面第一节,在表达上好像两个人的作品,少一些概论议论抒情提升,我还是那句话,文字自会说话。
4.文中个别词句问题,相信作者大声朗读可以解决。
【点评作者】 30 是洛雨声呀
【文章特色】
1.这是一篇母子日常相互的文章,读第一遍没有什么很大的感觉,再读一遍,却充满爱和包容,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哲理值得思考。
2.孩子耍脾气时,作者包容,引导,是一个很好的妈妈,值得我们学习。作者与孩子相处时,是陪伴但不约束,母女间像极了朋友。
【优化建议】
开篇有点长,建议压缩一下。
点评作者回眸0769
【文章特色】
1.文章通过对亲子相处经历的描写,把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对家长的看法写得很真实
2.文章的主题和引申出的问题能引起青春期孩子家长的反思和共鸣。
【优化建议】
1.文字在叙事时可精简下
2.文章结构可再优化下,如果有引语或是几个主题词分化下更好
椰子发表感言: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天之前,看人挑担不吃力。对别人的文章火眼金睛,吹毛求疵,不找出问题誓不罢休。面对自己的文章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感谢各位简友不吝赐教,用心点评,待交流结束定当一一品读回复,权衡吸收,博采众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章,并从中得到继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