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激发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切实保障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用心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奋斗是新征程上最壮丽的旋律,劳动者是律动中最动人的音符。为让广大劳动者有尊严、有保障,更有发展,应织牢保障劳动者的“三张网”,续写民生新华章。
织牢就业培训的“覆盖网”。哪里有需求,培训就开到哪里。为让广大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处理好“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应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岗位要求的匹配精度。针对普通劳动者,可以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创业就业需求、个人素质水平等情况,开设汽修、酒店服务、家政、育婴、电商、陪护等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针对高素质劳动者,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技能培训、鉴定、就业有机衔接,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推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织牢政策待遇的“保障网”。一方面,要促进各地工会开展常态化、精准化就业服务,配合政府做好根治欠薪工作,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推动行业规范用人标准,准确定员定额,科学安排劳动者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快递员、外卖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政策支撑,出台更多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扶持等问题的政策,设置流动党支部、暖心驿站、服务站点,为劳动者“撑腰解难”,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关切。
织牢权益保障的“安全网”。加强“源头”治理,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基层党组织、工会、律师等作用,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合规用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坚决打击各类就业侵权行为,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加强“中端”治理,健全劳动就业、集体协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通过多样化服务帮助劳动者纾困解难,加大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推进入学入托、申请补贴、就医等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加强“末端”治理,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不断加强调解、仲裁和诉讼的衔接和协作,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系,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