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在之前的30年,除去课本我完完整整读过的书不出十本;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而且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即使是简单的表扬,我也只会说:宝宝好棒呀,随即词穷。
以上种种表现,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
昨天傍晚,我正埋头写作,不知不觉竟到了晚饭时间,鱼妹在门外吆喝了好几次,我迟迟未起身,只嘟囔了一句:“等等,别打断我的思路。”她悻悻地走远几步,突然又扭头对着房间里说道:“我对你个这爱学习的宝宝真是钦佩的五体投地啊!”我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修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教养。以前那个空闲下来除了刷手机看电视,就是吃零食外面溜达的懒散型人士,似乎在家里不见了踪影。
对我而言,语言的问题是其次,思想的贫乏才是症结所在。
我开始读书,更确切地说开始补课,补我30年的欠账。
我用手帐记录读过的书和想买的书,用星号标记喜好的程度,每周读两本,先从喜欢的亲子类书,畅销书开始读,渐渐开始看一些思考、表达、思维方式养成的书。
读书让我的思想动起来,不必过目不忘,不必死记硬背,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段文字就能让我一天充实起来,我竟然也开始期待读书。
整理2016年读过的书,最关键的是我认真对待了每一本书,我能坚持读完一本本厚厚的书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学会更贴切地表达,我更喜欢完成阅读后在笔记本上做摘抄和读书笔记的感觉。
虽然一年功夫我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我已开始享受文字带来的快乐并且愿意长期坚持下去,这种踏实的成长让我分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