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是我玩得多年的好朋友。
上周下午茶,她跟我讲,前一晚挂了妈妈电话,自己心里五味杂全的。
显然妈妈讲的话,不像妈妈自己吐槽的那样,听了后全然不顾,她其实都听进去了。
对,我们要听妈妈的话。
妈妈要我们每天吃一个苹果,妈妈要我们早点回家,妈妈要我们多结交朋友......妈妈还要我们的未来按照她的想法走。
她的妈妈在电话里,没有明确表示叫她离开魔都回家,只是冷嘲热讽,间接表达觉得她一个人在魔都打拼过得辛苦。
莎莎听完妈妈的话,过了一下脑子,权衡了一下利弊,继续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
苹果要每天吃,家要早回,朋友要多交,但我们的未来呢?
要握在父母的手里,像是牵线的木偶,跟着她们的想法走,复制着父辈的生活嘛?
莎莎一直语言和行为上,拒绝父母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
莎莎在用自己的方式奋力抵抗,所以她一毕业就火速跑到魔都找了工作,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留在家里考公务员。
我们也许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想要的,但是能确定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莎莎心里清楚自己不想要
那种一眼望到头的,在父母身边一直被保驾护航的生活。
莎莎孤掷一注的决心,在她的行动中是看得见的,实习时青旅6人间住过,正式工作后,租住的再小的房间也甘之如饴,硬生生把自己全部的物件都挤了进去,开始了自己和陌生人合租认真的独居生活。
现在又有多少人还在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如无头苍蝇一样,在茫茫日常中寻找着自己的喜好,又有多少的人做着自己的喜好但由此产生的收益还不足以自己生存。
莎莎一直觉得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够养活自己已经是比一大票人都幸运的了。
也许现在的物质面包还不够,但是精神面包却在自己感受得到的精神角落日益丰盈。
而妈妈对她现在生活状态的不支持,不信任的态度是她意料之外的,妈妈觉得她没有原则的吃苦,既辛苦又看着没未来。
莎莎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担心,但是她理解不了,自己口里的过得舒服,很满足,妈妈却像听不到般,偏执的觉得自己过得辛苦。
生活过得幸福不幸福这东西,不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嘛?
莎莎和她的妈妈对生活的幸福的认知不同,为什么呢?其实是她们的价值观差异导致的。
父母那一辈在乎的是物质面包,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她们出生在,物质面包都填不满肚子的年代。
经历过这顿吃饱,下顿不知道在哪的艰苦岁月。
她们每天没有更多心思发掘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深程度的精神追求。
而我们这一代,更多的人更在乎的是精神追求,觉得吃饱了,每天浑浑噩噩没有进步的生活是一种变相折磨。
像莎莎这样的,情愿去大城市,受打击,历挫折,心里踏实于边感受一座城市的瞬息万变,边盯着自己每天的一丁点进步,经受历练,相信明天比今天好,吃过的苦总会有用,觉得比在父母身边,在温室里吃着冷饮,过着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来得好。
我不是一味推崇守着父母身边,过着安逸的生活就是不好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我们是否在努力得到的路上。
自由的灵魂,疯狂的梦在哪?由做选择的那个人来定。
前一阵,我的一个男性闺蜜还跟我吐槽,他刚步入社会,大学时期谈的女朋友没跟家里人说过,家里人看他从小到大都没交往过一个小姑娘,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过年时就急着给他介绍相亲对象,最近已经急到,直接告诉他,不需要领女朋友回家,马上带个孙子回家就行了。
我的男闺蜜满脸无奈的跟我开玩笑,打算这次过年带个男的回家,看家里人怎么说。
正因为家里给的线已经宽松到无下限,这变相意味着父母加注在他身上的鸭梨已经无以附加。
我们要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归担心,但当我们一无所有,遍体鳞伤之后,想要放弃时,她们一定是站出来,无条件让我们依靠的最后一个支柱。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无奈,每一个时代的追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理解。
希望你坚定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同时记得想想花招安抚父母,也要坚信自己孤身走着的路,终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