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晓东又回来看你父母了?”退了休的田教授正出门倒垃圾,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晓东提着一桶油,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便微笑着和他打了招呼。
“田阿姨好!”晓东也很有礼貌地和田教授打招呼。
“怎么今天就你一人过来了,老婆孩子没一起来?”
“哦,我老婆去学校接孩子了,过一会儿他们就过来。”
“真好,一到周末就来看父母,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倒完垃圾的田教授回到家里,对着老伴儿张教授说。
“你说什么其乐融融的?”正在摆弄阳台上花草的老张转过头来看着老伴儿问道。
2
老张,也是大学的退休教授。夫妇俩都是同事。他们俩有一个独子张西铭,从小对他严格要求。钢琴、书法、绘画、围棋、各种超前补习班他们一个都没落下。张西铭也很争气,从上小学开始,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大小竞赛奖项拿了不少,所以张西铭成为整个小区里的明星式人物,大人们谈论起张教授家的儿子来,没有一个不伸出大拇指的。
但他们的邻居柴家,情况就和他们相反了。柴氏夫妇文化程度不高,但因为做生意做的不错,所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但让他们头疼的就是儿子柴晓东的学习,一墙之隔的邻居,别人家的孩子如此优秀,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柴晓东并没有富二代的陋习,很安静的一个孩子,但不知为什么学习就是上不去。他们听说铭铭报了什么补习班,他们也跟着报。可是往往铭铭在学了课外的知识之后,如鱼得水,而晓东却没有什么长进,相反,学习成绩还不升反降。这可急坏了晓东的父母。
“你说,晓东的学习为啥就不长进呢,还有没有什么法子?”晓东妈鞠红问丈夫柴大荣。
“能有啥办法,我们俩又不是什么文化人,就只知道做做小生意。如果实在不行,让他读完初中就跟着我们学做生意算了,我看哪,晓东不是读书的料!”柴大荣倒是看得开。
“可是我不心甘!你说咱们俩都没读过多少书,指望着咱儿子能给咱们长长脸,考上个大学啥的,哪里想到他竟然脑袋至今不开窍!”
“不甘心又能怎样?我们又不是神仙,所以该咋样就咋样吧!”
“唉……”晓东妈有些无可奈何,看来儿子真不是读书的料,指望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光宗耀祖,看来是行不通了。
3
“我说的是隔壁柴家,他们家的晓东每个星期都会来探望两位老人,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着真让人羡慕!”田教授说着,看着书柜上儿子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的毕业照,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就叫有得必有失!想当初咱俩不是一门心思地让儿子出人头地吗?他也争气,一点儿没浪费我们在他身上的投资,一路顺风顺水,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如愿以偿地留在了美国成家立业,你就知足吧!”
听到老伴儿这么说,她又叹了口气:“你说我们俩一天比一天地老了,我想的就是和隔壁柴家一样,到了周末节假日一家人团聚,吃吃饭,聊聊天,天气好的时候还能一起出去散个步啥的。如果能这样,你说咱这家里该有多热闹啊!”田教授不由地又望了望走廊尽头的两间卧室,就那么一直空着,显得很是冷清。
“所以我刚才说有得必有失吧!儿子到美国定居了,本想着我们也跟着移民过去,但是我们住过去不到半年你就嚷着不习惯,想要回来。现在后悔了吧?”老张一向都是乐呵呵的,心态很年轻。
“说后悔还真有那么一点儿,但不是没待在美国后悔,而是有些后悔我们当初想着法儿地将儿子送去国外读书,结果现在一年半载都见不到一次面,更别说孙子了。你说,我们俩当初图个啥啊?”说到这儿,田教授的眼睛里泛着泪光,表情黯然。
老张看到老伴儿这个样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何尝不想念自己的儿子,何尝不想儿孙绕膝。可是,这一切竟都成了奢望!在大洋彼岸的儿子,工作非常忙碌,每年只有在圣诞节前一家四口坐飞机来家里住上一个星期,然后就一年见不着面。老张笑说国内农村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如今他们两个却成了留守老人。
4
“叮咚……”门铃响了。田教授感到奇怪,许久都没有人来家里了,那些老同事,退休后大多回到自己的老家颐养天年去了,还有谁会来拜访呢?
带着疑问,田教授去开了门。站在门口的竟然是晓东!
“晓东?有什么事儿吗?”田教授看到他敲自家的门,有些意外。
“田教授您好!是这样,今天不是重阳节吗?我老婆和我在家里做了一桌子的菜,我爸我妈说想请你们过来一起吃,大家都是街坊邻居的,热热闹闹地过节!”
“好啊好啊,我们换个衣服稍后就过来,谢谢你们的邀请!”老张最喜欢热闹,听到晓东这么说,自然无不应允。
“这下,我的五粮液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老张说着就从柜子里拿出珍藏多年的五粮液,和老伴儿换了一身衣服,到邻居家热热闹闹地过节去了。
柴家与张家,究竟哪家更幸福呢?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1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