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史」是陈传席先生的力作,这部书将中国美术史中最重要的山水画单独拿了出来,从山水画的起源到山水画的发展,还包括相关的山水画论,尤其是六朝时期的山水画论进行了分析。此书对学习山水画,了解国画历史有很大帮助。
以前读过一次,是初版,这次读的是修订过的第十版,文字内容有所补充,图片更清晰。读此书,赏文读画洗心养身,结合实践,时有意会,岂不美哉。
下一步计划是,重读完这本,再读「南画十六观」、「真水无香」、「中国传统绘画史纲」、「生命清供」等,少则得,多则惑。时间有限,慢慢来吧。
山水画萌芽于晋,这在文献资料中是不乏记载的,在晋顾恺之所著「论画」一文中,第一句便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同时期的宗炳曾写过一篇「画山水序」,其后王微又写出一篇更成熟的山水画论「叙画」,这都说明,晋代的山水画已有不少作品。
(早期的山水图案,只勾轮廓,没有皴法,用线条的长短疏密来表现阴阳向背。)
晋之前汉魏时期的绘画中,也有不少山水画的因素,如「历代名画记」卷四所载:“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
(这种只勾不皴的表现方法,用钢笔画山水,别有一番味道,我曾见恩师用钢笔表现青岛的风景。)
刘宋时代,王微「叙画」中所说:“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大抵是他理想中的山水画,也说明了早期的山水画只是地图式。
明代具有相当鉴赏能力的陈继儒见过刻画山水的玉,断为周朝的“冒圭”。「泥古录」记载:“董其昌血浸周玉,中刻一小脉,四面绕以水文,四寸长,予谛审之,此冒圭也。”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很多汉代的博山炉,上面刻有层层叠叠的山和水,鸟兽树木。
以上所记,不过是工艺、染织、地图之类,算不上真正的山水画。
真正的山水画,正式萌芽于晋,刘宋而成。唐初大发展,盛唐突变,开始出现了水墨画,唐末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成熟,遂占据了中国画的主流地位。(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