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会看了文友蓝颜也倾城的文章《人生啊,人生》,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儿 :
那天在超市买东西时,偶然遇到了高中时的一位同学,当时和她关系也还不错,只是在毕业之后失去了联系,现在遇到,两人都非常高兴。
说了些这几年各自的近况,又互留了电话加了微信,约好晚上得空了再好好聊一会。
晚上聊天时,又把各自知道的几位同学的联系方式说了,然后加了他们的微信,后来又被她们拉到了新建的同学群里。
刚开始几天,都是聊一些各自现在的近况,接着就是回忆上学时的那些时光,你一言我一语的非常热闹,感觉又回到了纯真的少年时代。
回忆毕竟有限,不能持续延续话题。毕竟都十几年没有过交集,共同的话题也只能是上学的那些日子。
不断有老同学加入,然后重复问候回忆。热闹了几天慢慢也就冷清了。就有人提议大家搞个聚会,看看都有什么变化。外省的几个同学说是过年时回老家了大家一起聚聚,也都一致同意。
之后的某一天,被一个曾经的同桌拉入了另一个同学群,当时也没在意,因为忙,就点了消息免打扰。
晚上闲时就爬楼看了下群里面的信息,原来是一个捐款群,捐款对象是6班的一个男同学得了恶性脑瘤,需要大笔钱做治疗费用。
高中时我们那级总8个班,我们在3班,而这个群主是当时2班的班长,和这个需要捐助的同学是邻居。知道病情后就想发动曾经的同学老师给献点爱心。
这个得病的男生,只是大概知道姓名,人的模样都想不起来了。
捐款接龙名单被群主一次次的发出来,提醒着全部在群里的同学。群主是第一个捐款的,金额是500元,然后后面跟着的有500的也有200的。
捐款的标语是同学一场,金额随意,结束后发起人群主和见证人老师,会一同把捐款送到这位同学家里,附捐款同学的姓名和捐款金额。
我看了看捐款单上的人名和金额,500的都是事业非常成功的同学,个别几个200的是一个地方的发小。
而我们这些互相没印象的同学要怎么捐呢,500没到那个层次,200有点不情愿。
虽说是随个人意愿,但每进群一个同学,就发一遍,总感觉有点不对味,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情意绑架呢?
这事过后,我把微信群添加方式设置了需要验证,以后不想再莫名其妙的被拉入这个群那个群了,也省了好多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街上遇到的乞讨的老人,真心愿意去解囊,但对于这种夹杂功利因素的行为,内心还是比较抵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