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有的人早已忘却,但有的人却永远藏在你的内心。当你懈怠时,当你失落时,想起那些在你成长道路上曾经给过你帮助,温暖过你内心的人,他们就给了你力量,鼓励着你向前。这些人中有我的同学,朋友,亲人,也有我交过的一个笔友刘潇。
在当今这个快餐式年代,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电话,电脑,微信,视频,动车,飞机。这些先进的通讯工具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体会不了以前的车马慢,路途遥,也很难理解人与人之间要靠书信来往,可能现在还有一些人连书信都不会写了。至于“笔友”这个词,他们会更多不懂。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产物。
“笔友”,顾名思义,就是靠“写信”交的朋友。那时候,没有所谓的网络,没有手机,没有QQ,没有微信,没有电子信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除了面谈之外,那就是信函。于是,在年轻人之间便产生了一种时髦的交友方式,那就是笔友,主要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交朋友。“笔友”自古有之,以笔会友,以笔传情。都是书信居多,见面极少,以前的人也比较含蓄内敛,有的笔友甚至书信很多年也互相见不到彼此。
我的笔友刘潇是在我九六年上高二时相识的。那时我在一个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当时刊物会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姓名学校班级。后来很多人给我来信。在众多信件中有一个山东财经学院刘潇的信件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的字体写得非常漂亮刚劲整齐,他的话语又像个大哥哥一样对我很关心。他闲话说得很少,主要就是关心我的学习。知道我数学不好,每次来信都是六七页稿纸,出疑难例题给我分析讲解。每个月给我来两三封信,每次收到他的信就会欣喜,看到他的漂亮字体也是一种愉悦。从高二到高三他给我写了快两年信,后来他给我寄了照片,个子挺高,很正气的样子,一看就是标准的山东大汉。
现代的人可能体会不到那些年写信人,收信人的心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那时最好的等待,莫过于收到朋友们的书信。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书信是一种慢生活。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当一封书信,呈于眼前,则装满情谊。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写信的人心情雀跃,看信的人一定能看到文字的飞舞。
写信的人按捺不住的深情,看信的人一定能被浓烈的文字包围。书信的年代,虽然咫尺天涯,但情感却很浓烈。而现在信息一瞬的年代,虽然擦肩对坐,却亦难越屏幕。
那些年电话很少,价格又很贵,所以我和笔友没打过一次电话。书信来往二年后,我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也不理想。我觉得辜负了家人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出于自尊,我也不再和同学朋友们联系。又因为离校,地址变了,我和笔友也就此失去联系。当时的通讯地址都是学校地址,家庭又无安电话,所以那些年因为通讯设备不发达,失去联系的人很多。多年以后我再想联系他,可是去哪找啊?后来我外出打工,然后回县城上班,再外出打工,做生意,几十年过去了,朋友们的信件我还一直保留,舍不得扔掉。有一次回老家,我还专一找出笔友的信件,看上面有没有留家庭地址电话,可是都没有。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生活如何?有些人,一旦错过,就后会无期。不由得让人感叹,人生其实就像是列车一样,你所遇到的每个人都是过客。在人生的列车上,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总会有人上车或下车。有的人会在下个站点再重逢,有的人也许以后再无交集。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时光匆匆,皆是过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似乎友情也开始变得廉价,大多数分享和陪伴都来自微信视频,朋友圈,电话,甚至是短视频等,大家的相处开始变得敷衍,冷淡。大家开始经常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出门,睡觉,走路……都在不停看手机,手机变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分享欲强,但又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世界很大,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圈子都越来越小,能够灵魂共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让我更加怀念我的笔友刘潇,我们虽未谋面,但用心对待。在那个感情用小火慢炖的时代,已经互相给彼此的生命增添了温暖和色彩,这温暖就像阳光,也许能照耀激励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