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久远的记忆里,外婆是一个干瘦的老人,瓜子脸,蜡黄发灰的皮肤,岁月的年轮,刻画在脸颊、额头、双手……在屋里走动,背已经弯曲,直不起腰。
年迈瘫痪在床的外公,一直是由外婆照料,贯穿我记事起到出外地读大学。外婆一直在屋里腾来挪去打理家中事务,还管教着我们这些孩子。
我喜欢吃外婆做的豆腐干炒肉片。
我没见过外婆连续说整段超过3句的话。母亲说,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外婆带我,每天把我从家里背到妈妈工作的地方,让妈妈喂奶。这些,我已经没有记忆。
我只记得自己当时心里总想对外婆好一些。但还是孩子,不懂能做什么。
我有记忆起,已经是父亲成天带着我,经常去奶奶家。外婆家,是去的比较少的。所以我自己一个人玩耍的时候,会往外婆家窜。有时外婆家里有表哥,表弟也常在,闹闹腾腾的,我有时,不懂表达什么,也就默默的走了。
小学时,我放学会到母亲工作的地方等她下班,父亲没空来的时候,母亲骑自行车载着我,带着我回家,从外婆家路过,会让我把一些菜和肉,拿去给外婆。母亲就不拐过去了。
每次去,都可以看到二楼窗户里边,那个站在背后没开电灯的屋里,一手扶着窗栏杆向外望的外婆。
有一次,母亲让我提一袋水果去,她在坡那头等我,我半路不小心摔了,果子都掉沟里或者坏了,袋子也破了。只有几个还好的,我就两只手分别抓着捧着,走去了外婆家。心里特别愧疚,两手抓着几个果子,觉得特别寒酸和尴尬。我希望,但我不却知道,我怎么样才可以给她更多。
在我记忆里,外婆没有对我发过火。但有过对表哥的调皮生气,然后拿个鞭子去抽表哥,表哥从不顶嘴,跑开。我想,孩子们,外婆都是爱的,因为外婆是个善良的女人,只是我,是外孙,谈不上什么期望,也就没有要求,没有急切。
有次舅舅因为工作忙,不回来,外婆自己热菜吃中午饭,我赶紧希望帮她热菜煮饭,希望她能少动一些,尽尽孝心。但我不小心把一盘半份的剩菜打翻了,外婆压着性子说,诶呀呀,可惜了,来来,我们拿去用水冲洗一下,热热还可以吃。其实我心里很愧疚。因为这个中午,只有这半盘菜。我内心特别愧疚,争取着做这做那。吃饭时,我几乎不好意思伸筷子去夹菜,囫囵的,把一碗米饭吞完了。
吃完,洗完碗,我因为之前在外面玩,弄破裤子,问外婆要针线想缝,因为有点担心回爷爷奶奶家或者见着爸妈,可能会被骂。外婆见我根本不会,就说帮我缝。还说,你回家让你妈帮缝。一个男孩子,学什么针线,以后长大让你老婆缝。我却因为刚才打翻菜,不好意思再让外婆缝。于是外婆手把手还教我如何使用针线。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学穿针缝补。我也记得,后来长大了,给前女友缝补裙子,她还笑着说,哟,什么都会哦,挺贤惠,这个男人能过日子。可后来,她还是离开了我。
外婆家里一般只有她和外公,舅舅基本每天会来做饭给两老人吃,陪老人说话,买来各种生活品。但工作时间,是没人的。我每次去,都可以看到二楼窗户里边,那个站在背后没开电灯的屋里,一手扶着窗栏杆向外望的外婆。
初中时有的周末,我觉得我有了思想,我会拖着自己的两个半推半就的小伙伴,故意往外婆家里跑,陪她打麻将。我其实不会打,但打着打着就会了。我还听说打麻将可以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于是就更相信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后来高中时,学习比较忙,几乎很少去外婆家,因为社会、家庭、学校,造成的那种学习至上的环境,显得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高中唯一的体育训练和比赛,能让我逃避一下对当时学习气氛的厌恶。尽管我当时学习很好达一本,体育比赛全国获奖。但其实我并不开心,也很迷茫。这些学习所谓的优秀,并不是我喜欢的。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爱的,但我知道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
于是我有时会去到外婆那里,因为她的屋子里很安静,可以和她聊聊天,她也不会把她的想法强加到我身上。有时我还和她打起二人麻将。我爷爷奶奶和父亲叔叔这一边,从来不赌博,不玩棋牌,因为难免和赌博有关。但我去外婆那里,我甚至会故意要玩点钱,我也会故意把自己仅有的几块零用钱输给外婆,因为我相信,这是我唯一可以为她做的,我想全部都给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属于自己的,而我也因为看到外婆的愉快,而开心。
从高三起就几乎没去过外婆那里,后来我就去了北京读书,应该两三年都没去过她那里了。有次奶奶和我说,你应该多去见见你外婆,见一面少一面了。于是我趁着假期,再去见到她,已经是一个干瘦,神智有些木讷的老人了,整个人小了一圈。聊起天,已经没有多少个来回了。
又一个假期之前,父亲让我请假赶紧回来。我回到家乡,才听说了外婆已经在弥留之际。我赶到医院,大家都围在病房外,所有的其他和我同辈的也都到了。大家默默的似乎在等着什么。
我进到病床边,坐下握着外婆的手,叫了外婆,我来了。她已经只剩下一把骨头和一张皮,几乎不是一个人的形状了。她用仅存的一点力气,握着我的手,什么也说不出来,嘴巴插着管子,微张,我凑过耳朵,也只是微微的气息。
一分钟后,外婆左眼角流出一点眼泪,算是唯一能告诉我她知道我送她的回应。两分钟后,心电图就平了。舅舅在旁边叹了一口气说,哎,没了。表弟哭了……我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豆腐干肉片,掉了的水果,打翻的半盘菜,两黄色的麻将……二楼窗口一只手扶着窗栏杆向外望的那个老人,背后是没有打开电灯的屋子……已看不清面孔的外婆,背着我去找母亲给我喂奶……
……
……
到现在,距外婆离开,也有十二三年了。但那些很短暂的,片段式的和外婆的相处,应该是我回忆中童年少有的平静和自由。对比起当时所沉浸的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对成绩的功利,显得格外珍贵。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再找到过这种平静。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人在世界上折腾的一大圈,是为了什么。是所谓的给自己的生命增添一些色彩和意义么?
我可能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的豆腐干炒肉片了。更没有机会再给予外婆一点什么。
看看窗外的这世界变化太快了,飞机汽车,高楼大厦,互联网风口,金融,网红……
想起小时候外婆逗我,问我要娶什么样的媳妇。想起而是翻看的童话故事书。原来我一直以为公主是住在城堡里,养在宅门里,长在教养中,可他们唱K的时候点了几个公主,我才发现公主原来现在都在夜店里。很多就算不在夜店里的,不是公主,也有公主病。可令我诧异的是,在对生活物质要求的高贵下,却又一副自甘为商品的叫价,极大的矛盾。是因为生活的所迫而这样么?其实并不是,是贪图享乐,导致这样的脸孔。
回忆起大人们讲的外婆和外公的过去和我看到的晚年,我一直认为支持两个人婚姻的是爱情和相互扶持,是柴米油盐缝缝补补,后来才发现婚姻是叫卖,是女孩子或丈母娘脖子上挂个牌子写着房和车的要求还有收入的价码。我记得很多人说过,现在现实就这样。
现在,有时我会点外卖软件上的地沟油炒豆干,西红柿炒番茄,土豆炖马铃薯。自己一个人吃着,回忆着儿时的那一点点平静。
我也许永远不可能是一个王子,但我愿意相信公主仍然存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夜店的那种,是善良的灰姑娘打扮一下的那种。
我一直在书和现实人们做法中感受着差异。我想:书和大学,不是指围墙围着的那个校园,不是一张张印字的本子,书和大学是给人带来的精神和信仰,并依旧这样去处世和为人。如果满地都是真理,那就不用大学了。所以,大学,应该是国之重器,是让国家和人民相信真理的地方。不能因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部分人,一个短暂的几十年内,出现了对婚恋观,价值观的偏颇,而否定了什么是真理。
所以,你说是教育和文化害了我也好,是帮了我也好,我仍然对当下现实中很多女性的价值观嗤之以鼻,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公主的。。
这个公主,也会把这种质朴和善良,像外婆一样,传递给身边的人,传递给家里后代的人。而这,才是我们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