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至7月,我和先生开始了他梦想已久的西藏自驾行之旅,由四川入藏,从青海出藏。一路走来风光无限。许多路段堪称为险、绝、美兼备的天路,其中从那曲至格尔木一段800多公里的路程,是我们此次自驾川藏行中最难忘的一段天路,7月6日那一天也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天。
从网上和地图得知,那曲到格尔木是出西藏,即青藏线的必经之路。那曲市海拔4500米,格尔木市海拔2800米,800多公里的109国道、省道,中间经过的地区均为4500 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带,有唐古拉山口、风火山口、沱沱河三江源、可可西里无人区、昆仑山口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住宿,一般是早早出发,晚上赶到格尓木,这样比较安全。
四人二车的队伍很难早行,收拾好吃过早饭,7点半从那曲出发。一路走去云天寥廓,上午时而云横九天时而蓝天微露,一望无际的羌塘草原壮阔辽远,成群的牦牛在山坡上吃草,叫不出名的各色野花盛开在草地、河边;河水在草地上蜿蜒无尽,有时如沼泽隐没,有时如小溪潺潺,有时如湖塘而泛波,有时如大河而澎湃。那曲的藏语意为:“黑河”,黑河是怒江的上游。可见青藏高原水之充沛!天上的云朵在水波里摇曳、舒展与飞行...壮美的景色里我们却不敢在路上多做停留,因为道路仅容两车相会而行,络绎不绝的大货车、自驾车川流不息;缺氧地区与赶路需求也不容我们时而停车。向前,向前,高大的山脉横亘无边,一个个雪山在远方闪耀着银白色的桂冠或斗蓬,那是念青唐古拉山的一个个雪峰,近处是巍峨的危崖峭壁或荒凉的不毛之地。车行驶在盘山路上一圈圈盘旋,或是在冻土层地基的道路上上下颠簸。弯弯的盘山路把莽莽高山送到我们面前,一个陡峭宽阔的山口一一唐古拉山口赫然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高大的軍人雕像和一个解放军群雕像屹立在山口,另有一个1998年军民共建兰州一一拉萨光缆通信工程完成的雕塑纪念碑,一座2011年青藏电力联网工程完成纪念碑矗立在山口,厚重的花岗岩石上镌刻着工程施工竣工的时间、过程,也给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里留下了一座丰碑。和平时期的军人依然是祖国的英雄!海拔5231米醒目地标识着工程的艰难,也让自驾的我们生出一丝自豪。
从那曲出发
沿途所见念青唐古拉山雪峰
唐古拉山雪峰
唐古拉山,我们幼时心中的神山,遙不可及。它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其东南部延伸连接横断山脉。主峰格拉丹冬海拔6700多米,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或当拉岭,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其独有的地理位置令人惊叹和向往,她孕育了中华大地和文明。能来到她的身旁,目睹它的雄伟,抚摸它钢铁般的骨骼身体,心中无比的激动与骄傲。我们站在山口瞭望雪山峡谷,拍了一些照片,把它的雄姿留在相机、留在脑海。
随着道路的延伸,视野越发的开阔苍茫,許多大山寸草不生,沟壑纵横,坡上看不到牦牛与野花,无尽无际的云在空中运动、追逐,其形或似骏马、或似牛羊或似飞龙或似蘑菇、飞碟,它们变幻、聚集、散开⋯当它們铺成灰色的巨大云毯时,雷声和着一道道闪电不时在前面出现,我开着车,感觉自己似乎要开到闪电里去,路似乎直接通向天际,抱着方向盘有些紧张,心中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感动,如同看电影大片一般在无垠的道路上馳騁。雨忽停忽下,整个天空如同巨幕在变换着背景。
浩瀚的苍穹中人是如此的渺小,驶行在冻土层基的道路上,看着竖立的冻土散热棒如排树一般在眼前闪过,心中总是升腾出一种感恩与敬佩之情:是我們的解放军--年轻的战士,是我们智慧的工程设计人员在世界屋脊高寒地带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铺出了如河流般的通途,连接边疆与内陆,联通物资与爱心,连接幸福与吉祥!行驶在如此伟大的道路上,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后面是行驶而来的火车
青藏线上高大的货车络驿不绝,重载车把有的道路变得高低坑洼,开车坐车如同坐船般起伏,更需睁大眼睛专注路面,往格尔木去的路上有很长一段这样的路(因为冻土软地基的原因),我开着车,不敢有丝毫分神,一是怕刮伤了车底盘,二是怕出交通问题,因为我们驾驶的是轿车,只好左避右让地缓行在坎坷的道路上。
下午的雨下得不是太大,也不是太久,只是忽下忽停地反复,加上毁损路段、部分施工的路段需要间歇地单边放行,路上便自然地间歇式堵车约两小时,我们还算幸运,据说此路车辆堵在路上三、四个小时是常事。路边常有车祸损毁的车辆放置在高高的山口上,特别警醒着人们不要开快车,注意交通安全。在这样的道路上,人们自然而然地限速,无论是大货车还是自驾车大都很遵守交通规则,超车也很小心。当然这样的道路上不需要什么红绿灯、摄像头等,只在急转、软基路边有限速提示。
冻土层的散热棒
阴云密布的天空下寒气袭来,我们突然看到了皑皑白雪洒在山崖、路边、河畔,只是一段,一片,往前面不远便不见了白雪,让我们怀疑自己是否产生了错觉?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神奇!在风云变幻的天气中我们开过了通天河大桥、开过了风火山口、可可西里无人区。荒漠化的高原、赤色如火焰山的山脉绵延,在这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很难有动物生存,据说藏羚羊是这里的坚强生物,可惜我们没有遇到,偶尔能看到有一、二只苍鹰飞过。看不到放牧的藏民和藏居,除了匆匆过路车辆里的人之外,能看到的就是几位晒得黧黑的武警战士在修路,(小时我们称解放军叔叔,大了称解放军兄弟,现在则是解放军孩子,他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保家卫国做贡献。)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站、派出所,有风火山观测站,有与国道并行的青藏铁路!当我看到列车从附近通过时,心里涌出无限的感动,是伟大的中国筑路人把天堑变成了通途。有了铁路便有了温暖,有了列车便有了希望与富裕!
一路上没有什么规范的服务区,只有沱沱河一处加油站,二、三处停车场,途中曾见到有几部车辆停到路坎下自己换轮胎,所幸我们的两部车一路未出任何故障。为了赶到格尔木市住宿,我们马不停蹄地开车,由于前面的耽搁,夜路所需的时间在导航图上显示的越来越长了。 因"张师傅"不能开夜车,只有我主开了。平时我很少开夜车,而且通常不熬夜。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前行。于是我振作精神,紧盯前方,放松心情,稳稳前行,一辆辆超车,转过一圏圈盘山路,驶过一段段坑洼路,渐渐地方向盘变得轻松,人也非常清醒。到了昆仑山口,停下车,很想看看山口的情形和石碑,可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微弱的灯光下根本看不见远一点的物体,只能看见泥泞的道路,感到冰冷的山风,便只好遗憾地缩回车里。感谢同行H的援手,让我可以轮休一会,又可精神百倍地开着夜车,直到看见了影影绰绰的绿树、河滩、灯光、楼房,到达格尔木市已经是凌晨三点。此时,满身的疲惫一下子袭来,顾不上仔细刷洗,倒头便睡,一直睡了五个多小时方才醒来。
第二天,我们驰骋在往青海茶卡去的高速公路上,身心都轻松了许多,回想起头天的路程,想到走过的“天路”、夜路,真的有些梦中行的感觉。我们平安到达目的地,车辆与人都平安无事,真是阿弥陀佛!人是非常有弹性的,身体的适应性也是很有空间的。那曲至格尔木的20个小时,除了早餐之外,我们基本上是在车里,四个人两部车,吃的“饭”是巧克力、鸡蛋、饼干、水果等,车上人轮流吃,轮流开车赶路。也不觉得饿和累、睏。可见压力和目标能催人奋进,不怕疲劳、转化出昂扬的精神风貌。实践证明,镇定自信,勇往无前,必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段天路,从西藏开到了青海,经历了晴雨风雪雷电,跨过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经过长江母亲河的源头,三江源......领略了祖国西部之壮美。虽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拍摄通天河、沱沱河、长江源、昆仑山等美景,很是遗憾,但一路走来,种种情景与感受已经至深难忘。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勇气与坚持把我们带到了天堂。
二〇一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