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成帝年间,选部尚书(掌握官吏任免,相当于后期的“吏部尚书”)徐熙发现自己家的井正在发光,觉得这是吉祥的预兆,于是奏请皇帝,舍宅建寺。
皇帝为寺庙赐名“灵光寺”,这口井也因寺而得名“灵光井”。“灵光井”千百年汲而不竭,人汲疗以百疴,有诗赞曰:“玉甃祥光发,难藏世上名,定多神物护,一饮百疴轻。”
灵光寺在唐代戒律森严,五代吴越时立山门,掘得一石龟,改名为灵龟寺,宋真宗御赐“精严”匾额而易名“精严讲寺”,延续至今。北宋时,精严讲寺成为江南律宗行戒之处。到南宋时期,更是了不得,精严讲寺有“水田二千余亩,岁得米一千余石。芦场二千余亩,岁得薪五万余束”。
经过历朝历代的加持,精严讲寺名扬江南,盛极一时,曾与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浙江三大丛林,为嘉兴七塔八寺之首。
至晚清到民国,历经战火侵扰,再加上律宗的衰落,精严讲寺显得有些落寞。
律宗是佛教修行中最艰苦的一宗。律是戒律的律。律宗最强调僧人必须认真研究、严格执行典籍里那些复杂、严苛的戒律,一举一动皆有规矩,因此律宗是最苦的和尚。
律宗“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南山律宗自南宋之后失去了真传,“今渐兴”是因为弘一法师的出场。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号弘一。李叔同的妻子跑到杭州寺前苦劝,弘一法师不为所动。面对“薄情郎”,妇人悲痛欲绝:“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但是,弘一法师剃度刚戒满,便立刻由杭州赶来嘉兴精严讲寺,驻留一月余,研读经书,修持法门。精严寺小住之后,弘一法师云游四海,弘扬佛法,以半生之力,再度发扬失传几百年的律宗,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弘一法师在精严讲寺小住期间,流传一轶事。弘一法师为俗名“叔同”所累,四面八方来求字画者甚多。面对“盛情”左右为难,好友范古农建议一招两全之策:“若能以佛语书写,令人喜见,以种净因,亦佛事也,庸何伤!”
范先生的意思是可以书写佛语经句与人结缘,这也是弘扬佛法的一种方式。于是,弘一法师听从建议,以笔墨文字接应学人,在“诸艺皆废”的情况下唯独保留了“书法”,开启了以书法形式传扬佛学之旅,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