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一天到晚忙不停,但业绩平平;有人工作时不慌不忙,但工作总能按时或提前完成,业绩出众,其中很大的差别是工作的节奏把握与工作的效率,而工作的效率又与人的精神状态、精力是否充沛有关系。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那么会不会休息对工作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可以来看两个调查研究: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曾做过一次统计,发现医生在上午9点犯错的可能性在1%;而到了16点,概率会上升到4.2%。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休息时间调整,下午手术的出错机率会比上午高3~4倍。
·丹麦某学校有也进行过一次调查,一模一样的试题,拿给平时成绩比较接近的学生做,如果不给他们休息调整的时间,成绩也会随着考试时间的推后而越来越低。
其实,不光是医生、学生,对于上班族来说也一样,下午的时候,工作会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容易分心,而且完成质量会越来越差。科学家把它称之为“认知疲劳”。也就是说,从你睡醒的那一刻开始,你的精力会逐步下降。
所以安排好你的时间,就是让你保持精神饱满的关键。
那怎样实现高效工作呢?下面几点可以参照:
第一,从战略层面对时间的使用进行分配,按照重要和紧急的不同程度对工作进行分类,避免长期处于应急工作状态。
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曾提出过四象限法则,把事件按优先级分为四种: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以及不紧急也不重要。
如果你每天也被一堆事情忙的团团转,但是总结下来,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做成,其实就是没有分清楚事情的优先级。对重要又紧急的事,马上处理;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或与别人分担;对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把它忘掉,放着一段时间自然就过去了;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要分解任务,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去做。这样,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每天的工作都是变得有条不紊。
而现实中,大多数的人并不去做这样的分类,而只是优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优先做应该做的事,而经常陷于重要又紧急的旋窝中,难以有好的工作效率。
第二、 灵活调度你的时间,制定有规律的“短休息”。
如果你按照上述的方法对事件进行优先分级处理,也不能一直干到疲倦,而应该在任务间有一个短休息。
根据科学研究,一般在工作50分钟后给自己5-10分钟的调整时间,将会让你的精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但这个频率间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像之前提到的医院,就是让医生采取了重大手术前休息20分钟的方法,结果病人的死亡率下降了18%。包括顶级网球选手,也是利用得分十几秒钟间隙作为“短休息”,来调整自己的呼吸,降低自己的心率。这样就能比对手多节约20%的体能。也正是这一点将他们与普通选手拉开差距。
同样,我们也能在工作中使用这个方法,比如在完成了一项工作要开始另一项的工作之前,全身心的放松20分钟再去开始,这样能很好提高工作的效率。
第三, 给每一天设定主题,把侧重点放在主题事件上。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调动你所有碎片化的时间。比如乔布斯就有这个习惯,他是这样安排的:
周一:专注于公司的的管理和运营;
周二:专注于产品的问题;
周三:处理市场营销和沟通;
周四:拜访客户;
周五:把精力放在公司文化和招聘上;
周六:禁止一切会议;
周日:休息,总结过去的一周的不足,并为下一周做准备。
其实,不仅仅是工作,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也能设定主题。
像新东方的俞敏洪,他就很喜欢给把碎片化的时间拿来设定主题,比如今天的主题是看一本书,那么他会将所有的闲暇时间,拿出来书看,像候机、坐车,甚至是排队的时候。这样原本设定晚上看书的时间就可以拿来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以便恢复精力。
当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长效办法是坚持运动,它能增强你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机能。像李嘉诚80多岁,仍然坚持每天运动,也能总是精神奕奕。
其实,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没有良好的身体状态,不可能有长期良好的工作状态。
要高效工作,不仅仅要拼技能,体能也非常重要,合理安排好工作、休息的节奏,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