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操练90天——69《没有秘诀》
时间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哥林多前书7:29-30)
以上这段经文处处令人惊讶。保罗到底为什么要建议快乐的人,生活“要像不快乐”?
我也像保罗一样,觉得有必要在本书中处处自相矛盾。某一天喜乐是这么发生的,第二天,它发生的方式又截然不同。有一天我躺在床上呼喊上帝,但是上帝没有回答。第二天早上,疲惫的感觉让我清醒不过来,我听任自己过悲惨的一天,但是上帝突然让喜乐淹没了我。
谁能解释这样的事?喜乐没有秘诀,没有获得喜乐的必胜技巧。如果我今天打算用昨天让我快乐的方式,我一定会失败。喜乐的吗哪源源不绝地降下,但是每一天都必须重新捡拾当日的定格。喜乐只存在于现在,如果我现在不能全心接受,它稍纵即逝。
是什么使我无法此刻就把握住洗了呢?显然是忧伤;然而往日的快乐或预期的快乐同样也会使我脱离现实。美好的事物已经发生过了,将来也会发生,但是它们都比不上上帝此刻做的事,如此他的大能与荣耀才能不断地鲜活涌流。
喜乐就像是水面上摇曳的阳光,每一刻都在变动。喜乐狂放自在、嘲笑规则,才不愿意在一本书中被固定、分类。喜乐不是让人书写或阅读的,是让人去经历的。喜乐不存在于纸上,只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身为作者,我充其量只能激动地指着喜乐,就好像指着流星一样,大喊“哇!你看!”像是实验室里想要捕捉某个周期短的核粒子的物理学家一样,我只能检视喜乐留下的强烈痕迹。
喜乐生性羞涩,它不喜欢受人监视。悲伤会让你紧紧盯着他看,但喜乐绝不会如此。能够持久的那种喜乐就像是湖里的大鳟鱼,安安静静,而且有保护色,住在内心深处的荫浓之处。你知道它就在那里,但是等你把手伸进水里去摸它,它已经不见了。能瞥见喜乐已是蒙福,更别说是要把它拿出来放在桌上,写一整本关于喜乐的书。
实验期间,虽然我很少会厌倦寻找喜乐,但是我确实对于思考喜乐、书写喜乐逐渐失去耐性,我渴望不要研究喜乐而只是享受喜乐。我经常忍不住想要放弃写书的想法,而我之所以继续,只是因为主给了我一份作业。使我疲惫的并不是喜乐本身,而是不断地观察喜乐,这样的过程很容易妨碍现象本身。只要有人盯着喜乐看,它就会退缩;喜乐是定睛于他处的结果,喜乐的中心不在它的内在,而在别人身上,特别是在上帝身上。喜乐不谈论它自己,却偏爱谈论它所喜欢的事,特别是它所爱的人。如果把喜乐的意义定位在它自己身上,喜乐就会失去活力。
正因如此,保罗建议“快乐的”不要抓紧快乐的感觉,而要活得“像不快乐”——同样的建议也扩及“哀哭的”。不知怎么地,真实的喜乐必须要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才能找到,既不耽溺于忧郁,也不过度耽溺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