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虽说此时天气并未明显转暖,但春的气息却越来越浓。作为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时节正是农耕的关键期,万物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身体的养护也需要注意均衡、把握重点。
01
雨水物候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将逐渐消失,冰雪融化、春风拂面、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古时将雨水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意思是说,雨水后第一个五天,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第二个五天,南雁北飞;第三个五天,草木响应雨水的召唤,开始抽出嫩芽。
此时大部分地区开始由冬转春的过渡,气温慢慢回升,雨量也渐渐增多,不过冷空气活动仍然很频繁,“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
02
雨水民间习俗
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农忙的开始,不少习俗也都和祈求丰收及新一年的健康顺遂有关。
• 占稻色
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情况。“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米花多少,爆出来的米花越多,则收成越好;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 送雨水
四川客家雨水节上有个民俗是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女婿送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称为“接寿”祈求岳父母长命百岁;女儿则是炖了猪脚、鸡汤,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由女婿给岳父母送去,这是女婿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母表示感恩。
• 拉保保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地成长。雨水节气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雨水节气还有一个传统节日是农历二月二“春龙节”,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同样寄托了人们希望龙神能多降甘霖,赐福人间的美好愿望。
03
雨水饮食起居
春季在五行属木,在五脏之中与春季对应的是肝脏,加之此时雨水较多湿气较重,所以身体养护要重在养肝脾、防寒湿。
此时养肝应该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舒肝为重点。一方面注意从饮食上调节,多吃养肝疏肝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另一方面,情志的调理对养肝非常重要,养肝切忌“怒”,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与宽阔的胸怀。
雨水时节也可以适当多食粥,这是因为粥以补脾益胃的谷米组成,既香甜可口又便于消化吸收。结合雨水节气寒湿偏多的特点,可以加一些薏苡仁、白扁豆、山药、芡实与高良姜、桂圆肉等健脾渗湿或散寒除湿的药食同源食物效果更好。
此外也要做好起居方面的保健,雨水节气时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中午最好午睡一会以免加重“春困”。同时积极加入锻炼的行列中来,太极拳、广播操、健步走等比较和缓适合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体力较好的人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以此来适应节气,舒展筋骨强健身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伴随着丝丝春雨,一起为新一年努力耕耘,收获健康与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