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朋友圈,我们往往会看到如此标题:“希望有一个朋友为我转,会有吗?”,“是朋友,就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中国人必转”,诸如此类。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文章会“选择性无视”,甚至会把发这些文章的人拉入不见天日的黑名单。当然,我说的所有的话都是我的投射,其中也不乏有不少人会点进去,然后把文章转发。但是,总是感觉不舒服。
这个不舒服的背后,是我们和这位朋友合谋,配合他完成了一次无形的绑架。这种感觉,吞,吞不下;说,又说不出。所以,我决定“曝光”这个绑架背后的主谋!
前几天,妈妈给我单独发了一篇上面如此标题的文章,出于妈妈对我关心和爱的回应,我认真地看完了整篇文章,随后,用了比看这篇文章多几倍、十几倍的时间,跟妈妈进行了一番长谈。
妈,我很认真地看完这篇文章。
看完后,首先让我感到的是文章中所讲的心酸和无地自容,按文章中“孝”的标准,我可能是个实实在在的“不孝之徒”。随后,我再认真地回味这篇文字后发现,除了我之前讲到的感受,还感觉到了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怀好意”。这个“不怀好意”的意思是说,写这篇文章的人巴不得每个孩子都不去孝顺自己的父母。
妈,我这样说,您可能会感觉到不舒服,或者认为“怎么可能呢?再说,我给你分享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关心你,爱你呀!”妈,咱们先不着急,让我们一起好好地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理一理这个事,您看看我说的是不是还有一点点道理。
首先,咱们来看这个标题,“希望有一个朋友为我转,会有吗?”换句话说,题目的大概意思是“是朋友的,就帮我转。”再换句话说,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成为:“我转给你,你不帮我转就不是朋友!”妈,您看看这句话后面的逻辑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我试着理解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用这个题目的意图,可能他是想要把他所认为的“好东西”或者是“真理”更大范围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先不说文章内容好坏,单看作者的这一目的,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初心”是好的,但是他却在一开始题目的表达上便对这篇文章的读者带着深深的“威胁”和“敌意”。我们刚刚理解到的这个东西,可能是作者自己无法意识到的。同样的,转载这篇文章的读者,不乏有一部分是认同了文章的内容,无视了题目的“杀伤力”,把文章分享出去了;而我相信,还有一部分人,或者是大部分人,被文章标题以及文章中的内容“绑架”了。这个“绑架”的含义是说,文章中在讲孝顺,如果我不转发,一方面,我没有把转发这篇文章给我的人当朋友,另一方面,或许更加可怕的是,别人会认为我不孝顺。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或许就是被文章题目“威胁着”转发。
妈,我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这篇文章和标题,这也是差点被看到标题,打开文章之后读完的那种强烈的情感带走,但是,我想说的是,我跟您分析的这些“看不见”的“道德绑架”并不是我不解风情地无视了您的良苦用心和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我在想,“正法”、“正见”应该是不带偏执地传达善知识,而不是用一些“道德绑架”的手段去“弘法利生”。换句话说,如果这篇文章在您的朋友圈中传播,我想,可能我们并不会因为这篇文章而交到更多的朋友,相反地,可能成了试验朋友圈里的朋友“够不够”朋友的检验工具。
妈,如果您看到了这里还没有太生气,或者感觉我说得还有一点点道理的话,那咱们不妨一起去看一看和分析一下文章中的内容。
看完文章中的内容,反思我自己对您和爸爸曾经的行为和态度,证实了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不孝之徒”。
这是这篇文章带给我最大的反思和触动,让我内疚、自责甚至是彻底去否定我整个人。从这个角度讲,我想这篇文章是成功的,是“对的”。但是,我从那种绝望和怀疑自责的情绪中走出来时,我发现,这篇文章除了留给我自责和愧疚以及对自我的否定,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因为,如果按照文章中“孝顺”的定义去实践,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成为一个我想成为的人,还是文章要求我成为的那种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想这篇文章还是有可以优化和改进的地方。
所以,我去查资料,想去了解“孝”到底讲了一个什么事。
以前听马老师国学课,他说,中国文化,只一个字就讲完了,而那个字便是“孝”。
我去查资料,把自己学习的一些知识分享给您,但只是知识,我想,我把知识转化成行动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也感谢您和爸爸生育了我和亭亭,也希望你们健康平安地生活,让我和亭亭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把我们学到的关于孝的知识在您和爸爸以及爷爷奶奶身上去实践。
当然,这些学习到的关于“孝”的知识也并非科学,而是一种“投射”,用马老师的话说就是通过玩味这个“孝”字去激活人们对孝的认识。
“孝”字我学习到的是“子承老是谓孝”,我又去查关于“老”。把“老”字下面的“匕”换成“子”便成了“孝”字。那从老到孝讲的又是什么呢?“老”和“孝”有个共同的部分,这个部分便是“土”,大地的意思,这个“土”表达了‘承载’、‘孕育’的含义。“老”的下面是个“匕”字,从常识来看,“匕”字表达了五行中“金”的属性。那么,“老”字讲的就是一个“土生金”的智慧。
引申一下,我们往往会讲‘这个人心地如何如何’,土,还承载着“心地”的含义,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土”看作是一种“发心”或者说是“初心”。而“金”我们也来引申一下,“金”所代表的可以是金属,也可以理解成金银珠宝,或者更深层的含义,大概说的是一种“财富”。但是,“财富”并不止“金银珠宝”这一类,相信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下的子女才是父母最大的财富。
那么,这跟“孝”字又有什么联系呢?“孝”字讲,“子承老”,从汉字的象征和演变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是“孝”字的“子”,承接了“老”字的“匕”。
妈,您看是不是呀?这里面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呀!我们再来看一个“孩”字。这个字是“子鼠”的“子”和“亥猪”的“亥”字结合而成,一个十二天干之首,一个十二天干之尾,一个属“阳水”,一个属“阴水”,“孩”也就是阴阳结合的结果。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子”是阳水,而“子承老”所表达的是另外一层生生不息的“金(匕)生水”的关系。从最老一辈的“初心”、“发心”,我们看到了“土生金,金生水”生生不息到第三代。
所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了“孝”字“子承老”的含义,可以看到“孝”讲的是生物层面的生生不息的关系,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层面的“子承老”的含义呢?
马老师曾经做过一次注解,我拿过来供爸妈品味:
一是替代老子承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老子到儿子交接的过程,比如任务、家教、家风、家誉、家传、家业,它代表一个传承,传承的可能是手艺,可能是技术,可能是做人做事的规则和方式,或者是债务等老子未完成的事件。这些传承均涉及到“信誉”和“风格”,也就是子一辈所表达和担当的,与老一辈无异,这是一种家族风格,被称作家风。用个拟人化的讲法,叫“家族人格”,它讲的是一种信誉。它给人一种可信度,一种稳定的人格感受,这种安全、稳定的信任关系,会成为促进父辈护爱晚辈的重要精神财富。这种护爱包括了人脉、智慧、财富以及发展前途。再往深里讲,这种承接联接了一种历史的信任度和厚重感,体现了经得起考验的安全保护,它可以直接把人们对老一辈的信任转移、跟进到后辈身上,让人向后可以体会到历史的绵长,向前可以感受到希望的现实。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这种承接都与稳定、信任和安全有关,其标识与影响根深蒂固。
二是替代老子承接的形式:这个形式是从老子到儿子交接的方式以及其内在涵义,比如百年老店传承的是手艺、工艺、技术等,这些手艺或技术借着具体的生活必需品—简单的或奢华的、民间的或贵族的,也可能是武功秘笈或者什么功法,借助于武术的门类与套路传承下来。所有的传承表现出来的这些套路与形式,都是可以模仿或超越的,而核心的机密却只能是“子承老”—靠师徒或父子来单线传承,用以保护产权。这种产权在古代可能更多的代表经济权、经营权、存在权与发展的机会等,它以产品或作品为存在形式。中国禅宗在六祖之前承接的形式是袈裟和经书,而心法却是密传不宣的。
三是替代老子承接所表达的意义:于家庭产业而言,承接的可能是附着于产品的信誉与精神,如胡雪岩“胡庆余堂”的“真不二价”,表达的是一种“诚实不欺”的做人品质,讲的是“信得过”的做事原则,借着这种做人与做事,“胡庆余堂”生存了百年有余。于师承的经验而言,承接同时意味着竞争与风险。古代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俗语,是讲在消费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传承意味父辈或师父减少了一个生活的出路,将手艺传承下去则意味着给了徒弟一条活路,而师父则可能面临着生命的终结。宗教与贵族的世袭制所承接的则更多的是权力、财富、身份、地位、控制力和支配范围等等。
妈,借由您给我分享过来的这篇文章,我从这几个层面,好好地学习了一下这个“孝”字。我发现,文章中的内容跟我自己查阅学习到的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把学习的成果分享给您。不过,还是要非常感激您分享给我的文章,让我有机会认真地去思考这些问题,也更希望家里人都平安健康,也让我和妹妹有机会把学习到的内容在你们身上去践行。
大概用了一个“抗战”的假期,我反复琢磨写给妈妈的这篇文字,终于,在昨天点击了“发送”键发送给她了。当发送完,我又有了新的问题:在亲情面前,我有必要如此“理性”吗?当我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意识到,这篇文章真正的读者不是我的妈妈,而是她帮助我完成了这篇文字。
有人会问,这篇文字也同样没有告诉我如何去面对或者是去处理那些以朋友之名,行“绑架”之举的朋友呀?或许,当“以朋友之名,行绑架之举”背后的逻辑被更多的人看见,朋友圈会清静一些了吧?
这也正是心理学普及的意义所在!
感谢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