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策命,以策书封官授爵。委质,孔颖达曰:“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于地,以明敬奉之也。”策命和委质,相当于现在的任命与宣誓制度。官员任命有任命书,任职时向宪法宣誓。
192. 性格有问题、脾气怪、人际关系冲突,对他人言行理解、认识偏差,总之,人格缺陷的人越来越多。不具备正常人的理解和思维,这种同事在增加。
193. 《初刻拍案惊奇》中刘员外的入赘女婿张郎,掌了刘家财权后,一改过去清明上坟先去刘家祖坟再去张家祖坟的做法。被刘妈妈斥责:“我刘家祖宗,不吃你张家残食,改日另祭。”
这让我想到上坟的顺序,我们一直先祭父亲、再祭祖母,因为父亲去世后,对父亲哀思程度必然强过对多年前去世的祖母的哀思,加之父亲的坟头靠近路边,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个祭奠的顺序。按亲缘远近,应该先父后祖,再往上就不再祭了。“高祖之祭”,指一般人只祭祀四辈祖先。但是,反过来想想,没有祖哪有父,先父后祖,父心亦难安。
194. 偶然其实蕴含着必然,当下看似偶然,长久看其实必然。求神拜佛,求的是偶然性,没用。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马克思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有些人的命运看似被一些偶然性击败,实际确实存在自身必然的因素在里面。
195. 六祖说:“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六祖看到法达礼拜自己时头不至地,诃(大声斥责)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
六祖说:“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六祖听了智常所言其接受的大通和尚的开示后,说:“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
六祖言行矛盾吗?我理解:一则自度,一则师度。不见他人是非、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度的要求;评价他人是非、大声呵斥是师度的方式吧。
196. 看完《坛经》,总觉得六祖说法,近乎绕口令,反正自己懂不起。
197. 对于不情愿干的事,我们那代人是勉强自己去干,孩子这代人则直接选择不干。
198. 强力反腐下,官场已成为高危行业,诚如楚狂接舆所说:“今之从政者殆而。”
199.“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不明说,婉转的说,隐晦的说,春秋笔法也。
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秽而退放之者,不谓之不廉污秽而退放,则曰“簠簋[fǔ guǐ]不饬”;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有坐罔上不忠者,不谓之罔上不忠,则曰“臣节未著”;有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之罢软不胜任,则曰“下官不职”;有坐干国之纪者,不谓之干国之纪,则曰“行事不请”。
200. 陶渊明、谢灵运真避世,写的是南方的田园诗;庾信、王绩、王维半官半隐,写的北方的别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