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莫还乡,还乡道不香。溪边老婆子,唤我儿时名。”
------马祖禅师
题记说的是马祖道一禅师,唐朝禅宗名匠、悟道之后,法幢高树,法乳广播。某日因故返乡,乡里邻居初时不知“马祖”为“何方神圣”,夹道而观,后溪边一 个洗衣服的老太太认出了马祖,哈哈,大笑说:“哪是什么圣人,不就是马簸箕吗?(马祖幼时家贫,是以织簸箕为生)于是人们作鸟兽散,马祖十分感慨,作偈说: “得到莫还乡,还乡道不香。溪边老婆子,唤我儿时名。”
这让我想起读中学时,经常去镇上一家小书店。书店老板年轻不大,约莫三十岁不到,去的多了,也观察到一些事情,店老板经常看一些佛学书籍,偶然还会看见他免费赠送书籍给交谈之人,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一次周末再去淘书,挑中了一本编辑比较古典的《人间词话》,很是喜悦。店老板不在,一位老人在看店。于是闲聊起来,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为什么呢?老者是店家老娘,当我说出老板好像很喜欢佛教的,她是一声叹息,说又去某个寺庙短期修行了。他母亲很是不理解,希望他早点成家。以我十几岁的眼界,我当时说,开个书店,虽然勉强维持,但也足以自乐。也挺好。他母亲是眼睛一亮,很是赞同。老人就断断续续的说了很多店家修行佛教的事情,很是担心自己的儿子要出家。
再后来,因为课业多去的次数少了。大约过了七八年,回乡过节路过那家铺面,已经是一家金铺了,听说早就改了别的营生,书店店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出家了。
最近看到自媒体人鬼脚七出家的消息,让我的思绪又回到那个年代,以我十八岁不到的年级,说着小大人一般的话语,也许我只是道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感叹。
出家与不出家,只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马祖道一禅师回乡被溪边老婆婆唤出儿时名,不也正说了,无论你活得怎么样,依然是她心里儿时的样子。
本文原创,禁止转载。
我是方平。80后青年,分享生活,以文会友。(个人微信号:vping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