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岩磊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享有“东方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渊薮”“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世界最古的石刻书库”等美誉,它藏有一万四千多件套各类文物,仅碑石、墓志的数量就超过4000件,为全国之冠。西安碑林博物馆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垂青,参观热度持续升温,而一些有趣的景观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游人会注意到,博物馆里有许多散养猫,它们或慵懒地眯着眼晒太阳,或自顾自地在“洗脸”,或傲娇地走着模特步,根本没有把游客当外人,引得众人欣然驻足,还与它们互动嬉戏。最有意思的是,里面有两只猫分别叫“飒露紫”和“拳毛騧”,它们和馆内的一组珍贵文物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不朽功勋,他的坐骑是其驰骋疆场的重要伙伴,李世民特别喜欢其中的六匹骏马,即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飒露紫。太宗命人按照它们的形象制作成浮雕,置于自己的陵寝昭陵之中,想让心爱的马匹永远陪伴在身边,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骏石刻”。令人无比痛心的是,“飒露紫”和“拳毛騧”两方宝贝在1914年被盗出国,现收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盼着国宝能够尽快回归,所以给两只猫咪起了特殊的名字,然而,亲昵的呼唤声也不免令人有些心酸。
博物馆里还有件叫人忍俊不禁的藏品,它便是唐朝狂草大家张旭所书的《肚痛帖》石刻,全文只有30个字:“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其字形跌宕起伏变化多端,透过龙飞凤舞的字迹,人们仿佛看到作者正提笔运气,忍受着下腹的巨痛,开始还张弛有度,后来便恣意飞扬了。这幅字也便有了出神入化的意境,成为草书界的巅峰之作。
博物馆的一座碑亭里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许多游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唐玄宗李隆基倡导孝行天下,极力推崇全民学习《孝经》,他还率先垂范,亲自用隶书体抄录经书,并令人镌刻于石碑之上,碑下设三层台座,所以得名《石台孝经》,它几经辗转最后落户碑林。整块石碑端庄大方,肃穆间透着俊秀之气,因此在修建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借鉴了孝经碑的形制。
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宝物数不胜数,像景云钟、大夏石马、开成石经、多宝塔碑、集王圣教序碑、颜勤礼碑、曹全碑、献陵石犀等等,都是国宝级文物,许多还被列入不得出境展出的名单。而博物馆中更不乏书法名家的作品,比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的《黄甫诞碑》、张旭的《断千字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颜家庙碑》等。对书法感兴趣的游客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两眼放光,半天不肯挪步。
而大部分游客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一番,但仍会被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所震撼,既有对源远流长文明的感喟,也有痛失国宝的无限感伤,还会被文物背后妙趣横生的故事所感染,而那些可人的猫咪更是与游客碰撞出心灵感应。望着转身离去的游人,它们琥珀般的眸子里即泛起不舍的涟漪,而人们游览完毕,也会回头向“飒露紫”和“拳毛騧”挥手道别,留下一行无痕的足迹,带走一片梦幻的痴迷。
202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