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记录个人阅读《沃顿商学院逻辑思维课》(尹辉)的读书笔记,下面正式开始第三课。
分析是思考的武器
一、不做研究,所有的分析都是“胡扯”
1、商业世界中大部分伟大的创举,几乎都是来自于对商业形势的准确判断,而这种判断就来自于研究。
2、分析必须实事求是,立足于现实,不能凭空设想,不能主观臆断,负责人决不能不做调查就对事件或问题下绝伦。
二、极简主义的MECE分析法
1、简单的问题就简单分析,复杂的问题也要尽量简化来分析,只要没有必要,就一定不能人为地为自己增加思考难度。
奥卡姆剃刀法则:奥卡姆病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后来爱因斯坦又将它引申为简单性原则。爱因斯坦就是利用简单性原则的大师,其相对论的构造是如此简单,但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却是如此精深。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藉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注:详见《金字塔原理》一书,感兴趣的可以阅读本书)
另外,简单了解的话,可以参考百度文库的《MECE简介PPT 》
三、刨根问底的So What/Why so原则
在思考、分析事情时,除了必须利用MECE的方法,毫无遗漏且互不重复地拆解资料之外,还要从整理好的资料中,找出「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並且确认「真的是这样吗」。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技术,就是所谓的「So What?Why So?」。
顾名思义,「So What?Why So?」可分为两部分。「So What?」是指从整理资料或经过分类整理的內容中,萃取出可以回答问题的重点。比如说,顾客为餐厅所填写的回函中,会有各式各样的意见。如果将这些意见分为人员、餐饮、环境等项目,便可从中找出顾客不满意的主要因素,包括「服务生对菜色不够了解」「餐厅标识不够清楚」等,這就是「So What?」。
「Why So?」则是针对「So What?」所得到的结果,再去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并且以手边的资料做进一步的验证、确认。在上述的例子中,以「服务生对菜色不够了解」这项关键因素来看,在归纳出「加强训练」「只录用大专学历的人」等结论的同时,还必须回头检视解決方法,有沒有事实或依据;如果沒有,就不是正确答案。
So What/Why so法则的实质是对一个问题的原因和形成深入研究,这正是商业思考的精髓所在,对于这个工具的学习和掌握,是思维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四、面面俱到的5W2H分析法
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示例:
思考问题最忌讳的是盲人摸象,要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够站到局外人的高度把问题解决掉,5W2H原则是全面认识问题最好的工具。
五、综合评定的SWOT分析法
SWOT分析,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S: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W: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O: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T: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示例:
SWOT分析法是一项综合评定的思维工具,可以用来评定企业、产品、商业机会,当然,可以用来评定个人。
六、面对非理性的分析
面对不可避免的非理性,常规的信息分析并非不起作用,只是应该建立在情感分析的前提之下,以情感为先导,这正是非理性问题的特殊性。
这个问题,个人觉得确实是重点,所以学点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
以书中案例来说,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懂事长宣布放弃99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配方,因为通过严谨细致的调研,在不提前告知试验对象的情况,新口味对比旧口味确实更受试验人员喜爱(55%VS45%)。而且当时可口可乐在近10年的市场增长速度从13%降低到了2%,市场份额和顾客忠诚度都在不断下降,市场在逼着改变。
因此,可口可乐退出了新口味,结果市场实际效果让人大跌眼镜。因为,百年来,旧口味的可口可乐的发展正好见证了美国的崛起,见证了自由女神像、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黑人运动、见证了人类登上月球、见证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顾客对旧口味的情怀,不容许你轻易改变。
因此,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重点应该是复古,口味应该只能作为一种低调的改良措施。这就是非理性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