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妹妹的小同学借了一本绘本给她,我以妈妈要煮饭为由建议她自己先看。一开始她有点担心自己看不懂,我说:“宝宝,没事的,你先自己看,你看看小蚂蚁在干什么呀?他们喜不喜欢吃西瓜,看完以后也许你可以给我讲这个故事。”妹妹就噌噌噌自己跑去看书了。晚饭后,我想在我开始讲故事以前,最好孩子们都已经自己看过这本书。于是在我的鼓励下,哥哥带着妹妹在小房间里阅读起来。儿子比较心急,看得比较快,而女儿因为是第二遍看,发现的内容明显比第一次又多了。
像以往一样,我自己先读了一遍绘本,然后开始了我们的亲子共读。开始故事以前,我让妹妹先看绘本的封面,妹妹说到“蚂蚁偷西瓜”,哥哥笑了,“是蚂蚁和西瓜呀!”然后,哥哥告诉我,妈妈你要把书全部打开才是个大西瓜。因为是他先看了一遍,所以他已经知道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封面和封底都展开来感受这个故事。
我指着封面问两个宝宝,谁告诉我他们是在做什么?“搬西瓜,还有吃西瓜”,俩孩子抢着回答我。“好吧,那我们这个‘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就要开始了”。打开绘本的扉页,儿子把之前看到的内容讲了出来:“这是一家人在野餐,他们在吃西瓜”。因为这一页图画的颜色比较浅,女儿之前没注意这一页,这下才把头移到图画前仔细的找西瓜,“西瓜在这!”
翻开故事第一页,我讲到:“夏天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西瓜”。这时候妹妹理解了为什么她看的第一页插画里画了一家人的背影了。我没有跟他们纠结在为什么那一家人留下了一个完整的西瓜,而是继续我们的故事。我说:“妹妹,发现了西瓜,小蚂蚁们是什么感觉呢?”“好高兴”,“他都跳起来了”,哥哥指着图告诉我们。
当我讲到蚂蚁们吃着香甜的西瓜并决定搬回去的时候,他们发现小蚂蚁们用尽所有的力气都搬不动这个大西瓜。我用略显夸张的语气和动作描绘了这个推不动的画面,还抓着妹妹的小手一起做推的姿势。儿子自然也加入了进来。最后我指着在床边上休息的老公说:“你看他们累得就像现在的爸爸一样,累趴了~” 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
故事往后发展,“有个小蚂蚁去喊大家来搬西瓜了”,他需要更多的帮忙。儿子的胖手指顺着那个跑开的小蚂蚁划过去,妹妹补充道“是戴帽子的小蚂蚁”。
接下来是对他们来说最复杂的一页,蚂蚁往蚁穴里传话。复杂之处在于图画内的信息量巨大,而孩子们一下不能理解这么多内容跟搬西瓜有什么关系。我说:“哇,好大的蚂蚁房子哦,他们有这么多间房子,而且还有这么多这么多的蚂蚁”。妹妹说“像迷宫一样”。“这个戴帽子的小蚂蚁怎么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呢”?儿子指着几只跑步的蚂蚁回答道“他们一个告诉一个相互通知!”女儿也在图里找到了几只通知搬西瓜的蚂蚁,然后他们还发现了其它有趣的内容,如装水的蚂蚁、正在挖洞穴的蚂蚁、正在做饭的蚂蚁还有健身的蚂蚁。为了保障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不要间断,我没有陪他们进行太深入的讨论,我把他们引到了下一页。
然后他们看到了一堆奔跑的蚂蚁和来到西瓜面前惊讶又开心的蚂蚁群,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我们的小蚂蚁们是怎么搬西瓜呀?”我做了个夸张的抬的动作。两个孩子齐声回答:“搬!”“我们也可以叫这个动作为抬,抬不动怎么办?”“他们找了棍子来撬。”“哥哥很棒,他们先是找来了小石头放在棍子也可能是树枝底下,然后他们用力把棍子往下压,想把西瓜翘起来。你们看,小蚂蚁多用力啊,汗都洒出来了。”哥哥还发现了一只小蚂蚁在棍子上用力的跳。
“西瓜太大了,他们真的没办法搬得动,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儿子:“用铲子”“用铲子怎么搬啊?” 妹妹不认输的赶紧抢答:“他们把西瓜分成小西瓜”。“哦, 原来是这样,他们太聪明了!”妹妹指着其中一处问我,“妈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那是因为西瓜顶对小蚂蚁来说太高了,如果他们把小西瓜块扔下去,西瓜就烂开了,所以呀他们就找了个篮子接着西瓜,然后用绳子吊着篮子把西瓜放下去,就像一个升降机一样。”“你看这个蚂蚁就是不小心,滑倒了,差点掉下去,所以另外的蚂蚁赶紧要来拉他。”插画里非常巧妙的描绘了这个西瓜对蚂蚁来说很高、很大,也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蚂蚁们团队合作的情形。
大家--搬呀搬!拼命--搬呀搬!这里作者文字描绘的非常到位,所以我也照着原文念出来。(故事结束后的讨论我还专门翻回这一页让他们再看了一次这个图,问他们发现了什么,最后才引导他们,找到西瓜的地方和他们的家离得有点远,可是他们还是很努力的一起把西瓜搬回家。)
这时候西瓜已经运回家门了,他们怎么放西瓜呢?儿子抢答“榨成西瓜汁了。”“是不是每个房间都放满了?”妹妹说:“没有,这里有个蚂蚁不给他们放。”“是啊,因为这间房间是放他们最最宝贝的宝物的房间哦!”哥哥说到:“连走道都塞满了”。“是啊,再也放不下了。”然后我就翻页,打算把这一页再次放到了后面的回顾讨论中。
“剩下搬不走的西瓜呢?大家一起吃掉吧!”“AmAmAm,哎呀,吃的太饱了!”孩子们学我一样摸着肚皮。终于到了妹妹最期待的一页,“他们肚子圆圆的,这个像哥哥,这个像爸爸!这个瘦瘦的像我!”女儿听故事的时候总是很喜欢把她熟悉的人物代入到故事的人物中。
然后西瓜被吃得只剩下了皮,我指着画上的影子问这像什么?这时候影子已经从最初的的椭圆形变成了月牙形(插画师很用心,通过影子的形象再一次强调了西瓜吃得只剩了皮)。可惜在这里妹妹并没有展开想象,她之前看到最后一页是滑滑梯,所以就说是滑梯。我只好说:“那除了滑梯,哥哥你呢,觉得像什么?”“弯弯的月亮”。“很棒,那么蚂蚁就把西瓜造成了他们的西瓜滑梯。”滑滑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所以故事到了这里他们已经觉得获得了圆满的结局。然后俩孩子就开始讨论图里面的各种滑滑梯和游泳的蚂蚁们。
当他们研究完了最后的滑滑梯以后,我觉得故事回顾可以开始了,我翻到了最最需要回顾的“蚂蚁穴”那两页,这时候我把中间页稍微折了一下,然后让他们对比看这两页,这时候孩子们觉得很奇妙,因为有了这个前后对比,他们把很多漏掉的信息都再回顾了一遍。例如之前是通过放大镜煮的饭,因为西瓜把放大镜挡住了,厨师小蚂蚁都要骂人了。:)还有之前左下角正在挖的洞穴挖得更大了;之前辛苦种蘑菇的小蚂蚁也一边休息一边吃西瓜,原来在健身房运动的小蚂蚁被迫跑到走道上的空位置上做运动;原本用来睡觉的房间也堆满了西瓜,他们只好睡到走道上。这下子他们一下就对这两张复杂的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好的绘本往往可以读上好几遍,因为故事里暗藏了很多小道理、小知识,而随着父母语调的变化、停顿,孩子们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在这次的讨论里我们其实还有很多内容都没有讨论到,例如最初发现西瓜的那几只蚂蚁明明都吃饱,他们完全可以不用通知其它蚂蚁,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是决定搬回家呢?其中一幅图有几只蚂蚁把西瓜挖了一个洞,我们也没展开讨论这种做法是不是对的。还有图画里很多蚂蚁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蚂蚁挑小的搬,有的蚂蚁挑大的搬,还有的蚂蚁顾着吃,有的蚂蚁顾着睡觉休息。当然随着后面孩子的见识多了,孩子大了,还可以有更深入的讨论,例如把水换成了西瓜汁真的好吗?把西瓜跟饼干放一起跟薯片放一起或者把健身房都填满了合适吗?这些讨论孩子们肯定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但是我觉得我们没办法一口吃掉一个胖子的,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