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推迟了25天南京城昨天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朋友圈都是各种被淹的图片与视频。
时间追溯到1998年,大家都听说过1998年特大洪水事件,它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气候反常加上连降暴雨,造成了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对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现在每到夏季汛期,河边都会有防洪的军人镇守巡逻,地铁站里也会有提前放好的麻袋沙包,做好随时防洪的准备。庆幸的是,98年特大洪水之后也没有再出现过那么严重的洪涝灾害。
每到夏天,天气总是会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日常话题。上点年纪的人总是会在夏天不停地提起“入伏、入梅、三伏天、出伏”之类的词语,之前不关注节气的我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地也开始注重起节气和各个节气对应的食俗。
每年夏季下暴雨的时候大家总是会去比较去年或前年下暴雨时的景象,不一样的是,每年暴雨总能让我回忆起98年的那次洪涝。
对年岁大的长辈们来说,98年对他们来说可能悲伤的情绪占的比较多, 但对年幼的我来说,那却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一次美好回忆。
出生在秦淮河畔的我在童年时对夏天的记忆是:坐着竹椅在门口乘凉,迎着路灯的光数房壁上的壁虎,闷热的午后感受蜻蜓在我的身边飞舞,期待水位涨到我家后院并踩到秦淮河水的那个瞬间。
为什么我会对98年的洪水记忆深刻?那是因为那是我童年度过的最有趣的一个夏天。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住的平房,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是用红砖和城墙砖混着搭起来的,虽然简陋,但是市井气息浓厚。
98年的洪水给我父辈那一代留下的记忆大多是,国家给每家每户发放了棉被和粮食等补给用品,别的记忆可能需要别人提起才会想起些许。
对我的记忆:
微绿的河水从阴沟、秦淮河边蔓延上来,整条老巷除了地势特别高的坡上没有水,别的地方或深或浅无一幸免,情况也有好有坏。
我家房子地势不高也不低,踩下去大概盖住我的小脚并及脚踝,不妨碍正常的生活。有的邻居住的地方地势低,有的家具都漂浮在河水之上了。
小孩子喜欢玩水,我也不例外。并且小孩天生调皮又乐观,因此当时看到这些景象的我觉得很有趣。接下来在门口看到了一副更有趣的画面,门口一个小弟弟坐在大红塑料盆里,他的哥哥在盆边上边推盆边和他嬉戏打闹。
他们还拿了一个小盆,把随着河水冲上来的小鱼小虾捞到大红盆里。当时的我好不羡慕,因为我太大了,没办法坐在盆里浮起来,如果我再小两岁应该可以,当时的我是那么想的。
于是我也开始抓起了小鱼,捞起了小虾。战果不多,但是心情很好,还拿回家炫耀了一番。
现在大家基本与那样的生活说“在见”了,从简陋的平房搬到了设施良好、环境舒适的楼房里,再也感受不到那种乐趣。
但美好的回忆会一辈子窝在我们的心头,温暖我们的余生。
---鉴此篇,献给我供生长的老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