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一幅画,一脉文化传承。
《韩熙载夜宴图》
作者:顾闳中,江南人,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与周文矩齐名。
据说在南唐后主时期,也就是公元10世纪左右,后主李煜想启用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臣,奈何这位大臣日日笙歌,不恋政务。于是李煜便命一位画院待诏夜晚潜入大臣府邸,窥探大臣设摆夜宴,并且要求这位待诏将所见情景一一绘于画卷上。画完之后,后主便把画作拿给大臣看,想让他看后自惭形秽,可惜大臣不以为然,依然如旧。熟悉大臣的人都知道,大臣并不是不关心国事,只是心里很清楚当时的南唐已无力回天,便用这种生活方式借酒浇愁。
那这位如此“任性”的大臣是谁呢?——他就是韩熙载,而这位画院待诏就是顾闳中,为夜宴当晚所作的画作就是流传千古的《韩熙载夜宴图》。
说起韩熙载这个人,确实是一位传奇人物。韩熙载,字书言,老家山东潍坊,22岁中进士,后来因为父亲被人杀害,转而南投。侍奉李家三代,衷心耿耿。韩熙载精通文学艺术,曾有人携重金千里而来就为让他写一篇文章。这个人也相当犀利,据说有位他讨厌的大臣写了一篇文章,他竟然把鼻子堵住讥讽大臣文章太臭,毫不给人留面子。可以说韩熙载这个人潇洒自如,超脱不羁。
5段: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
韩熙载的性格特征在顾闳中笔下笔下一览无疑。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描写了韩熙载家中很平常的一次晚宴,宴会人物都是韩熙载的好友,有局促而立的德明和尚,有弹奏琵琶的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及其本人,还有他家中能歌善舞的家妓......整个画卷分5个段落: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
1.听乐:韩熙载与身着红衣的状元郎粲坐在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李家明则坐在一旁;
2.观舞:众人正在观看韩熙载最宠爱的家妓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擂鼓助兴,旁边站立着局促不安的德明和尚;
3.暂歇:韩熙载坐在床上洗手,旁边围坐着家妓;
4.清吹:韩熙载坦胸露乳手持蒲扇盘坐在椅上,欣赏着五个歌女吹奏;
5.散宴:韩熙载手上还拿着刚刚演奏过的鼓槌送别。
整个画卷用连环画的形式展开,每段用屏风分隔,巧妙联结,但又和谐统一。画面中最大最突出的人物就是主人公韩熙载,他留着长须,带着高帽在画卷中共出现了5次,尽管丝竹入耳, 欢歌笑语,但他脸上却露出忧郁的神情。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形象立体逼真,不仅真实再现了那场晚宴,也将韩熙载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淋漓至尽。
未解之谜
很多人会以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韩熙载夜宴图》即出自顾闳中之手,其实不然,学术界对此争议颇大。故宫博物院所藏《韩熙载夜宴图》设色艳丽,线条流畅,人物逼真,这在五代时期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其实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描绘有很多版本,在宋元明三代均有《韩熙载夜宴图》出现。顾闳中所作画卷可能在靖康之难时已不知下落。大部分学者认为故宫所藏应该是南宋孝宗至宁宗朝(1163—1224年)年间的摹本,台北博物院所藏年代会更早一些,但是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归属,出自谁手等问题一直是未解之谜。
对于《韩熙载夜宴图》的解读还大有文章,绝不是笔者寥寥几字可以说清楚的。它涉及到的文化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绘画、音乐、室内陈设、服装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学习。著名汉唐乐府创办人陈美俄曾与建筑设计师林洲民合作,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策划演出了南音古典歌舞戏《韩熙载夜宴图》,他们用音乐、歌舞结合舞美、环艺,立体的呈现了一场《韩熙载夜宴图》的视听盛宴。这是一次文化的融合与再创作,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每个时代对同一个艺术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如北宋看《韩熙载夜宴图》认为他怀才不遇,南宋认为韩熙载避世所以荒淫,而明代则对韩熙载的恣意生活心向往之。总而言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绘画艺术的表达和解读也会随之不同,就像今天,我们再看《韩熙载夜宴图》又是另一种心态,但是有一点我们肯定是共通的,那就是欣赏并传承绘画艺术。《韩熙载夜宴图》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它正等待我们读者来将其解答。
小编 | 书说绘画
文字版权 | 本文所有文字除特殊注明外,均归【书说绘画】版权所有。
图片版权 | 本文所有图片除特殊注明外,均归【故宫博物院】网址:https://minghuaji.dp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