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曾经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我爹比我厉害,我儿子比我爹儿子厉害。
老杨的爹是村支书,曾经掌管着一方权利,老杨的儿子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而他自己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唯一的远见就是供养了儿子上大学。
儿子上初中的时候,一些同龄人早早辍学打工,一些人准备读两年技校然后就业,不仅省了上学的钱,还能帮衬家里。老杨是特立独行的一个,即使家里不富裕,也坚持让儿子上高中,儿子倒也争气,从镇上的普通初中到县一中再到211大学,再到后来的铁饭碗,一气呵成。村里的闲言碎语也从没停过,从开始的“他们累断脊梁骨也供不起”到后来的“上了大学又怎样,还要找到好工作才行”,再到现在“老杨可以啊,儿子争气,现在也不操心了”。老杨一路走来,可算扬眉吐气了。欢喜的日子过了几年,老杨又有了烦心事儿。
老杨的烦心事儿是从儿子娶了媳妇儿开始的。都说娶了媳妇儿忘了娘,老杨自觉的把儿子对号入座了。以前,儿子是自己的骄傲,也很听自己的话,可自从儿子娶了媳妇儿,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媳妇儿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为了带孩子的事情与自己翻脸。老杨真是没搞懂,自己错在哪里,儿子为什么变了。
经过激烈的争吵,老杨带着老伴儿回家了。憋着一肚子气的老杨一方面觉得儿子白养了,另一方面觉得是因为自己没钱没势才得不到儿子的认可,为了争口气,老杨决定出去闯闯。
老杨曾经也是工地上的一把好手,深受老板的器重,于是他打算重操旧业,回到了曾经的工地。
老杨本是本本分分的人,在工地上干着不轻不重的活,收入也算可以。但最近有几个工友悄悄的拉他入伙,说是可以挣到大钱,不知道是思维随着年龄逐渐退化还是想急于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老杨大着胆子干了这辈子最糊涂的一件事。没过两天,警察来了,说是工地上有几个人偷电缆被人举报了,没错,老杨就是其中一个。
老伴儿听到消息过后,瞬间没了主张,马上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媳妇儿二话没说,马上托人找关系,念在老杨是从犯,且情节较轻,且儿子也愿意帮老杨赔偿损失,老杨躲过一劫,看守所里呆了38天出来了。
出来后的老杨,彻彻底底的想通了。自己年纪大了,管他有用没用的,要什么强,能呼吸自由的空气才是生活啊。至于儿子是不是白养,他这次也算知道答案了。
老杨的心结因儿子而起,最后又由儿子解开,真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