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近年来,亚健康状态不断蔓延,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将会增长三倍。
慢性病容易损害脑部、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影响劳动能力与正常生活,严重干扰身心健康。且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增加了社会和个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加强重视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养生保健之道,能有效预防和慢性疾病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1、培养运动习惯
要养成长期、规律的运动习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周边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比如:健身操、健步走、慢跑、爬山、乒乓球、太极拳、瑜伽等等。
经过两三个月的锻炼后,在身体机能提高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增加运动的难度或时间,有氧运动和肌力训练两者都不可偏废。加强身体段炼,不仅能降低体脂,还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内部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2、保持心理健康
易怒的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的人群易患心脏病。因此,日常要保持心理健康。
生活中如果遇到难处或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多向朋友顷诉,利于负面情绪的排解。必要时,也可及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与指导,减少心理压力,保持心态愉悦。
平常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旅游、群体活动、跳舞、歌唱等等。
3、注重饮食摄取
日常饮食适宜清淡,要尽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除了基本的“少油、少盐、少糖”三大原则之外,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主食类、奶类、肉鱼豆蛋类、油脂类、水果类、蔬菜类)能让身体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
而多食用高纤食物则可以避免便秘、降低肠癌的发生机率,也能降低胆固醇。
4、杜绝不良生活习惯
抽烟、过量喝酒的行为,是最直接损害身体健康的因子,能间接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肺部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有研究显示:抽一根烟,将减少至少七分钟的寿命。
所以,慢性病患者最好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生活作息规律
人体具有一定的修复、恢复机制,那就是睡眠。然而,随着生活节奏变快,熬夜现象已成为一种常态。深夜是器官排毒、强化免疫系统的最佳时刻,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力、更能促进良好的新陈代谢。
所以,规律的作息能使我们免于遭受疾病的侵扰。
6、定期健康检查
许多慢性病并非一朝一夕而生,而是经过长久的累积。所以,定期进行体检就是帮助自己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7、调解生活压力
很多时候,身体不适的反应都是因为压力过大所造成的,因此,适时的减压很有必要!在工作、生活之余,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维持良好的人际交流与互动,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另外,若是已得慢性病的患者或家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此时,心理的建设与调适就显得非常重要,拥有正确的态度与观念,才能帮助自己或家人尽快走出低潮,与疾病和平共处。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段漫长的过程,接受疾病、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别忘了保持正面的态度、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把慢性病的影响降到最低。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陪伴家人、享受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