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物重生之士”。
出自《韩非子·显学》的这一道家思想由杨朱发展到了极致。
轻物重生,换言之,就是要人的生存价值比所拥有的物质价值更高,强调外物养生而不累害生。
西方的极简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提倡的“轻物重生”相通。
极简主义第一次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而后,人们把极简主义在居室设计上极致的简约应用到了生活当中。在1997年正式诞生。在现在的许多西方国家,甚至在中国,人们常常能听到类似极简主义这样的名词,又或许在我们当中,就有许多这样生活着的人。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极简主义者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你需要一个刷牙杯,一个牙刷,一条药膏。你可以不需要毛巾就完成洗脸的工作。
早餐,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一杯用纯透明玻璃杯盛放的牛奶。用一个盘子吃完两个鸡蛋,你清洗着你仅仅拥有的一双筷子。
在这之后,你开始使用电脑工作。在你的书房里只有一张雪白的书桌,你的电脑和一根充电线。你把所有要办的事情都放在电脑中了。如果想要打草稿,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就能满足你的需求,而后,你会把这些废纸统统放进碎纸机内。
中午你感到疲倦,回到没有床头柜的卧室,在干干净净的床上小憩一下。
下午3点,你出门运动,在健身房完成这一切。六点,简餐,回家。
晚上,冥想20分钟,然后关上电子设备,没有一切光亮,你进入梦乡等待新的一天的到来。
或许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从关键上来说:
看重精神而极大地忽略物质上的追求,究竟会有什么不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 你每天必要的东西是哪些?
- 你会因为家中的杂乱而焦虑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说必要的物品会占家中所有物品的5%或10%左右。
这时候有的人会问,家里不就是用来摆东西的吗,如果把其他东西都丢弃,万一我哪一天想用上怎么办?别急,咱们先看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承认,人们常常因为家中杂乱无章,东西太多而焦虑。
固然,由第一个问题看来,成为一个极简主义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应急使用的物品(除了救命的必要物品比如药物储备)是不能遗弃的。
但是极简主义的要义就一定不可取吗?
在美国,有两位出名的极简主义者,乔希·菲尔兹·米尔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他们5年里面上过两次TED,都是宣传极简主义。对于他们来说,极简主义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生活中的令你分心的物品移出视线,由此,你可以更加专注于家庭,人际关系,和生活本身。
这也是极简主义的精华:宣扬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更多的切实,真诚的联系,而不是将自己的生活和”无意义“的物品绑定在一起。与此同时,由于你更关注那些必须的物品,而不是不必要的东西,物品本身的价值也会因此提高。
在这些意识层面上的优势之外,极简主义还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比如说一旦你在买东西的时候遵循这一点,能节省许多开支;极简生活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让你更专注在当下重要的工作上等等。
遵循”极简“或许是剑走偏锋并与中国传统有出入的。但是,以笔者一点拙见,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极简主义的思路优化和折衷生活的方式,取其精华。花一点时间将家里不用的东西打包起来,准备一个储藏室将这些东西都暂时先存储起来以便给生活留出空间。在书桌上不留下大于五件物品,而只保留纸,笔,本子,电脑这几样。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来临之际,在互联网蒸蒸日上的时代,最为实用的方式便是数字化。
比如:学生和公司可以用电脑的pdf代替堆积的纸质资料,用软件如Scanbot扫描纸质文件并上传到硬盘或者网盘。用电子书代替纸质书(如果你不是纸质书迷恋者的话),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能保护森林。
东西越少,你也越自由 Less stuff, more freedom.
尝试开始为更好的生活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