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傅盛在公众号中分享了自己的时间管理心得:清单革命,用清单来管理时间和任务。作为产品经理界的祖师级人物,傅盛认为,清单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思维的革命。
这引发了我关于“产品经理技能”的思考。刚入行时,我羡慕那些“会说行话”的PM,比如需求分析、用户画像、产品框架等等,似乎掌握了这些行话,就算是成为合格的产品经理了。但是,当我迅速掌握了这些“行话”时,我开始思考:到底产品经理这种行业的壁垒在哪里?——老本行经济学告诉我,容易获得的本领不足以成为壁垒,因为极易被学习获得,自然也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入行三年以后,回过头来去看当时的困惑,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认知水平及与之相关的技能树(skillset)。
而时间管理,是PM技能树组合中最基础的底层技能。
管理好时间,需要方法论
产品经理的工作,需要大量地与各种部门各种角色接触,从工作的节奏来看,是碎片化的。但是,做好产品本身要求PM需要有整体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同行都吐槽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写PRD的原因。白天总有忙不完的事,见不完的人,和撕不完的需求。
碎片化的时间,要求产品经理具有良好的管理时间以及分配拆解工作模块的能力。
身边有不少手忙脚乱的PM,也有井井有条的同行。后者显然更游刃有余。
时间管理也是一项技能,但凡是技能,有两个特点:
第一,需要方法论。巧劲必不可少。
第二,需要不断大量练习。不仅要着手做,还要坚持,形成习惯。
尤其是对于刚入行的产品,一定要及早培养好的工作习惯。用时间来弥补技能的方法不具有可持续性。加班没关系,但是总是低效的加班,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
清单管理:养成与实践
时间管理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最有效的就是清单管理。
大家都会用紧急+重要这两个维度来给自己的任务判定优先级,光用这个技能不够,要结合清单来管理任务。
这里我们不说具体的理论,关于清单怎么做,大家完全可以百度得到。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清单实践结果。
首先,要感谢我的mentor。她有一套成熟的产品方法论,并且是少数的做好也能教好的mentor。她的管理方法是:工作日志。每天正式工作前,汇报”昨天完成的三件事“和”今日要做的三件事“,比如,昨日工作是"和算法沟通选品逻辑,确认优化点。"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做了什么,和达成的结果。如果遇到瓶颈,要单独说明。接着上一句,"和算法沟通选品逻辑,确认优化点,具体XX逻辑未达成一致,经沟通,需升级处理,建议会议确认。"——不要以为就是写一句话这么简单,高度精炼的语言本身就是功力。
其次,怎么判断做哪三件事?PM一天做的事当然不止三件,怎么判断该做哪三件?这里涉及到”任务的优先级判定“,紧急+重要两个维度来判定,更直白点,这三件事应该是今天不做会死,会影响项目进度的事情。
然后,我的时间是零碎的,我怎么安排?第一,重要的三件事安排在你精力充分的时间段。第二,其他的零碎的日常事务,用零碎的时间解决。常规的不消耗脑力的工作,安排在你精力贫乏的时间段。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来。
最后,限定时间节点前review进度。比如,今天要完成三件事,不能所有的事都放在下午以后。你可以给自己设定时间点,比如下午6点前完成这三件事,和相关人员沟通好所有细节。还有,不要忘记笔记,或者任何你习惯的方式记住进度和关键信息。
清单思维:结构化思考力
养成清单的思维,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不仅是工具和技能,也有助于培养结构化思考力。
不管是搭建产品的框架,还是设计用户的路径,不管是前端的交互,还是后台的功能,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哪里入手,为什么采取这种结构?路径设计的理由是什么?优秀的PM不只是会关注产品的细节,更会关心产品的架构。
对于刚入行的PM来说,常见的问题主要是迷茫,只能看到细节和部分,在框架和整体的思维上会稍有欠缺。有时候容易以细节的逻辑来推演整体,建议当你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不妨想想假如给你一个完整的产品,以列清单的方式先写写哪些功能必须有,为什么要有,各个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会不会互相制约。如果暂时没有思路,那就从细节开始列,经过这样的训练,你能逐渐学会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产品和功能。
最后,说一万句顶不上做一次,清单管理是我用过的最好用最容易上手的时间管理工具,最重要的是坚持,三周之后就能形成习惯,而且会越来越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