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论:天赋和天才根本不存在

之前做过一期天赋与努力的视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讨论。

视频中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感觉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聊一聊。于是这一期,来认真的讲一讲”天赋“,以及”天赋论到底有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天赋,是指”一生下来就有,而且一生下来就几乎定型,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努力,都几乎无法改变的。“

你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都是上天给的,不讲道理,求也求不来的天生禀赋,这叫天赋。

天赋论认为,一个人成功,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天赋。有天赋的人,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超过没有天赋的人。能事半功倍,不用费太大力就一骑绝尘。如果没有天赋,那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这样的想法,非常常见。而《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这本书中,用了很多实验,调查数据,研究结果来反驳这个观点。

第一个发现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心理学家罗杰 巴恩斯利。

这位心理学家有一天,和他的妻子孩子一起去看冰球比赛。他的妻子忽然跟他说”你注意到那些球员的出生日期了么?“

巴恩斯利回答说看到了。“他们大多是16岁到20岁的孩子,所以他们应该都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他妻子说道,“我说的是出生月份。”

“我一开始觉得她神经过敏。”巴恩斯利回忆道:“但是当我再看一遍花名册,我发现她说的一点没错。不知道什么原因,职业青年队绝大多数球员生日集中在1月,2月和3月,这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球赛结束之后,巴恩斯利开始收集职业冰球选手的信息,发现球员生日集中在1月到3月的现象非常普遍,无论是小地区,整个省甚至加拿大全国,情况都是这样。

生于1月的球员远多于生于其他月份的球员。排在第2位的月份是哪月?2月。第3位的呢?3月。

随着资料收集越来越多,巴恩斯利相信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这背后一定存在非人为控制的某种规律。这种规律存在于每位精英球员的身上。

“在我的心理学研究生涯中,我还从未见过如此显而易见的现象。”巴恩斯利说,“你甚至不用做统计分析,只用眼睛看就能发现。”

难道是什么星座守护神,专门守护这些冰球选手吗?又或者一年的头三个月有什么魔力吗?

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加拿大冰球队按年龄分组的分界是1月1日。也就是说,1月1日到12月31日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同一个组。因此,在组内1月分出生的选手,是在跟比他小,甚至可能小几乎一年的选手竞争。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这些选手几个月的年龄差距,会带来巨大的差别。

加拿大是世界上对冰球运动最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从9到10岁的孩子中挑选选手,进入”巡回赛小组。“一旦一个小选手被选入“巡回赛小组”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每赛季打更多的比赛。

一开始,他只不过是年龄稍大一点,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优秀教练的辅导和大量高强度训练的作用下,他真的就变得比其他选手越来越好。进而进入职业青年队,最后进入真正的职业队。

这种情况不仅在加拿大冰球选手身上出现,也在其他国家和领域出现,比如美国棒球队分组日是7月31日,因此美国顶级棒球队中,出生于8月的队员远多余其他月份出生的队员。欧洲足球运动员,甚至学校学生身上,都会出现。

这个状况告诉我们什么呢?

首先,很多我们取决于天赋的,可能是出于其他原因,比如运气。这些冰球运动员完全出于运气,生于1~3月份,因为年龄较大,就被筛选出来接受更好的训练。从而变得更强。

其次,在这些运动员身上,即使真的存在天赋。天赋起的作用也不如训练的作用大。

如果天赋的作用真的那么大的话,当这些有天赋的孩子,成长到20岁时,就应该能轻轻松松的战胜那些没有天赋,因为运气被选入,已经多训练了几年的选手。这样在冰球职业队中,月份集中在1~3月的现象就应该消失。

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多训练几年的优势,大于”天赋“的优势。

离开运动方面,我们来谈谈另一个”天赋论“的重灾区,”智商“。

有些人智商就是比其他人更高,我们智商普通的人,怎么努力都没法这么聪明。这总是很明显的吧。

于是我们就来谈谈智商。

把智商这个概念发扬光大的,是二战时期,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刘易斯 特曼。他设计了著名的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也就是被称为”国际标准智商测试“的题目。从此人们的”聪明才智“有了直观的分数。

特曼认为“除了道德之外,没有什么比人的智商对人的影响更重要了。”

”正是那些高智商的人“领导了从科学到艺术,从政治到教育,再到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全面进步”。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1921年,特曼深入加利福尼亚州的所有中小学,在层层的智商考核之下,25万中小学生中挑选出1470个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天才少年,正式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他们被统称为“特曼人”。

在随后的岁月里,特曼成了坚守职责的“老母鸡”。他跟踪,测试,测量,分析“特曼人”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疾病情况,心理健康,工作升迁等。特曼一五一十记录下来。他甚至为“特曼人”写工作推荐或研究生入学推荐,给他们提供生活中的建议与指导。最终他将研究报告写成厚厚的红皮卷著作——《天才基因的研究》

随着“特曼人”慢慢长大,特曼不断收集“特曼人”获得的非凡成就,加入其编年体著作中证明他的观点。当被测学生还在高中阶段的时候,他这样写道:“在你翻看报纸,寻找任何有我们‘特曼人’参加的竞赛,活动的时候,你总能在优胜者中找到几个‘特曼人’的名字。”他把“特曼人”中有文学素养的学生写的作文拿过来,与著名作家早期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他认为两者差不多。他说,所有迹象表明,“特曼人”命中注定是美国未来行业的中流砥柱。

这样大力的宣扬,和早期的成功事迹,当然影响了许许多多人。人们开始逐渐接受“智商”这个概念,并认为智商真的能决定人们的成功。

但好像坏消息,总是传递得比较慢。很少人知道的是,特曼的这个观察实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特曼的判断出错了。

他过于固执的推崇处于智力金字塔尖上的“特曼人”,而忽略了一个事实。智力在现实中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等到“特曼人”成年,特曼结论的谬误性就显现出来了。大部分特曼人最终的成就,只能算是普通。职业一般,收入一般,名气也一般。

没有一个特曼人获得诺贝尔奖,但相比之下,讽刺的是。当年被调查的学生之中,有两个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威廉 肖克利和路易斯 阿尔瓦雷斯。但是当时他们两个都没有被选中,因为他们的智商“不够高”。

社会学家皮特里姆 索罗金在一篇犀利的批评文章中写道,如果特曼当年随机选取学生作为观察对象的话,多年以后这些学生的成就可能跟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差不多。

当特曼出版第4卷《天才基因的研究》时,“天才”一次几乎从他的文字中消失了。“我们发现,”特曼带着失望总结道“智力与成就之间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大的关联。”

智商无疑是有用的,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经过更多的研究和分析后,人们发现,智商对成功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存在门槛效应。

如果你的智商很低,当然你连普通生活都困难,当然不太可能成功。但只要你的智商达到一定的门槛,再高的智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用心理学家哈德森的话说,智商值更像篮球队中球员的身高值。身高为1.68米的人能不能进职业篮球队?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想进职业球队打球,身高起码要1.83米。但是自身高超过某一高度后,身高的作用就会骤减。一个2.03米的球员并不一定会优于一个1.98米的球员。

就像门萨俱乐部的智商天才,也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高的成就。

资料显示“除了高智商外,可以说并无其他特征。他们当中既有学前儿童或辍学者,也有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的;有依靠福利救济度日的,也有百万富翁。他们职业差距令人咋舌,有的声名显赫,是著名的公众人物,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比起那句“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更贴切的说法是,“以大多数人的天赋程度,都只能拼努力。”

因为过多的智商并没有用,你只要不是智障,你就不能责怪自己智商不够。而就算你智商超人180,你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拼努力。

《异类》中说:“将近一代人的时间里,心理学界都在不断争论一个大概很多普通人以为早已解决的问题:到底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天赋。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但问题是,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天赋论和努力论,在各种调查和研究中,已经渐渐有了结果。

比如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k 安德斯 埃里克森在音乐学院中展开研究。在对练琴时间和乐器演奏水平进行分析调查之后,发现其高度相关。水平较低的组累计练习时间只有4000小时,水平中等的组累计练习时间8000小时,而卓越的演奏者累计练琴时间有10000小时。

这是击碎天才论中最著名的案例。

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论是: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

第二,(在训练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

这个结论也反应在TIMSS考试之中。

TIMSS考试,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每4年会针对全世界的中小学生举办一次数学与科学研究和评测的活动,这项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各国学生参加TIMSS考试时,他们都需按要求填写一份问卷。问卷里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父母的教育水平,对数学的看法,朋友都是些什么类型的人等。你可别以为这是随随便便的问卷,这份问卷题目多达120道。实际上,这些问题既单调又麻烦,很多学生最后都有一二十道问题空着没填。

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俄林 波依发现,如果按照问卷完成度进行国家排序,和考试得分的国家排序是完全一致的。

也就是说:“哪个国家的学生更愿意花时间仔细回答冗长的问卷,这个国家的学生在TIMSS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就越好。”

提醒一下,他的论点并不是完成问卷的能力和数学考试的能力存在关联性,而是这两者根本完全一致。

而排在顶端的几个国家或地区,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日本都是来自东亚或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文化区。《异类》的作者认为,因为稻田文明崇尚努力,特别强调努力的作用。因此更容易得到好成绩。

因此,从运动到智力,从音乐到数学,科学。各种调查,实验,研究都在证明着天赋论的错误。

但是,依旧有很多人相信着天赋决定一切。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朴素,非常轻易,非常简单就能得出的结论。

虽然是错误的,但非常深入人心。

因为“明明大家起点一样,花了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他就比其他成功呢?肯定是有天赋吧。”

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比如这里有一份来自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家 卡尔 亚历山大的数据。

数据调查了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阅读成绩表。并按家庭经济情况分为高,中,低收入家庭。

学生一年级入学时,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贫穷家庭孩子得分平均高出32点

而在学生在五年级时的成绩。经过4年的学习,穷人家的孩子与富人家的孩子成绩差距扩大到73点,足足翻了一倍。

这种“成绩差异”现象并非偶然,而是被反复观察确定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可以简单的解释为“贫穷家庭的孩子没有富裕家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因为他们不够聪明。”

“他们没有天赋。不然大家都读一样的学校,怎么他们越学越差?”

但事实上,下面亚历山大的一份深入调查,告诉我们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他在接下来的调查之中,增加了暑假结束时的测试,以了解学生一个学年内产生了怎样的成绩差异,一个暑假又产生了怎样的成绩差异。

结果发现,贫穷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和其他孩子相差不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分数更高。但在暑假结束之后,富裕家庭的孩子9月回到学校时,他们的阅读成绩提高了15点;而同期贫困家庭的孩子阅读成绩下降了近4个点。穷人家的孩子在学期中有可能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学得多,但在暑假期间,他们都大大落后了。

这说明他们的差距在假期,当你以为他们花着一样的时间学习。其实并没有。

这份数据更证明了,当他们花同样的时间学习时,成绩的提升相差不大。但是差别在于学校看不见的“假期”。

出于这个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试验性公立学校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知识就是力量)学园项目启动。

它坐落在纽约最贫穷的布朗克斯区。从适龄学生中随机抽选学生进入学园,不需要考试。这里有3/4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90%的孩子符合学校的“免费午餐”计划——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家庭的收入很低,需要美国联邦政府负担孩子的午餐费用。

在这样糟糕的生源和环境中,KIPP项目达成了非常惊人的成绩。在南布朗克斯区,只有16%的中学生的数学水平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在KIPP学园,有84%的学生数学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90%的学生毕业后会考取私立或教区高中,而不是布朗克斯区那些教学质量差的高中。高中毕业后,又有80%的KIPP学生最终考取大学。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KIPP的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稻田文明的精华引进学校”

KIPP的学生们要在每天早晨5点45分起床,周六上课,晚上做作业到11点。把午餐和午休时间算在内,学生平均比传统公立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50%至60%。在暑假的7月,KIPP会有为期3个星期的暑假课程。

通过这种方式,KIPP补上了贫穷家庭没有的,在暑假缺少的额外课程。从而赶上了富裕家庭孩子的步伐。

所以说,为什么非要认真的说一期天赋论呢?

edmond 曾在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问题下回答,认为当差距出现,大家会把自己解释不了的因素,全部认为是天赋的原因。

“大多数人高估了这种纯天赋的作用的重要性。人们对学习现象下意识的肤浅认知,会导致我们把很多其实源于后天习惯,但比较隐蔽的因素归因于天赋。”

“我们对学习规律的洞察力越强,认知越深刻,就越能探明那些作用隐蔽的习惯来源,在我们的认知中天赋和习惯的分界线也就越靠左;

反之,你的认知越肤浅,能够解释的就越少,然后把那堆自己解释不了的因素笼统地归因为“天赋”,这条分界线也就越靠右,这无非是另一种神秘主义。”

当我们不知道冰球运动员的事情,我们会认为那是天赋带来的。

当我们不知道富裕家庭的孩子暑假读书,上课外班,我们也会认为那是天赋带来的。

我们对天赋了解得越少,就会越认为天赋重要。

但天赋最糟糕的一点是:它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天赋很重要,想要培养人才就只能通过挑选出天赋高的人专门培养。

如果天赋很重要,天赋不高的人就只能认命,承认自己没有天赋之后就自暴自弃。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运气,习惯,家庭环境,当然都很难改变。但它不是绝对无法改变的。

天赋没那么重要,因此才有KIPP学园,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虽然也许可能性也很渺茫。但至少不是0。

……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过雨红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13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82评论 3 3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84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0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0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0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59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21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8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9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93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