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影响力教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经典著作《影响力》。

这本书从1984年出版以来,曾经三次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榜单,还被纳入了《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亚马逊认定的“人生必读100本书”之中。据说,《影响力》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两位投资家向股东推荐的唯一书目。从出版至今,它已经被翻译成了40多种文字;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始终在全球范围内长销不衰。

为什么这本书能获得这样多的关注,拥有这样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呢?原因之一就是,它所讨论的话题,非常重要,而且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不信,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或选择,并非自己有意识决定的,而是被一种莫名的力量裹挟着发生的。比如,原本只是想在直播间里随便逛逛,等反应过来,已经购买了一堆商品;或者,总是会不自觉地被网红景点吸引,排几个小时长队去打卡;又或者,不想去的酒局,不想赶的“风潮”,不想接的任务,最后还是没坚持住,选择了顺从。

这本书告诉我们,之所以人们会经常产生这样,无意识的顺从行为,是因为,在充斥着海量信息的环境中,顺从他人更能帮我们减少筛选信息、作出选择的成本和风险。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像这样的顺从行为更是越发常见。

但是,我们讲这种现象,并不是要批判它。可以看到,它其实揭示的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很难改变的。而了解了这种本能之后,我们下一步应该想的是,怎么更好地让它为己所用。这本《影响力》,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书里讲到了七大影响力原则,每一种原则,其实都是顺从行为的一个触发点。了解这些原则,既能帮我们洞悉来自外界的那些试图裹挟我们的影响力,也能帮我们更好地释放自己的影响力、达成想要的成果。

近些年,你可能会在市面上看到,有很多的书或课程,都在讨论类似的问题。但是,很多关于如何影响他人、如何避免无意识顺从的观点或讨论,其实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根源。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教授,同时也在斯坦福大学等其他高校里任职,被美国心理协会誉为“营销领域最好的心理学家”。他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职场影响力咨询公司,服务过许多世界500强企业,还运用影响力相关的专业知识,助力奥巴马在当年的总统大选中赢得了民心。而这本《影响力》,就汇聚了他过往30多年来,在跟影响力相关的谈判、心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84年。在最初的版本里,作者讲到了六大影响力原则,分别是喜好、互惠、权威、社会认同、承诺一致,还有稀缺。这些咱们后面还会讲到。而在2021年的全新升级版里,作者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影响力原则,叫做联盟,更新内容多达10万字。我们今天也会对这部分更新的内容做重点讲解。

另外,在全新升级版里,作者还做了一个重要改动,那就是,按照七个影响力原则能够达成的目的,把它们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跟人建立友好关系,因为,如果在你向对方发出信息的时候,对方是对你比较有好感的,那么他就更容易接受你的信息;第二类是,减少不确定性,也就是,让对方坚定主意,认为接受你的信息是明智的;第三类就是最后一步,激发行动。这么说下来,你也能感受到,这三类原则,针对的是我们向对方释放影响力的不同阶段,按照这几个阶段来采取行动,就能一步步地让影响力从关系层面,进入到信息层面,再落到实践层面。

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我也会按照这三个阶段,分类为你讲解书中的七大影响力原则。在听之前,你可以先暂停几秒,想一想自己当前最想要通过影响力原则达成的效果是什么;然后在听的过程中,重点去了解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类工具。

第一部分

好,首先我们来说,用来培养关系的影响力原则:喜好、互惠和联盟。咱们下面一个一个来说。

先来说喜好原则。它指的是,如果一个人已经先喜欢上了某个人或者事物,就很容易“爱屋及乌”,逐渐接纳与之相关的观念、产品,等等。所以,这里的影响力触发因素,就是那些喜欢的人和事物。

比如,作者举例,我们都有种感觉,身边好朋友推荐的产品,会更加值得信任和购买。有意思的是,一家专业公司的调查表明,一旦亲近的人变得讨厌起来,比如分手后,曾经的伴侣变成了前男友、前女友,那么对他们推荐意见的信任也会跟着大打折扣。如果用数据来表明的话,和网络上陌生人的评论比起来,甚至还要低66%。

再比如,书里提到,2016年上映了一部非常火爆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名字叫作《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紧接着,日产汽车旗下一款叫做“侠盗”的联名SUV,销量也跟着猛涨了将近50%。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有的商店打着“特卖”的标签,其实价格根本没便宜到哪儿去,但我们依然有可能会买。这是因为,我们以前买到过真正便宜实惠的东西,所以这些经历就自动和“特卖”的可视化标签关联起来了。这让我们下意识地认为,眼前的商品应该也是更划算的。这些例子体现的都是,由人们喜欢的那些人或事,触发的影响力。

还有一个原则叫作“互惠”,说的是如果我们得到了人家给的什么好处,那么也会从心理上想要报答回去。作者解释说,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得到了别人给予的好处之后,会跟着产生一种亏欠感,它会像石头一样,沉重地压在我们身上。我们会不自觉地想摆脱它。第二点原因和普遍的社会规则有关。我们潜意识会认为,一旦有人拿了别人的好处,不懂得感恩,就会遭到社会群体的嫌弃,被认为是忘恩负义之徒。这是一种隐性的社会压力。

这说的是互惠原则能够发生作用的原因。而它的触发因素很简单,就是一些事前施加的、小的恩惠。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蛋糕店门口受邀试吃新产品,吃饭等位时获赠免费的零食饮料,填问卷之前先拿到一份小礼物,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在通过互惠原则,提高人们的配合度。

书里还讲到一个商业上的真实案例。2013年,在美国波士顿有过一场公交司机的大罢工运动,这给市民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所以,优步干脆就把公交车给租了下来,承诺向全市的所有公立学校提供免费的交通服务。这看起来是桩亏本的买卖,不过事实证明,给出这个恩惠之后,优步在波士顿的客流量也跟着大为改善。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触发了人们的互惠心理。

好,讲完了喜好原则、互惠原则,我们再来说说联盟原则。这是这本书的全新升级版当中,花了大量篇幅,重点讲解的一个新原则,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多花一点时间。

其实联盟原则的内核很简单,一句话概括的话,它指的就是,人们会更加顺从那些和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的人。

这里说的“同一个群体”,意思是有着相对统一的身份认同,比如家庭、民族、国家、政治背景,等等。按照这个标准,人们就会把其他人自动分成“我们”和“不属于我们”这两大群体。属于“我们”这个群体里的人,就能得到更多的信任、认可,产生更多合作。

这种现象,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解释。研究发现,“自我”和“亲密的他人”这两个概念,对它们进行心理表征的大脑回路其实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只要激活其中一个概念的神经元,那么另一个概念的神经元也会跟着被激活,所以,我们会把对自己的信任,不自觉地也分给那些自己认为的、是同一个群体的人。

说到这儿,能触发联盟原则的关键因素也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在群体中产生的身份认同。书里用了一个更加简洁的词,叫作“联盟感”。

那么,什么能带来联盟感呢?行为科学家发现,有这么两类主要因素,一类叫“身心合一”,另一类叫“行动合一”。

“身心合一”是先天就能达到的,因为它会通过血缘共性和地域共性而产生。说白了,你和那些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以及在同一个家园里生活过的老乡之间,更有可能产生这种“身心合一”的联盟感。当然,有着基因重叠度的远亲,以及同一个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小看了这种“身心合一”的联盟感,甚至还有可能蒙受一大笔损失。2008年被爆出的,著名的美国“麦道夫庞氏骗局”,骗取了投资者上百亿美元。而在麦道夫前期拉拢投资者的工具当中,一件很重要的就是,这种“身心合一”的联盟感。

我们知道,“庞氏骗局”就是,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高额回报,制造出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或者“空手套白狼”。1919年,投机商人查尔斯·庞齐采用这种骗术大规模敛财,而后败露,让它被冠以了“庞氏骗局”这个名字。而2008年发生在华尔街的那场震惊世界的“麦道夫庞氏骗局”,持续了超过20年时间,有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上当受骗,诈骗金额高达650亿美元。

麦道夫是怎么得逞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有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有从投资者的思维弱点出发的,有着重在具体诈骗手段上的。而今天这本《影响力》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维度,那就是联盟内的共同身份。

麦道夫是个犹太人,所以犹太人团体是麦道夫诈骗案里一类最重要的受害者。他充分利用了“身心合一”这种联盟感所产生的信任,四处寻觅有着共同身份的犹太投资者,然后再说服他们相信,跟着这位专业的“自己人”投资,就根本不用担心赚钱的问题。后来通过熟人介绍,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接连落入了陷阱。所以在圈内,麦道夫的基金也被称作“犹太基金”。

顺便一提,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查尔斯·庞齐是位意大利移民。而他的“狩猎目标”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意大利老乡。

好,刚才说的是“身心合一”带来的联盟感,它靠的是先天的血缘、地域共性。作者提到的第二个联盟感的产生因素,是“行动合一”,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共同行动体验。

比如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早有记载,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曾经有过协同一致的行动方式,比如集体唱歌、跳舞、祈祷、吟诵、举办仪式等等。这些活动可不是仅仅为了陶冶情操,或者走个形式,它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共同的行动体验,来加强参与者的“联盟感”,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定,我属于这个团体,我跟身边的人都是同一类人,是一伙儿的。

通过行动合一来打造联盟感的例子,在平时我们能见到很多。它们可以服务于很多不同的目的。比如,一个工作小组的人刚见面,经常会组织破冰活动,完成一些集体合作的运动项目,这是为了让后续沟通协作更顺利。还有,我们会看到,一些公司发布新产品,一定要租一个万人大会场,现场展示、讲解,还要线上同步直播。这些是为了让现场和看直播的人,建立起对这个产品的“共同信念”,让产品用户群辐射到更多的人。还有,一些公司在大型项目启动之前,会召开集体大会,在会上做动员讲话,甚至让大家一起喊口号;在项目结束后,会召集大家一起切蛋糕、庆功;这些是为了调动大家通力合作的劲头,一起攻城略地。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用来诠释这种“行动合一”的力量,很到位。说的是,“人们统一行动时,就真的统一了”。而当你相信,自己属于某一个群体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把对自己的信任,也投射到这个群体上,那么,这个群体就更容易对你施加影响力。

好,到现在,我们已经讲完了,用来培养关系的三个影响力原则,分别是喜好、互惠还有联盟。你会发现,这三大原则,其实是按照关系的单向、双向和多向,这样的方式依次排列的。你看,喜好,说的是让别人单方面地喜欢上某个人或者事物;互惠,是指双方之间的平等交换;最后的联盟,涉及的主体就更多了,它的意思是,人们会顺从于同一群体内的其他人,所以属于多向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些原则要告诉我们的是,想要最大限度影响一个人,首先要跟他建立起比较紧密或友好的关系。因为,在你向对方发出信息、释放影响力的时候,如果对方对你比较有好感,或者觉得受到了你的恩惠,又或者觉得跟你是同类人,那么他就更容易接受你的信息,被你所影响。

但同时,如果我们不是信息发出方,而是信息接收方,那么,也要警惕是不是有人在用这些影响力原则,推动我们作出顺从的行为。书里也给出了一些应对建议。比如,如果在交易场景里,对方一开始给了我们一些优惠,我们可以大方接受,但如果接下来,他又提出了另外的请求,那么,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把刚才的优惠动作剥离出去,单独去评估这个请求本身是不是值得答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把提出请求的人和请求本身,从感性上分开;意思就是,你可能非常喜欢对方,或者感觉对方跟自己是一类人,但是,当对方向你提出请求的时候,你必须有意识地做一个“课题分离”,提醒自己,只根据请求本身如何来做决策,不要把对人的感觉转移到事儿上。

第二部分

好,讲完了培养关系,我们再来说下一类影响力原则:减少不确定感。为什么减少不确定感能让他人受到影响,更容易顺从呢?作者说,这是因为,在情况不明朗,心中感到不确定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相信别人是对的。

这里说的“别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某个权威人士,这就对应着影响力原则中的权威原则;第二类是社会群像,是我们心目中,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这就对应着影响力原则中的社会认同原则。

我们先来说权威原则。很多时候,人们会倾向于认为,权威人士有着更多的知识和权力,听从他们的意见,应该是明智的选择。这其实反映了,我们在下意识地给自己寻找一种“思考的捷径”。而沿着这条捷径,我们就会选择相信权威人士的观点。而且,这里的权威人士,不一定是真的“权威”,只要他带有“权威感”,就会更容易征服别人。

书里举了个例子。作者说,有一款广告,让他印象很深刻。这是一款为止咳糖浆做的电视广告。作为一款药物,自然需要专业性的信息来说服观众。不过,出现在止咳糖浆广告中的,并不是真实的医生,而是一位曾经在热播连续剧里扮演过医生的演员,他的角色当时很受观众欢迎。而这条止咳糖浆的广告,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让这位演员扮成专业医生的样子,给一位年轻妈妈介绍止咳糖浆的好处。最后,广告大获成功,销量显著提高。

所以你看,即使观众明明知道这个人只是个扮过医生的演员,却依然不妨碍产品卖得热火朝天。这当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演员身上具有的“权威感”。这种权威感的主要来源,就是观众对这个演员扮演过的角色,还有电视剧里那些医疗情节的联想。

除了角色联想以外,像头衔、衣着和一些附加的身份标识,也能在表面上给一个人打造出权威感。作者认为,通过对这些表面元素进行设计,即便不能实质性地证明,权威身份是货真价实的,也会更容易获得信任。所以,在作者看来,真实的权威身份,还有表面的权威特征,都可以成为权威原则的触发因素。

所以,作者也建议,站在信息接收方的角度,如果要保护自己免受权威影响力的负面影响,那么,在面对一些所谓“权威人士发言”的时候,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这能把我们的注意力从那些表面上的权威特征,转移到能证明他资历的真正证据上。第二个问题,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听一些不同的专业声音,不要仅凭一人之言就给事情定论。

说完了权威原则,我们要说的下一条原则是社会认同。社会认同原则认为,如果我们想要说服别人做事,只需要向他证明,有更多人也在做同样的事。这很好理解,因为,人在潜意识中会认为,跟着大多数人做决定,正确率会更高。

针对这种现象,书里引用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人们在可以自由行事时,往往互相模仿。”这句话来自美国的群众运动领袖埃里克·霍弗。它想表达的是:人们之间的互相模仿,其实并不一定来自他人的逼迫,它反而是人们在自由状态之下,倾向于作出的主动选择。

这种原理,应用在商业领域,就变成了一些我们经常见到的营销手段。比如在演出中专门安排人领掌喝彩;联系各种自媒体达人做产品推广;限制店内客流,让等待的客人们在门口排起长队,引人注意,等等。这些营销手段能发挥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认同这个原则;因为它们都是,让人们看到,有很多人在做同一种选择,然后不自觉地也加入其中。

但是,当我们身处社会群体中的时候,不仅是“行动”会传染,“不行动”也会传染。比如,书里提到一种现象,就是当一位受害者急切需要帮助的时候,虽然他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或者围观的人很多,但是却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帮助他。过去,我们会把这种群体冷漠看作是一种道德感的缺失。但如果从社会认同的视角来看的话,我们对这种现象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对于旁观者来说,当他们发现受害者的那一瞬间,通常并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所以,出于人的本能,他们要先给这个事态“定性”,然后才能展开行动;但是,在人多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先观察其他人的反应,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所以,当旁观者们观察到,周围人都没有出手援助的时候,他们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也不应该特立独行,出手援助。

那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想要破除这个僵局,就要采取措施,让旁观者从社会认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比方说,已经有研究建议,如果你遭遇了意外,身边正好有路过的人可以求助,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从人群中指出一个具体的人来施以援手。这时你就可以暂时放下礼节,盯住他,或者用手直接指着他说,“穿蓝色衣服的那位小哥,请帮我叫下救护车”,只要明确了这名帮助者的身份,获救的概率也会变得更高。

另外,回到社会认同这个原则本身。如果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社会认同原则的存在,并且意识到,不想被其他人(或所谓“多数人”)的行动或不行动影响自己的决定。那么,首先,要警惕那些伪造的社会证据,要知道,你看到的几个人或者一伙人的行为代表不了整个社会群体;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我们的决定,不应该建立在“其他人怎么做”的基础之上,而应该遵循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三部分

好,到这里,我们已经讲了两类影响力原则。第一类用来培养关系的原则,包括喜好、互惠和联盟;第二类是减少不确定性,让人们更容易顺从的原则,包括权威原则和社会认同原则。你应该注意到了,在讲的时候,我们都是先站在影响力发出方的角度,来讲这些原则为什么可以推动影响力的实现;然后再站在影响力接收方的角度,讲怎么提防或破解这些原则。接下来,我们还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讲第三类影响力原则。

前面的两类比起来,第三类原则更有利于直接激发行动,所以作者把它们概括为“激发行为的原则”。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承诺一致原则,另一个是稀缺原则。

先来说承诺一致原则。它发挥作用的原理在于,人们内心深处都有追求言行一致的欲望,这种欲望会变成我们行动的一种重要驱动力。甚至有时候,即使是在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人们也会为了维护前后一致的个人形象而兑现诺言。

比如,书里提到,在美国,一些玩具商有一种拉动销量的策略。就是在每年的圣诞节之前,设计出非常吸引人的新玩具,然后在电视上大做广告,孩子们就会请求爸妈在圣诞节的时候送自己这个玩具。但是,玩具商们在这里耍了一个心机,他们只会在市场里放出很少量的这种新款玩具,同时放出大量的、同等价位的其他玩具。这样,很多父母就买不到新款玩具,只能买一个同等价位的玩具,给孩子做礼物。

过了圣诞节之后的一、二月份,通常是玩具销售的低谷期。这时,玩具商们之前埋下的心机就发挥作用了。他们又在电视上开始给那种新款玩具打广告。孩子们看到之后,就会跑去缠着父母说:“你答应过的!你答应过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虽然很不情愿再多花一份钱,但通常还是会去兑现自己之前的承诺。就这样,撑起了玩具商一、二月份的销量。



在商业领域,还有一种利用承诺一致原则的方式,叫“登门槛”,一些企业会用它来建立客户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先跟一个客户用很优惠的方式做一笔小生意,即使自己赔点钱也没关系。因为这笔小生意根本不是为了博取利润,它真正的意图是和顾客之间建立承诺。客户答应了这一次的小请求,购买了产品之后,那么下一次答应更大请求的可能性就更高。最后会像登门槛一样,一步步地升级彼此的商业利益关系。

好,下面再来看另一个有利于激发行动的影响力原则——稀缺。

作者提出,害怕某件东西的恐惧心理,会比想要获得某件东西的渴望,更能激发出人们的行动力。而稀缺的东西,会让人觉得物以稀为贵,不得到它就是自己的损失,这就提升了一件东西在人们眼中的价值,让人更想要拥有它。

有了稀缺这条原则,我们还能解释一些商业上看似非理性的行为。比如历史上有一个关于可口可乐公司的经典案例,发生在1985年的美国。《时代》杂志把它称作是“这个十年最沉痛的营销惨败”。那一年,可口可乐决定更新自己的配方,推出一款“新可乐”,替换原有产品,结果没想到却引发了粉丝的众怒,导致数十万的可乐爱好者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呼吁重新上架老可乐。但是,让高管们不解的是,推出新口味可不是一个草率的决策,他们此前花了四年的时间,对25座城市的20万人做了口味的对比测试,结果发现,人们对新可乐的偏好确实要高出10%。你看,这个样本数量也不低,为什么最后结果会相反呢?可口可乐公司自己都难以找出其中的缘由。

后来,作者西奥迪尼就站出来说,要解开这个谜团,唯一的钥匙就是我们正在说的这条稀缺原则。在口味测试的阶段,新可乐是稀缺品,还没有在市场上公开售卖,人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尝为快,同时也因为这股新鲜感,大多数人认为新可乐在口味上也更胜一筹。但是一旦新配方上架,老配方退市之后呢?稀缺的对象就换成了老可乐,那么同样根据这一原则,老可乐又成了人们的心头所好。

到这儿,你也就看出来了,稀缺原则的触发因素,就是一样东西开始变得紧俏,甚至马上就会消失的信号。书里指出,这种稀缺信号,不光可以体现在数量上,比如现在常见的饥饿营销,还能表现为某些要素的稀缺。

比如,时间就是一种稀缺的要素。尤其是一些喜欢施压推销的卖家,他们会释放出各种信号,告诉你要想低价买入,此时此刻就是最后的期限,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家店了。再比如,产品的特征也可以成为稀缺的要素,就比如,戴森公司为它们的产品申请了超过一千项数码马达技术专利,这一优势帮助戴森,成功赢得了独特而巨大的影响力。

总之,稀缺包含数量和要素这两种体现形式。稀缺原则起作用的根本动因,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面对的未来亏损。

好,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第三类影响力原则,也就是,能够激发行动的影响力原则。那么照例,我们还是要看看,从影响力接收方的角度,如果想要抵御这类原则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从书里可以看到,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回溯我们的本心。比如,本来向别人承诺了一件事,但是后来,别人告知我们,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作者建议,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问自己:如果已经掌握了现在的情况,再回到作出承诺的那个时点上,我们还会不会作出同样的承诺。这能帮我们抵御那种,被人利用承诺来绑架的情况。再比如,之前加入购物车的商品,突然被提醒库存紧缺,这个时候,不要着急下单,而是要回到把它加入购物车的那个时刻,问自己,当时为什么把它加入购物车,又为什么没有立刻买下来。像这样,在行动之前,先按下暂停键,花几分钟去回溯本心,能帮我们平复一时高涨的情绪,避免在冲动之下草率决定。

结语

好,以上,就是这本《影响力》中,我们想跟你分享的精华内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七大影响力原则:

在这本书里,作者按照七个影响力原则能够达成的目的,把它们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用来培养友好关系的原则,包括喜好、互惠和联盟。第二类是减少不确定性,让人们更容易顺从的原则,包括权威原则和社会认同原则。第三类是用来激发行动的原则,包括承诺一致原则,还有稀缺原则。这三类原则,针对的是我们向对方释放影响力的不同阶段,按照这几个阶段来采取行动,就能一步步地让影响力从关系层面,进入到信息层面,再落到实践层面。

在刚才讲解的时候,我们是先站在影响力发出方的角度,来讲这些原则为什么可以推动影响力的实现;然后再站在影响力接收方的角度,讲怎么提防或破解这些原则。因为,这些原则中的每一项,都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我们影响别人,也同样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影响。所以,我们了解这些原则,不仅仅是为了掌握释放影响力的快速通道,也是为了提高警惕,提防有心之人的利用。

作为一本在1984年第一次出版,2021年重修再版的长销书,这本《影响力》,揭示了那些关于人们为什么会受到外界影响、为什么会发生无意识顺从的最根本的心理学原理。在这本书目前收获的大量书评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读者说,做了很多年营销、市场或谈判类的工作,再回来翻看这本书,依然会感慨,在这些领域,虽然隔几年就会有新案例、新招式出现,但其实,它们的底层逻辑一直没变,早已经在这本书里被揭示过了。而今天我们的解读,算是为你推开了一扇,了解这些影响力原则的窗口;也非常推荐你,亲身进入到西奥迪尼为我们打造的这个影响力武器库当中,挑选自己需要的武器,细细揣摩、感受它们的魅力。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这本书的全版电子书,已经附在文稿末尾,欢迎你去读一读。你还可以点击“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撰稿:听书团队

转述:徐惟杰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