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这本书。我明白了做课程就是要找到课程与孩子生命编织的切入点,让课程丰盈孩子的生活,乃至生命,也让生活唤醒孩子的课程。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像郭晓明老师那样,担当使命,不等待,不依靠,坚守自己的追求。珍惜这阳光下的美好日子,让每天的生活都有诗歌相伴,让每天的自己都像冬至后的白昼一样长一点,或者长一首诗的理解,或长一句话的编织,或长一段理论的学习,或长一条教学策略的改变,或长一个思考……
我明白了班级共读原来是这样做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过的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只有真正吻醒或活出来到故事才是自己的故事。因此,共读能否成功不是看能否回答提出的讨论题,不是看他们对文本分析的多么细致,不去看讨论笔记记得多么完善,不是看孩子们的日记写得多么精彩,更不是看小报办得多么丰富多彩,而是要看孩子们是否把这故事唤醒,是否在真正的经历此故事,并把故事活出来。这样的共读,才是真正的共读。带着孩子们走进文字,穿越文字,然后又从文字里走出来。但这走的过程其实是文字与生命的共鸣,与生活的相遇,一路感受,一路收获,文字变成了自己的故事,故事灵动起来,那与生命的交织留下的,是经得起时间的冲刷的,当文字远去,故事不在,但沉淀下来的,却永远不会逝去。
行动,就有收获。
坚持,才有奇迹。
这本书本身也是一次飓风,既能给我们鼓舞,更能给我们启迪!既给我们带来一丝清醒,更为我们增添了几分能量,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让我们的生命也被飓风感染,让生命燃烧!
让郭晓明这个大西洋的飓风,绿了我的这片原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