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高中同学聚会,大家一起吃火锅,因为彼此都很熟悉,所以说话也没有什么忌讳。
刚刚上大一的时候,寒暑假回家大家聚会,话题总是脱不开“大学”两个字。今天比较谁的大学食堂多,明天比较谁的大学地方大,反正总是想着法子炫耀自己的大学有多好。一年的新鲜期一过,便没了攀比的兴致。学业又不好比较,话题就转到恋爱上来。
“我早和我女朋友分了,跟她在一起没意思,天天都是我带着她玩。我最近认识几个特别会玩又好看的小姐姐,准备撩一个。”同学A说。
同学B是个gay,听到这段话也忍不住插嘴:“我也和我男朋友分了,不过我们学校女生多,男生不太好找,我近期不打算谈恋爱了。”转头向同学C:“诶你最近是不是也分手了?”
C点点头,A笑起来:“寒假怕不是个分手季哦。”B看到C点头立刻兴奋起来:“你们是不知道C那个ex,他俩异地,只要C出去玩就必须给他拍照片拍小视频,视频里必须有女生。每天八点钟就催着她回家。C找了他简直像找了个妈,要我说这种男友早甩早省事。”
C听到有人为她伸冤便开始大倒苦水,三个人叽里呱啦又畅谈了好久各自的感情史,等到说了差不多了,齐刷刷转头看向我:你呢?
在一旁一边津津有味听故事一边干掉了一盘羊肉的我顿时有点语塞。
“我…课太多了都在学习…没时间谈恋爱…”
ABC脸上顿时出现嘲讽的笑容。
“什么没时间呀,是找不到吧。”
“大学你不谈恋爱读什么大学啊!我都好几任ex了你赶紧找一个吧。”
“只会读书有什么用,也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啊。”
我尴尬笑笑,打了个哈哈,反手又捞起一块毛肚,蘸了油碟送下肚。
所有在大学里不谈恋爱的同学应该都会被身边人催着赶着去谈一场所谓“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大学里我们真的需要谈恋爱吗?
我一直记得刚上大学时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大学恋爱有比没有好,没有也不必强求。这句话到现在还一直是我的恋爱观。
但是我所认为的有,却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经历了高考的压抑之后,上了大学便解放天性。谈恋爱在大学里不再是一件禁忌的事情,家长对于大学谈恋爱和高中谈恋爱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于是从军训开始,男女生们就开始四处寻觅目标。谈恋爱好像变成了上大学必做的事,成为了长大成人的标志。
我认识一个我们院的女生,军训刚结束就当着全院的面和教官表白,教官没同意,结果过了没几个星期就找了新男友,大学一个学期下来男友换了好几任,成绩也挂了好几门。
这样的恋爱对吗?当然是不对的。
大学里的恋爱是种很奇怪的东西。第一次见面就要号码,在短信和电话里聊过几次后就开始表白,若是拒绝,没关系,马上寻找新的目标,然后便少了联系。再也不可能有初中、高中那样,有个人喜欢你很久,久到仿佛整段青涩的青春时光里都有那个人。大学的恋爱更像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感觉。
但是往往在大学里,不谈恋爱变成了一件耻辱的事情,好像被贴上了“书呆子”“人缘差”“不懂人情世故”的标签。人的天性是随大流的。当你看到身边人都成双成对看到女生宿舍楼下的腻歪时,你有太大的可能性也想找一个朋友,然后你就为了恋爱去恋爱了,只是为了不落他人,不想孤单,
仅此而已。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我和我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我根本不知道我喜不喜欢他,我只是感觉,哦,有人和我表白,反正大家都在谈恋爱,那就试试呗。”
我一开始觉得不可理喻,一个根本没有了解过的人,怎么就能轻而易举地变成彼此最亲密的恋人了。
谁知道朋友说:“反正都是一个大学的,实在不行就分手呗,而且据我所知身边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大多数的大学恋情,都是和我这位朋友的情况一样的。
随随便便地认识,随随便便地了解,随随便便地恋爱。
最后,随随便便地分手。
但是其实,没有男/女朋友的大学生活,即使看上去不那么合群,也可以很精彩。大学有的是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证明自己,为何要纠结于谈恋爱呢?我身边有朋友自己经营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几个月都涨了很多粉丝;有的同学努力学习一整年,奖学金拿到手软,轻轻松松实现经济独立;还有的同学到处旅游,一年结束跑了半个欧洲。
越长大越能意识到,一个真正长大的人会对自己和别人负责。生活是这样,谈恋爱更是这样。不是说大学不应该谈恋爱,而是不应该去刻意追求谈恋爱这样一件事情。随随便便的恋爱是不负责任的,而成年人应该要学会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我很喜欢茨威格的一句话。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都说年轻人可以去不断的试错,但事实上留给我们试错的时间就那么多。挥霍完了,也就没了。
谁又会去倾听你挥霍青春的忏悔呢?
要明白,年轻的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证明自己,一场恋爱根本不算什么。
你和谁谈过恋爱,谈过几次,有什么恋爱技巧根本不重要,在这个社会上,重要的是你学习过什么,你的资本是什么。
说白了,大学里根本不需要一场为了恋爱而恋爱的恋爱。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