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如果遇到一位好老师,通常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想起我们刚上初中时,正好赶上教师资源紧缺,有刚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也有年纪很大,刚刚转正的农村老教师。而我们这一批新鲜的初一学生,有幸成为了教学“试验品”。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个白净的大男孩儿,分配教我们数学。转正老教师教我们语文。
先说一下我们的数学老师。本来初中数学与小学就有区别,而且我们刚升上初中,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学科,还适应不来,数学老师刚毕业没有经验。上第一节课时,细心的我们就发现老师一进教室,看到我们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他,脸顿时红了,就连耳朵都微微泛着些许红色。说话的声音很小,还有些微颤抖,可能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学生,太紧张的缘故。常常一节课下来,原本自己预习时,还挺明白的知识,上完课后,反而变得模模糊糊,到做题时,一点思路都没了。以致到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可想而知,全班数学成绩非常凄惨。
数学老师非常着急,非常想提高我们的数学成绩,但可能刚教学,还没有教学经验。尽管肚子里有满满的学识,却无法分享出来。
后来上到初二时,由于合班,我们换了一位老师,这位大学生转教其他班数学,顺便带我们班的生物课。
其实这位大学生学识很好,即使后来不教我们数学了,有时生物课上,或课间,拿不会的数学题问他,他讲得条理清楚,明明白白,这时的他就像是我们之中的一员,没有身份的违和感,完全融入其中,散发出一种松弛与张力,完全没有讲台上的紧张与慌乱。
再来说说我们的语文老师吧。
前面说了,我们语文老师是刚刚转正的老教师,以前在哪儿教学我们不清楚,只知道一点,这个老教师会写现代诗,而且在一些书刊上发表过。当时上课,他拿发表着他作品的书,给我们看时,同学们都特别崇拜他,想想当时十多岁的我们,看到老师的作品能印成铅字发表,那是多么羡慕与景仰。尽管那些诗,在当时的我们读来,搞不懂说的是什么!往往一节课下来,都变成老师作品的赏析课,那时我们一度满怀热情和老师学习写诗,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按说,老教师会写作,教语文应该错不了,可是,真正教课时,往往一个话题能飞得漫无边际,拖沓一节课下来,课本内容根本讲不了多少,到了学期末,课本内容讲不完,剩下的只能囫囵吞枣的完结了。可想而知我们的语文成绩是多么惨不忍睹。
当时的我们无法理解,只知道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样学。现在想来可能就是欠缺了一种教学经验方法,就如同我们自己,做题时自己会做,轮到给别人讲,就不一定能讲明白。
想想从小就被我们孰知的牛顿,爱迪生,都是伟大的发明家,但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只是他们,对于他们的老师却无从知晓。我们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他的论语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的背诵下来,但谁也不会去找寻他的老师是谁!
教学离不开知识,谁都知道。可教学更离不开技巧和经验。空有满腹经纶,却表达不出,让人无法理解,这就属于罗辑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欠缺。
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带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甚至很多学生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为什么?因为老师传达给学生的,是根据多年教学总结出的,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而这些方法中还蕴含着老师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在老师身上,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最重要的是传承了老师的人格,并由此转化为自身的人格魅力,伴随其一生。这样的人成就往往是巨大的。
现在微信网络的迅速传播,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方便与快捷,不用再到处求人找老师,上完这场再赶下场。我们只要想学,随时随地都可以。丰富的学习内容,一台手机,或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再加上我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持久的行动力,最终都会有收获。
当然不排除,网络课程多了,也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我想,只要老师讲的课程中,有一处是我们所欠缺的,所没有的,那我们就学有所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天从他这儿学一点技巧,明天从她那儿学一些方法,一点一点积累,汇集到一起再经由我们自己内部转化,就可以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