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日,传统的家庭日,所以我们带儿子外出到City,打算是沿着当时我们夫妻相识的地方,再到相约吃饭的地方,因为我们当初没用几顿饭就定情,所以也没有几家,挨个逛下来、吃下来,带孩子故地重游并讲述旧时故事,是最好、最幸福的家庭时光。
计划的是挺好,一出Central火车站,我们相识的地方同仁堂悉尼分部变成了一家雅思培训中心,没有了场景当然也没有了意境,很粗疏的说了句“爸妈就是在这里认识的,当时还是家医馆”,前后不过两秒钟,再往前走,一如那天我带妻子前往的餐馆,不是很奢华,但蒸鱼青菜粥吃的极为熨帖,到了World Square拐角,我们第一次吃饭的“真不同”变成了一家江南菜馆,我和妻子相对一叹,别看悉尼几十年没什么变化,依然可以凭感觉轻车熟路,但留下我们记忆的地方却是少了。
五年时光,我从只想着赚钱的愣头青,到现在身负家庭责任、谋的是百年之事,伴侣盒孩子给我的改变是更圆融、更克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今多的就是这点“退”的度。教育孩子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身临其境的讲故事,家庭的一份子,就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尽可能参与家庭的建设,这一点很重要。儿子记事以来就在参与家庭事务,现在是要补上父母相识、相恋其后为一体的过程,从孩子的角度,他希望我们如何相处、怎样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参与都是极其重要的。
情人港有专供家庭日的游乐场,我们带他去玩,从旁观察,小朋友真的是形态各异,但都天真浪漫,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蓬勃张扬的生命力,西方环境内成长的孩子们确实更加跳脱,生命形态没有任何的压抑,我儿子明显的要内敛很多,对玩乐的渴望加上我们从旁的怂恿和鼓励,才让他参与其中,而有些比如攀绳、登高、大滑梯等他认为有危险的活动就敬谢不敏,这点是接下来需要可以引导的。城市中本来就没有我小时候漫山遍野疯跑的环境,对没见过的活动难免会有胆怯,如果没有孩子的疯劲,对于成长没有好处。要知道我小时候可是三岁就登高、爬树、上房,打架、捕鸟、追蛇、玩火样样不落,好些在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安全隐患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虽然不需要刻意放到山野里,但一点野性都没,对于男孩来说,是不利于性格养成的。我认为,男人就该有阳刚气,是绝不能变成娘炮的。
我从小就很注重诗书的熏陶,且都是气度高远的豪放派、军旅诗,“男儿何不带吴钩”“男儿何不重危行”,但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以及锤炼,光是诗书可是不够。已经5岁,是时候再到社会亲身观察和践行了。
亲子时光的重要,就是能近距离看出成长的进度,并及时做出矫正,确实需要多历世面,就连在家怎么也学不会的英文,这才出来两天,就能积极的跟老外交流,学会了基本的问候,关键是有了要学的欲望,效果好的不是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