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说,婚姻的爱,使人类延续不绝;朋友的爱,使人类达到更完美的境界;淫邪的爱,则使人类败坏堕落。
然而,倘若认为婚姻无非就是两个人过日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过分突出婚姻的社会意义而非其情感价值,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恐婚,催婚,逼婚,由此又催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个人怕孤独?
如果你不是太宅,也许你会有这种经历,一个人出去吃早点,点了杯豆浆或是一碗燕麦粥加一根油条,吃到一半你还想再吃个面窝,等你在早高峰期拿到你的面窝,你会发现你座位上已经什么都没了,严冬时节加班结束你想去吃点自助涮烤,想起早点时不能吃到一半去取食的教训,你只得作罢。
也许你很喜欢旅游,但游玩几个城市之后,你突然发现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来说,最完美的景点只是存在于宣传片里,去哪里玩,景色如何真的不是影响心情的第一因素,和什么人在一起看景色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你虽去过不少地方,可你很少有过拍照留恋的心动,渐渐的,看过一些景色,你不再想出游,你想把剩下第一次“到此一游”留给那个能陪你一起的人。
上面的经历真的会让你害怕孤独,但其实你怕的更多的是心里的寂寞。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亦或是更多人,重要的是有趣味的活着。你想吃的更加丰富,是食欲这种天性的需求,也是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你想见识秀丽风光,却不想独自出行,或是不想草率的约几个你不想约的人出行,也是你想有趣味的活着。
我们终会懂得,人的成长,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途,即便我们终会遇到对的那个人,有很多路需要我们独行,那个人没来得及陪你走过你的全世界,但那个人会懂你独行岁月里的酸甜苦辣,懂你的坚守与追求。而你,不是怕孤独,是怕寂寞,是抗拒没有趣味性的生活。
其实,这一切都很好解决,你可以在钱包里被一张纸,上面写上“此次有人,取食未回”或是“单身狗离开一会”又或是“单身狗一只,请阿姨高抬贵手”。也许你的工作与你的兴趣是匹配的,但是工作之余,你还可以发展下第二兴趣,第三兴趣,甚至第四兴趣。你可以去图书馆看看书,写写短文小说诗歌,你还可以去学学画画或是摄影,也可以去听几场音乐会或是看几场话剧,激发下你先天未能觉醒的艺术细胞,挽救下你后天夭折的文艺范。然后,旅游时你就不会看到美景而无力描述,而是联想到先贤足迹,脑海中浮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你还可以写一篇游记,配上一首合时宜的音乐,插一幅图,用你学到的摄影技巧,尽可能保留住你说看到的景色,甚至是画一幅画,而不是拍张完全体现不出当时眼中所看、心中所想意象的照片,配上文字“啊,某某地日出/日落好美啊”。
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一个人在酒后踉踉跄跄的趴在床上,呕吐到凌晨两三点的日子你都一个人走过来了,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个人陪伴呢?一个人的生活真的可以不孤独,真的可以很有趣,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决心去改变单调乏味的现状,没有走出两个人的世界才完美幸福的怪圈。
两个人怕辜负?
我说一个人可以不孤独,并不是建议大家都做所谓的单身贵族,我认为所谓的单身贵族是自带嘲讽,有阿Q精神在内的自我标榜。
换了新工作后,我的住房是租的,有更好的厨房(虽然是公用)可以用,但我却没有置办餐具,每当逛超市时,我都会走进生鲜区逛一圈,什么都不买,恋恋不舍的离开。过去一年,我在异乡,几乎都是一个人做饭吃饭,当我捣鼓出一道新菜时,唯一的乐趣是做饭的过程,唯二的乐趣就是发条朋友圈,烦恼是每餐饭我都不能做的太多,没有人可以分享我充满爱心的饭菜,嘴上说着单身快乐,心里却羡慕着两个人的幸福。
大体上来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若在加上最持久的告白——陪伴,又有很多方面可以磨合。曾经两次刻骨铭心的爱情,起于欣赏,源于心动,却终于距离,止于现实。人生中,最无奈的是你往东才能给那个往西的人温暖,最恐怖的孤独,是连那个你最亲近的人都不理解与支持你。许多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里,正潜伏着无数争吵、妥协、委屈与不甘,它们都有可能把爱情推到万丈深渊里去。虽然谁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漫长的烟火日子过下去,需要爱情之外的智慧、耐心和容忍。但价值观不同,最好不强制相容,迁就与退让不该成为常态,毕竟我们一个人也能过得不错,决定在一起的初衷,是求好和向上,是打算以后共同建造一个温暖的巢穴,地基都打不好,巢穴岂能安稳?住在一个风格与内心相悖的房屋里,你怎么能保证自己可以踏踏实实的住一辈子?
罗兰说,对爱情不必勉强,对婚姻则要负责。我们并不拒绝恋爱,但当我们抱着结婚的念头时,拒绝走不到头的爱情,宁可一个人偶尔孤独,也不愿两个人中谁被辜负。
丧失了等待一个人的能力?
曾有篇很火的网文,大意是男生都不再愿意花时间追女孩了,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富,屌丝终将败阵,还不如努力工作,有了物质基础,追女孩轻而易举。然而,轻而易举追到手的,没有陪你奋斗过的,我想你也会没有心理负担的,轻而易举的抛弃吧。
有朋友告诉我,他喜欢上了一个不错的女生,和她聊了几次,终于鼓起勇气告白。可是女孩巧妙的回避了他,之后他就继续忙碌起来,寻找下一个猎物。他问我,你觉得这样,好还是不好?我问他,他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年纪大了,再等下去就找不到对象了。我问,以前那份痴情的执着,怎么没了?他苦笑,因为,长大了。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终究会长大,不再轻易对一个人敞开心扉,不会再对一个人倾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再肆意挥霍时间和精力。我们的确渐渐失去了等待一个人的能力,因为我们渐渐明白,仅仅是单方面的主动不足以维系爱情,追到手了也许终究会发现不合适,况且没有物质基础死缠烂打,是对爱情的不负责。优胜劣汰的现实社会,有那么多比我们优秀的人在拼命奔跑,我们只是在一场还未开始的爱情中输了,没有时间驻足,没有时间恻隐,必须更加努力,把更多的人落在身后,才有可能在下一场博弈中胜利,无可奈何,但必须如此。
重财色有错吗?
曾经,年轻的爱那么简单。爱上一个阳光男生,只因为他打篮球的样子好帅;爱上一个文艺男生,只因为他能写几首忧郁而不失积极的诗;爱上一个知性女生,只因为喜欢看她飘逸长发,看她穿着白色衬衫的样子;爱上一个安静女生,只因为她呆萌可爱的模样。那时的少年少女情窦初开,对爱情的认知是懵懂的,不掺杂任何其他因素,也不曾想过在一起之后会走到哪一步,如今看来是不负责任的,但仍让人憧憬和心动,也许这是众多青春题材电影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可能是剩男剩女在相亲场上过于直白寒了人心,如今的爱情似乎掺杂了太多杂质,以至于这爱情难以说服我们它能引领我们走进婚姻殿堂,然后维持婚姻殿堂历经风雨而不塌。
然而,相亲前看相片,见面后发觉相片是美图秀秀P过,与真人相距甚远,草草收场,不再联系,有错吗?没有错,毕竟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谁都是外貌协会的一员,在对一个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也会是外貌协会的会员,还可能是VIP。这个社会最大的资本,也是最廉价最昂贵的资本是时间,对于一个大龄青年来说,尤其如此,没有初步好感,谁都没有精力去详细了解一个相亲对象。
如此,袒露职业与财产大抵也无可厚非了。财与色构成男女之间最原始简单的交易,倘若清楚了这交易的本质,便不会再有抗拒心理了。你想想,你爱的人怀孕后,出行仍天天要挤公交或地铁;爱情结晶诞生后,你们仍要租住在别人的房屋里,孩子上学甚至没有固定的学区;某一天凌晨你爱的人突然发病,外面大雨倾盆,你却找不到车去医院。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是无力的,爱一个人,就不会忍心看她/他过得不好,就先给她/他更好的。除了个别像瞿欣欣那种女子,看重物质基础更多的是为二人共同的幸福着想,现实是骨感,但它是一种对生活,对爱情负责任的态度。
然而,我们也得清楚,年老色衰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年轻人一穷二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婚姻里最艰难的考验,是男人的穷困潦倒和女人的年老色衰。我们可以暂时不具备拥有更好物质条件的财富,但不能缺少获得这些物质条件的基础。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钱,更多的是爱他赚钱的能力;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的容貌,就得努力的创造条件使她青春永驻,并且像梁家辉那样接受突然年老色衰的她。
结婚是一件人生大事,我们怎么思虑都不过分,关键在于看清自己想要的,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决定,并且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爱情负责,剩下的事情就要两个人一起努力就好了。
什么时候适合结婚?
你为什么要结婚呢?有的人因为爱情,有的人因为父母,有的人渴望陪伴。
什么时候适合结婚,我其实没有资格说这个问题,毕竟我一度决定做一个所谓的“单身贵族”。但我知道,有人现实生活中不乏不成熟的行为,如用结婚来解决分手危机,就像是结婚后总是吵架的夫妻用“咱们生个孩子吧”来解决婚姻危机。
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结婚有个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找一个可以分担经济压力的人共度余生,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独白说,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
我希望,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是尊重。有一天我们想和某人结婚时,不是因为婚姻能带给我们多少实际的利益,而是因为,婚姻,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可或缺的温暖的意义。
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怀念的人在悼词里,最向往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圆满的婚姻在梦境里。希望单身男女走出小说,打碎梦境后,不至于迷路,一个人能够享受生活,两个人也能够一起创造一份美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