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朋友小宁即将面临毕业,她很纠结,也很迷茫,不停地向我吐槽,说:“怎么办,要毕业了,我的工作都没有着落。”
“你不是说要做一名自由职业者吗?”
“自由职业者,那也得有这个资本,我家一没钱二没势,你当人人都有蔡晓蝶这么好命?有个不愁吃不愁穿的老爸。梦想必须有金钱支撑才能走得更远,你不知道有多少人说我异想天开。看过那么多人失败的例子,有时候连我自己也觉得很难实现。或许我一直坚持的梦想只是自己的一个错觉,根本就不适合我呢?”
“那你想放弃?”
“不知道,这不正发愁呢吗?”小宁有些躁动不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继续说:“要不我就顺了家里的安排,考个教师资格证当老师去,其实分析分析也挺好的,我表哥就是当老师的,他肯定能帮上忙。当老师有寒暑假,还有固定工资,工作又稳定,况且现在国家不是又上调了退休金吗?”
“这样一说感觉是挺好的,那你还烦什么?”
“就是觉得怕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与梦想隔绝了。”
“是啊!我记得你曾经跟我说过你想拿着相机记录这个世界的美与丑,那时的你说得多开心啊!”
小宁沉默不语,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我记得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用别人走过的例子作为标本,认为只要大多数人在那条路上失败过,就判定在自己身上行不通,殊不知自己或许也会成为那成功的一小部分。
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所以会纠结,是因为我们对梦想抱有太多的期待,然而未来又有太多的未知,让我们不得不担心,可是,朋友们,有些路,一定要亲自走一遍,才知道适不适合。
2.
说到蔡晓蝶,有时候我真感叹老天的不公,当今世上有多少人羡慕着她这种富二代,官二代的生活。可她呢?明明可以当她的千金大小姐,却偏偏学什么救世主去偏远山区支教。对于她的这种行为我很质疑。
有一天,她的爸爸妈妈找到我,说是挖地三尺也要把她找回来。她的父母很气愤,说:“这丫头,平时好日子过惯了,竟然跑去山区支教,还瞒着我们。”
我们在去山区的路上有两辆车跟随着,因为山区的路太难走,车无法开进去,我只好带叔叔阿姨徒步走。
我先到达晓碟支教的地方,破旧的桌椅,穿着马虎的小朋友。晓碟正在讲台上认真地教着小朋友读生字词,那种富家小姐的气质已被这里的环境掩埋。她衣着朴素,时不时地与孩子们互动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知道,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
晓碟的父母直冲进教室,她的父亲一脸严肃地看着她,硬生生地把她从教室里拽了出来。
晓碟挣脱开,站在一边,低着头。她的父亲用命令的口吻说:“跟我回家。”
“不,我不。”孩子们看着,眼里充满恐慌和不舍。
“由不得你。”叔叔示意站在他身边的手下说:“把小姐带走。”
“不,我不走。”晓碟挣扎着。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本来自己心里就有愧。我走上前把那些人推开,拉着晓碟到处跑。
他们一直不停追,晓碟告诉我躲在附近一处山洞,这才避免了被带走的麻烦。
我一边喘气一边问:“咱们该怎么办?你还要留在这里吗?”
“嗯嗯。”
“那你爸爸那里怎么交代?他们还会找来的。”
晓碟沉默了一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
“要不你跟我回去吧!这里不适合你。”
“不,你不知道我是鼓了多大勇气才来到这里,你不知道我是花了多大力气才适应他们的。起初,我也以为我这辈子也无法实现支教的梦想,当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来到这里,却发现支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这里的孩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教,刚开始他们调皮捣蛋,处处为难和捉弄我,还有这里的生活,那时的我几乎达到了崩溃与绝望的边缘。”
“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
“其实当初我也想过,只要我离开,那些富裕安逸的生活根本不用我去争取就可以得到,可是,那样我就会快乐吗?”她哽咽了泪水,继续说:“现在好了,我彻底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与孩子们相处得也很愉快,我也很喜欢这里。”说着说着她幸福的样子又浮现在脸上了。
晓碟留我在山区住了一晚,那里的房子很简陋,只有几位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在那,晓碟告诉我她平时都是与她们一起吃住的。只住了一晚的我整晚没睡着,我真不知道她这个千金大小姐是怎样适应的。
临走的时候,晓碟留下一句话:“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怎样选择后过得怎样怎样好就后悔自己的选择,其实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记住,有些路,只有自己亲自走一次,才知道适不适合。”
3.
晓碟的话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自己做的一件傻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又傻又可笑。
我是一个极度害怕毕业即失业的人,所以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一样选择了所谓的大多数人觉得热门的专业。我相信很多人都跟当时的我一样,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事,又害怕会成为负担。毕竟我们都是背负着责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没有所谓的不顾一切。
刚进大学我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直以来我都幻想着自己可以拿着相机,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记录着那些平凡的故事和平凡的生活,然后出自己的书。
当一个人无法赋予梦想养分的时候,他就会拼命寻求慰藉。当我翻阅着那些过来人的生活记录时,我发现梦想与现实竟有千里之隔。原本很坚定的想法与计划开始被自己推翻,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在哪,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我甚至安慰自己:“谁的青春不迷茫。”
后来我在网上寻求各种性格与职业相匹配的测试,可是测试多了,自己反而更加不确定,内心更加恐慌。曾经的我是那么的执着与坚定,并且还深信自己的心会坚定不移,可是后来发现我错了。
我在网上找了一份自己完全不感兴趣,那些过来人认为好的工作,如果可以,薪水也满意,我便会直接参加工作。
遗憾的是,第一轮面试我就被刷了下来,面试官扔下一句:“年轻人,还是回去好好沉淀一下,别那么着急,你要走的路还多着呢。”
回学校后我再次拿出自己以前那本旧旧的职业规划书,看着上面的规划,想着面试官的问题。当时的我依旧不敢冒险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段时间我把自己书桌上买的那些书又重温了一遍,并且一一写了总结。那时我才发现自己只有在阅读的时候内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只有在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时才会真正快乐,而那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我大学还没毕业,我的未来还有那么多未知,哪怕一两次的失败那又怎么样,我还有时间,为什么要将别人走过的路来确定自己适不适合走呢?况且人生只有一次,有些路,一定要亲自走一次才不会后悔,才会知道合不合适?别人走过的,只能借鉴,只是为了让我们在这条路上少走些弯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