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药卫生报》报道,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李大威,为了亲身体验患者做胃镜的感受,竟然自己给自己做了普通胃镜。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大威坦言每次给患者做宣教时,感觉患者很恐惧,自己从来没亲自体验过,说词总感觉“官方”,就想:是不是自己体验一下,这样更能有说服力,也知道怎么打消患者顾虑。
以身试“镜”,博得点赞
现今的胃镜检查主要分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两种。普通胃镜由于会刺激到患者的迷走神经,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些不耐受的患者,甚至会自己尝试拔出胃镜,损伤消化道。我们的主人公李医生就遇到过一例不能耐受而自行拔出胃镜的患者,这也是促成给自己做胃镜这一“疯狂”举动的原因。
虽然接受无痛胃镜的患者耐受较好,而且无痛胃镜可以发现微小的病变,但是由于价格高昂,以及可能存在麻醉风险和并发症,现在接受无痛胃镜的患者相对较少。
7月21日上午,腔镜中心患者不多,他给护士长焦志宏说,自己想给自己做一次普通胃镜。焦护士长被其打动,专门调来一个护士协助,腾出一间房。于是,就有了这个视频。
许多网友看到报道后,纷纷为李医生的勇气表示钦佩和点赞:
网友A:这证明此人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愿意换位思考的人,必成佼佼者!
网友B:角色互换,真情体验,必成大器。
网友C:只能说佩服,我没那个胆量。
90年前,他以身试“管”,开创先河
李大威医生的故事打动了许多网友,其实在医学领域,这样的事情也不少,比如刚毕业的护士们互相打针锻炼操作技巧,前阵子长海医院的于恩达教授在学术会议上给自己做肠镜,笔者也盘点过那些给自己做手术的“猛士们”。但这其中最让笔者佩服的是心导管技术的创始者,德国医生沃纳·福斯曼。他亲身尝试当时前途未卜的心导管技术,虽然中途埋没,但最终这项技术还是成为了现代心脏病学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
图为Werner Forssmann医生
当福斯曼医生还是医学生时,当时医学对于心脏的诊断已经有了一定的颈部,然而X光只能看清心脏轮廓,心电图也无法准确反映心脏全部损伤和缺陷,许多心脏疾病的诊断只能靠尸解,他想改变这样的局面。
那时,法国著名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曾经分别通过动物的动静脉,将温度计和导管插入动物心脏,已检测心腔温度和压力,而之后动物却安然无恙。这个研究给了福斯曼医生一个重要的启示,他想把这个试验延伸到人体。
1929年,成为外科住院医生的福斯曼虽然与自己的同事和上司,外科主任施耐德沟通过这个构想,但却没有接受施耐德先进行前期动物实验的建议,年轻气盛的他认为既然已有法国的经验证明可行性,那把管子插到自己的心脏里也是安全可行的!
问题是没有试验许可,材料和器械都无法取得。于是他花了半个月勾搭并忽悠了一个负责管理手术器械的护士格尔达作为他的“帮凶”。格尔达还要求福斯曼让自己作为实验对象。
那年夏天,一对孤男寡女溜进手术室,格尔达准备好器械和物品后准备接受实验时,福斯曼以需要麻醉为由忽悠她躺手术台上,之后将其四肢约束。之后福斯曼悄悄给自己左臂打了局麻药,当感到麻药起效时,用手术刀切开左肘正中静脉,将润滑过的无菌导尿管插入30厘米,用纱布盖住切口后,解开格尔达的约束并让她打电话给X射线室的护士。虽然格尔达意识到被耍但也没办法,帮忙帮到底呗。
虽然中途被同事发现并遭到阻挠,但福斯曼还是在荧光检查屏的指引下将导管深入到体内65厘米,导管进入右心房时,拍下一张载入医学史册的X光片。
虽然事后施耐德医生很生气,但深知这项技术深远意义的他还是决定帮助福斯曼。但福斯曼之后的学术道路并不平坦,未能得到学术界任何,曾一度放弃心脏病学研究转向泌尿科,甚至在二战时成为了纳粹军医。
直到1940年两位美国学者改进了福斯曼的技术,将心导管技术运用在心脏疾病诊断,成为了现代心脏病学的重要基石。而福斯曼则和两位美国学者分享了195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之后他回归心脏病学领域并成为泰斗级人物。
无论是给自己做胃镜,还是给自己做心导管,这些医生们都是为了改善医疗,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而他们“以身试法”的勇气也值得我们敬佩。但笔者表示,除非你有足够的信心和技术能做好,否则不要去贸然尝试。就像有网友所质疑的那样:“难不成外科医生也要在自己身上划一刀,麻醉医生也要给自己用点药?”我们需要冷静看待这些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