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初中生正处在认知世界,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推进名著阅读课程化是当下一个大的形势,城区中学实施起来可能相对容易,而农村中学因为本身的局限,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的障碍,下面就农村中学名著阅读的开展现状与调查完现状后的思考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从教师层面分析:
1.教师对于名著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比较重视分数、重视语文字词、修辞、诗词、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对于名著阅读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大多数时间用于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学生很少在阅读时思考,自行阅读的机会更少。语文教师选取的部分名著阅读内容与当前主流价值观有时不符,学生对于摘选的名著写作背景不了解、不了解整体的线索,难以读懂和深入理解。
2.教师对于学生名著阅读的引导不够。现阶段的快餐文化对于意志力不坚定的初中生而言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只关注一些短视频、关注一些段子式的文章,对于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文章比较抵触,也难以静心坐下来仔细阅读名著 。 而名著都具有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难以理解,学生会觉得名著阅读枯燥无味,对名著阅读会逐渐失去兴趣。其次,语文教师没有将名著阅读内容与现代相结合,学生没有认识到名著阅读的作用与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知识点和名言警句,对于其他内容忽略,导致学生的阅读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对名著阅读积极性不高,名著阅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学生层面分析:
1、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以前从书上得到的,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所以没有必要读书),思想浅薄化,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2、当前思想教育的滑坡,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普遍自我欲望膨胀,个性自由迫切,淡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同时又害怕艰辛,缺乏奋斗精神。他们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不可能关注名著这些沉重话题的。
从农村中学层面分析:
首先,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的图书馆存书有限,学生的名著阅读计划只能束之高阁。 其次,学生所学的科目比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名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名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充足的时间。 第三,农村学生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名著阅读。农村家长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认为读一些与课本无关的书是不务正业。我曾经在学生的家长会议上纠正这一片面的看法,有的家长就不服气,说那些东西考试又不考,就算考也就考那么几分,不值得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
面对如此种种,我们难以“四两拨千斤”,只能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谋求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为改变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效微薄之力。
一、提高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快餐文化充斥网络,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一些短视频,很少有学生重视书籍和名著阅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逐渐下降。面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积极性。比如我们提出了“让美术与名著同行”的口号,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初中的学生还是挺喜欢看图画的,直观、易懂。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每个章节以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以《西游记》作为例子,学生大概画了七八十张的画,画面栩栩如生。当然,这不是一个学生的任务,需要大家的合作。这些画画出来以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修改符合原文的内容之后,由每小组的组长保管,然后抽时间把这些画分给大家,让每个人根据画来叙述章节内容。每个人每次的画都是不同的。另外,定期让学生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思想。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别中提高能力。这种动态的画面更能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爱上名著。
二、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语文教师要善于传授名著阅读技巧,要保证学生逐渐掌握故事情节的走向、掌握名著的内涵与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我们可以 “随文推荐,以点带面”。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阅读《空城计》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景仰,评点,思考,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愿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三国历史的信心。比如:“个别指导,以一激众”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种形式反馈阅读效果,建立阅读档案,把根留住。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我们因材施教。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把读过的章节以故事的形式写下来,字数不限。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把读过的章节用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口述出来。还有的同学看完之后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可以在班级内交流,说明缘由。并且建立学生阅读记录卡,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篇目、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收获进行记录,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阅读记录卡检查评比,从而完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综合评价,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一方面以评促读、以评检读;另一方面为学生建立完整系列的名著阅读成长记录袋,描述学生、评价学生、展示学生,让学生把名著阅读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