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新闻,说是过完春节,在外地打工的年轻父母,陆陆续续的开始离开老家。
孩子们有的追着汽车,追了很远。有的拉着妈妈的衣袖,撕心裂肺的喊着,妈妈,我不让你走。
我生长在一个很小的村子里,在我有印象以来,爸爸妈妈便去镇上打工了。在我那个时候的记忆里,镇上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有浓缩的柠檬汁,有按天结算的工资,还有一年回来看我一次的爸妈。
我小的时候还没有汽车,我不曾追着汽车喊妈妈,也没有扯着衣袖,舍不得让他们走。他们总是聪明的趁着我还没有起床便悄悄的离开。
等我醒来,屋子里就只剩下严肃的爷爷,和带着一丝嫌弃的奶奶。我会乖乖起床穿衣服,自己去上学。
那时候的想念,并没有那么抽象。我经常一个人拖着书包在村口晃荡,有时候也会去隔壁李爷爷家的苹果树上,看着远远的那条山路,想着想了很久的父母,会不会突然出现。
父母总说,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从不曾有过分的要求,也不曾无理取闹,青春期也没能让我叛逆起来。可是,他们不知道,很多的心情我都学会了默默承受。
因为幼年没有人能够依赖,以至于撒娇这种天性使然的本能,在成年以后,我才慢慢学会。
小外甥女今年快六周岁了,她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姐姐,从她不满周岁便去了武汉,每年在家的日子不到一个月,而这一个月里,能分给她的日子,可能也只有十多天。
也许是因为我跟姐姐相同的血缘,亦或是三分相似的容貌,让她对我很是依赖。
两岁的时候,她问我,小姨,我能叫你妈妈吗?我忍着眼泪,慢慢的跟她解释,为什么小姨不能是她的妈妈。
三岁的时候,她睡觉总爱摸着我的头发,半夜你要是抽出来,她便会突然惊醒。我知道,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
四岁的时候,过年姐姐没有回来,她蹲在门外,哭的差点没了声音,直到晚上,她还念念不忘的问我,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的妈妈都回来了,她的妈妈却没有回来。
五岁的时候,她最爱跟我玩的游戏是过家家。她是女儿,我是妈妈。她经常用的台词是,妈妈,我会听话的,你快回来。
今年她快六岁了,我总希望她学的任性,别总那么听话。我不知道她的童年会在那一天结束,只能尽可能多的陪伴她。可是,我终究替代不了,她缺失的父爱母爱。
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该撒野的年纪撒野,在不听话的时候,提心吊胆的躲着父母的教训。
她们该在父母的身边做一个不太听话的小孩,得到所有宠爱。
她们的童年里,不该只有上不完的托儿所、幼儿园。
她们会在晚上睡之前,听爸爸妈妈讲故事,而不是一个人安静的入睡。
妈妈,我不让你走。
我不要漂亮衣服和玩具。
我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