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小刚考取研究生以后,一直郁郁寡欢,非但看不出有任何研究生的样子,相反,每次见面他都是一通怀才不遇的抱怨。虽然是好朋友,时间长了也就烦了。不过碍于朋友情面,每次还是得耐心当他的情感垃圾桶。
慢慢了解到,原来他和以前一样努力,甚至比以前还要努力,可是他总觉得导师不赏识自己,不愿搭理自己。
我问他有没有什么成绩,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明白他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努力了,就应该被人捧在手心,一如小学的课堂,努力就能赢得老师的夸奖
可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社会不是小学课堂,不是努力就能赢得夸奖。成年人做事的思路,很多时候都是结果导向。
二
并非努力不重要,只不过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过于依赖努力的过程来安慰自己,而不管是否能得到有效的产出,那就是掩耳盗铃。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不是小孩子,时间都很宝贵,花费时间却见不到结果,那就是失败的时间投资。
小孩不一样,小孩努力的过程很重要,即便没有书面上的好成绩,身体和心智的成长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收获。
但成年人不行,尤其是处于创业时期的年轻人。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拿出成绩,才能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
三
在高手如云的乒乓球国家队,张继科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
能进入国家队的球员,天赋自不必说,努力自不必说。现役的球员中,马龙,方博等同年龄段球员,都是天赋一流,努力一流的高手,可是为什么只有张继科最早拿到奥运会单打名额,从而为进一步成就大满贯伟业奠定基础?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练给了机会,但正如总教练刘国梁所说,在国家队,所有的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2011年张继科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中收获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而这一目标,队长马龙直到四年后才实现。
努力并非不重要,教练李晓东评价张继科,“创业时期是个亡命徒”。但是马龙不努力吗?马龙的自律和勤奋在国家队首屈一指。方博不努力吗?2015年苏州世乒赛前,方博同样是每天最晚离开训练的运动员。
正是凭借出色的成绩,张继科才能在同年龄段选手中第一个争取到奥运会单打名额,并成为历史上用时最短的大满贯选手。
四
小刚的困境,在于他没有关注结果导向,片面关注过程,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没能迅速适应社会角色转变。
从大学到研究生,虽然表面上似乎都是在校园中,身份都是学生,但内在本质却不相同。对比同龄参加工作的人,可以有更深的体会。
大学生本质还是学生,虽然从年龄上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但可能在内心还可以有所依赖。但研究生不一样,研究生意味着要能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而这恰恰是成年人的显著标志之一。
小刚显然仍停留在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之中,没能很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成长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六个阶段叫做“亲密对孤独”,这个阶段也是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学会克服孤独。孤独不仅仅是指两性关系,也包括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可能你的导师或者领导总是看不见你,你总是在付出努力之后得不到反馈,请别懊恼,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会在孤独中前行,像一匹孤独的狼,并且学会在孤独的路上捕食,最终强大地站在这一旅途的终点。
你就成功度过了这一危机,并且你会发现,当你到达终点,有人在为你欢呼呐喊。
五
研究生和大学生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研究生更像是初入职场的新人。
职场新人是不可能在月底拿着微薄的工资去向老板说自己这个月多么多么努力的。因为如果你是在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里,你的收入就代表了你的成绩,你的业绩。努力并不能换钱,业绩才可以。
所有成功的企业,像百度,华为,都如此。它们的企业文化如此,领导对待新人的态度也是如此,一切结果导向。
结果导向看似简单粗暴,不近人情,却是企业初期立足的根本。一份优秀的论文,一份拿的出手的业绩,你能做出成绩,自然卓尔不群。
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与其羡慕别人能够遇良机,与其抱怨怀才不遇,不如先放下对他人关注的需求,埋下头,做出自己的成绩。
毕竟,怀才就像怀孕,你若真有才华,总有一天会显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