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去独行,想要去流浪,做个背包客,不理凡俗,不睬浮尘。
是个阴天,不算凉快,还是能感觉到丝丝闷热,仿佛多走一步,汗水都会顺着耳根流到脖子以下。
我有的,一个人,一副耳机,一只手表,一个戒指,还有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关掉手机数据流量,不要地图导航,不要回复消息,就随性地去一个地方。
避开人流高峰期,四号线的地铁并没有那么拥挤。晌午了,没有早晨的朝气,连人也有些许倦意。死气沉沉的地铁上终是有了小女孩和妈妈做游戏的声音。盯着人看好像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可是小姑娘的声音却是真真地吸引住我了。
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听着广播里播报一个站又一个站,终于,在地铁关上那扇沉重的大门的最后一秒,逃离这个压得我喘不过气的躯壳。
到的是一个繁华的地带,周末加上节日,人群并没有减少的趋势。闷热的天气似乎也因为人群的增加而上升了几个摄氏度。我在人群中踱步,人群前进的脚步是十分缓慢的,进了这条巷子,前进是人海,后退是人潮,逼得我不得不跟随人群的速度。在闷热的天气和人群拥挤的煎熬下,我是没有其他心思去欣赏沿途的风景的。巷子里各种吸引游客的吆喝声,臭豆腐和炸土豆的味道冲刺着嗅觉,迫使我想逃离。
我是一个害怕人群的人,想学着一个人独行,不用理会尘世喧嚣。我想我在繁华之境也能找到安身之处,原来我还是学不会怎么融入。行走在深巷里,看不见入口更望不到出口,心在一点一点变得沉重,慌乱油然而生。我拼命地躲开他们,和身旁的陌生人保持距离,可是,我做不到心如止水。唯一的办法,只能跟着人群走到出口,走出了,我就解脱了。
让我惊讶地是在这个充满商业气味的深巷里还有这样一个静谧的地方,如果不是头疼,我想我愿意在这里坐上一天。说是书局,其实就是一个书店。里面有很多书籍,还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书签,当然,还有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店里的人依然很多,应该是恰好处于旅游景区内的原因吧。可是在这里我没有那么拘谨了,我可以伸出手,一一抚摸书中的灵魂,他们在对我私语呢。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仿佛让我回到了古代的私塾,夫子在教弟子们四书五经,摇头晃脑,朗朗书声,好不惬意。
终于,终于逃离了这个地方。没有手机导航,沿着街道继续走着。可就在这条繁华巷子的隔壁,却是静的安详。我为这一发现感到欣喜,笑意自然抵达眉梢。这里只有少许路过的人,更多的是当地的住户。没有车辆的呼啸,也没有人群的吵闹,只有几只鸟儿的啼叫,还有当地住户闲唠家常的声音。我该是庆幸发现了这么一块宝地,且没有人来打扰。
放慢了脚步。电缆箱外面裹上了老成都的插图,墙壁上除了涂鸦还长上了鲜花,24小时自助书屋被锁着的进不去,老式的公用电话亭也换上了红衣裳,窗柩爬满的藤曼,花坛里的花也在绽放着傲人的身姿。我想用手机装下这一幕幕,却发现在手机里,他们都失了色。
慢步在我前面的是一对老夫妻,可能也是趁着节日出来走走的吧。怕也是受不了深巷的吵闹,偶然闯入街角,发现了这里的秘密。其实很羡慕他们,到了暮年,还可以夫妻两人一起出来游玩,在喧闹的地方寻一静谧处,两个人一起走走,说着这个城市的故事,也在回忆他们的故事。
“阿姨,我想帮你们拍个照。”一路上,听着他们的对话,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以补我“偷听”的罪过。
“好呀,再好不过了,就想找人帮我们拍照呢。”担心回忆太多,总会忘掉些什么,那就以这种形式记录吧。
告别他们,真的只剩我一个人了。思绪是放空了的,脑子里想不了其他东西,就一直沿着这条街走着。在城市的一隅还能有让我感到心静的,真的是再好不过了,心灵的慰藉比起闷热的天气更让我感到舒适。
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作为一名资深路痴,这次居然这么精确地找到了“返回”的路。兜兜转转,又走回了原地,人又增加了,比起初来的时候更加多了,人与人都是贴着身子挤过的。游客的兴致盎然,商家的热情不减。头痛感是更加强烈了。
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逃窜。
“回去回去,快回去快回去”我真的就像个逃兵,慌乱地逃离了这个地方。原来我还是不能适应。
雨,终于是下了,刚好打湿了地面,就停了。尘土独有的味道飘参杂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