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到来绝对是个意外。
虽然说政策放开了二胎,但对于当下大多数的年轻人而言,真要生,还是需要拿出很大勇气的,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头胎是男孩的家庭。
记得当时有很多朋友问起,有的干脆直接劝我再要一个,我都当即否认或者一笑置之。
因为潜意识里,我们夫妻俩,包括我的家人,是从来都没有再生打算的。
可是,她,我的女儿,还是在我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来了。
十月怀胎,我们去医院检查过数次,却从未向医生提及生男生女的事。
当然,即便问,人家也不会轻易告诉你,毕竟现在医院都有规定,谁会没来由随便犯这个低级错误呢?
我们想,来了都来了,既然是缘分注定,何不欣然接受呢?
总之,不论男女,顺其自然,最好!
生活就像看风景,同样地远眺,你不在意的,总会有人在意。
在坐等孩子出生的日子里,经常会有人问起孩子的性别,大多处于关心或好奇,也难免有幸灾乐祸的,“生两个小子,看你怎么整?”
生活又像看电影,冥冥中总会不期而遇。
在儿子六周岁生日那天,小丫头终于来了,像是要赶着抢吃哥哥的生日蛋糕。
医院里,接生的大姐把孩子从产房抱出来,笑着告诉我们:是个女孩。
一时间,皆大欢喜。
亲朋好友纷纷通过微信送来祝福,祝贺我们家里添了一件“小棉袄”,从此儿女双全。
我们夫妻俩呢,自然也很高兴,因为之前是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的。
女儿刚出生就很可爱,连一直念叨着要妈妈生个小弟弟的儿子,看到都疼她到要命。
一个劲地说可爱,一个劲地说还是妹妹好,说好是妹妹要送人的,又舍不得了!
自此,我们正式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育女模式。
记得那是一零年的春天,当时儿子出生还不满百天,妻子就迫不得已上班了。
一直到上幼儿园,儿子才回到我们身边,所以总觉得亏欠他很多。
这一次,女儿出生,出于弥补之心,当然更多的是两边的兄弟姊妹都相继有了小孩,条件不再允许,妻子也就辞职专心做起了全职妈妈。
我呢,也尽量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和妻子一道,共同维持一对儿女的吃喝拉撒、健康成长和生活周全。
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发现,相较工作,陪伴儿女更是个苦力活,而且是一件极其繁重的体力加脑力劳动。
即便你全力以赴,有时候也难免被他们累到焦头烂额、四肢接近瘫痪。
时间骤转,女儿十个月大的时候,儿子上一年级了。
我工作之余,每天早晚接送儿子上学,中午、晚上要辅导检查他写作业,完了还得陪着阅读半小时,然后是签字打卡,这足以消耗我的全部精力。
老婆呢,随着女儿的长大,除了每天的一日六餐(大人三餐外加女儿三餐),还得跟小丫头斗智斗勇,特别是她学会了走路之后,就更费劲了。
屁点大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一不留神,她就能给你闹出天大的动静。
这个时候的陪伴已经远没有“吃了睡、睡了长”那么简单。
我们开始注意到,小丫头的脑袋一天天灵活起来,如果不再给她补充一些人类文明世界里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以后恐怕就有点难驾驭了。
小丫头天生的好胃口,才开始添加辅食不久,一次,老婆把她吃的饭有意量了一下,足足有大人两碗那么多,而且不管什么,都吃得特香!
这还不是重点,关键是由于她年纪小,分不清啥能吃啥不能吃,见东西就往嘴里塞,实在饿了,还会背着你去翻垃圾桶。
小丫头又天生的好胆量,刚学会走路,家里的凳子、桌子、窗台、栏杆,没有她上不去的,摔了再来,来了再摔。
花钱买来的学步车和手推车,也架不住她折腾,很快就“退休了”!
小丫头又天生的好观察力,每天看着大人干啥她干啥,家里的电视、煤气灶、电插座、洗衣机,没有她不敢开不会开的。
你不让她玩这些,她还会偷偷拿个小凳子踩上去洗脸池里玩水。
没事的时候,就学着大人的模样打电话,歪着脖子别个手机,嗯嗯啊啊煞有介事,别提多可爱了!
小丫头又天生的好精力,一天下来,最多能睡两个小时,到了晚上不管多晚才睡,凌晨六点准时醒来,从来不会让你睡到自然醒,比闹钟还准。
她又极其爱动,别的孩子还在婴儿车让家长推着睡的时候,她已经在竹椅车里翘着二郎腿甚至爬到竹椅上直立了。
现在一周岁多点,跟着妈妈到实验小学接哥哥放学,在路上跟老爷爷、老奶奶赛跑,见汽车就追,一路都不带抱的。
真个是,小女难养,防不胜防!
这个折腾法,时间一长,哪个大人也难免有些身心疲惫、心烦气躁。
于是,为了能让小丫头尽快地“懂事”起来,我们夫妻俩在闲暇之余,开始琢磨起“培养”她的方法来。
也就是那几天,我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了下面两则故事。
01
胡婧,一个由爸妈靠奇迹养大的脑瘫女孩。
1985年,刚出生3个月的胡婧,因为严重的高烧导致重度脑瘫。
当时,医生断言:这孩子长大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连父母都认不出来!
在常人看来简单的吃饭、行走,对于她来说都将成为不可企及的梦想。
当时,有很多人好心相劝她父母:放弃吧,再要一个孩子。
可胡婧的父母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将所有精力倾注在这个“没有希望”、甚至在别人看来完全是个“傻子”的孩子身上。
为了照顾女儿,妈妈辞职回到家专心照顾孩子,而她的爸爸除了挣钱攒治疗费,还担当起了女儿的康复训练师、按摩师和治疗师。
从她一岁多开始,爸爸胡春夏每天晚上都要为女儿按摩两个小时。
当时,她病得很厉害,四肢严重痉挛。
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抵抗力也极差,感冒发烧如同家常便饭。
但她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不管多难、多累,都坚持让女儿吃中药、按摩、锻炼。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眼中的病孩子直到10岁才会站,12岁才会走路,由于走不稳而摔烂头部的缝针不计其数。
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从别人那里买来了一台二手录音机。
细心的父亲发现,胡婧竟然可以通过“砖头块”录音机自学汉语拼音。
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一个3岁多了还不会说话,4岁才能说出只有父母听得懂的简单词句的脑瘫女孩,之后竟奇迹般地通过拼音读物认识了很多字。
由于肢体残疾,胡婧一直无缘学校和专业考试。
为了能让女儿多学点知识,1994年,胡春夏到北京出差,便向同事借了9000元,组装了一台电脑带回家。
从此,电脑就成了胡婧最喜爱的伙伴,但她从不玩游戏,而是将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和外界的人交流。
2000年起,16岁的胡婧开始专攻英语。
2003年,爸爸从网上下载了一份英语专业八级的模拟考卷,不算听力、作文和翻译题,胡婧一下子考了80分——一个超高的成绩!
2005年,她为外国友人翻译了一本4万字的书,自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的她,不但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而且已经先后为多家翻译公司进行专职翻译,共翻译审校几百万字的资料,翻译了多本英文书籍并出版。
她从不满足于现状,并深信,生命因磨炼而美丽,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新疆最好的翻译之一”。
看到这里,我既敬佩又纳罕,我在想,为什么我碰到的很多脑瘫儿最后都成了所谓的"傻子"?
02
王恒屹,一个让奶奶用诗歌带大的超级萌娃。
今年只有四岁的小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因为记忆力超群,三岁识得百家字、四岁熟背千家诗,在全国各大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多期节目中暂露头角后迅速走红。
在网上百度“王恒屹”三个字,首先你会看到关于他的微博,粉丝近两万人。
然后就是他在江苏卫视《了不起的孩子》、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中的一些精彩表现。
在《了不起的孩子》中,这位记忆力超群的小神童,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古诗,听一秒前奏便能识别歌曲,整个过程反应迅速敏捷,表情动作萌动可爱,抢尽了主持人孟非的风头。
今年初,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人》节目中,中国故事讲述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再一次把小屹的故事带给大家。
舞台上,小屹机敏活泼,人见人爱。
一首首古诗,从他嘴里缓缓流出,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
特别是当主持人撒贝宁即兴出了一首李白的《将进酒》后,小屹更是背得有声有色、异常精彩,折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正如康震老师所说,自己从来没见过一个4岁的小孩子会这么多古诗词,像自己这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才抱着在院子里瞎转悠呢!
而在小屹的成长中,他的奶奶却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最简单的识图卡片到后来的弟子规、千家诗,循循善诱、娓娓教来,完全随着孩子的兴趣、天性,从不强迫,时间一长,也就有了今天的小屹。
很多媒体知道了小屹的故事,都跑去采访他和他的家人。
这样频繁的抛头露面,说不准好与坏,但却让我愈加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胡婧也好,小屹也罢,造就他们的,并不一定是他们比别人更聪明更努力,或许仅仅是多了个靠谱的陪伴者而已!
03
在单位时,曾经有位热心的领导在闲聊时问过我们年轻人这样的问题:
你们都是当了爸妈的人了,孩子最佳的教育时机应该在什么时候?
大家有的说在孩子上了初中,也有的说三到六岁,众说纷纭。
领导听了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弄不下样子。
告诉你们,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是从孩子三个月到六岁,如果这段时间教育不好,往后就困难了。
当时,我听了,还有些不信。
后来,才渐渐发觉很有道理。
如今,女儿已快周岁过半了。
在我们的"精心培养"下,她已不是几个月前那个饿了就扒垃圾桶的小孩子了。
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思想”,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并且找准合适的方法跟爸爸妈妈沟通了。
想吃,她会自己拿到一根香蕉送到你手里让帮她剥皮。
渴了,她会选择用吸管或者干脆用大水杯咕嘟咕嘟灌个饱,完了还会砸吧砸吧小嘴儿。
想睡,她会轻轻走到你跟前搂住你的腿撒娇似的求抱抱。
醒了,她又会躺在那里高声地自说自话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她很少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当她发现哭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即便是重重的摔了,只要找到自己想要的安慰,哭声也会戛然而止,从不耍泼赖皮。
她喜欢说话,可以无休止地说,虽然我们几乎听不懂她那满口的"外语"。
她又能秒懂大人的意思,语言沟通不了,你可以做给她看,她就会照着你的样子,乖巧地把吃剩的果皮和擦过的纸巾投进垃圾箱,也会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好吃的分享给爸爸妈妈哥哥甚至陌生的阿姨。
她会独立地用勺子吃饭不乱洒乱丢,她也会煞有介事地喂饭给大不了她几天的表姐。
现在,我们在她和哥哥面前已经很少玩手机了,我想大家都懂的。
但是,她会在你的不觉中把“跳一跳”小游戏玩得很溜,她会最快地从音乐库里找到自己爱听的音乐。
她可以在电话簿或微信中找到你的常用联系人,她也会毫无顾忌地下载你都不知道的一些软件和应用。
玩多了,坏眼睛!
前些天,儿子的国学老师樊妈妈,给女儿送来了一套幼儿绘本。
开始的时候,我讲给她听,而现在,她每天都拿着书讲给我听,虽然我仍然听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