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压、刺激的孩子
有时,家长容易受某种思想影响,觉得孩子必须打压下,才能成材。必须刺激下,才会知道应该要努力。不自觉的会说起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自觉的会在自家的几个孩子之间比较。通常话语是:“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看谁都会了。”“哎呀,你连妹妹都比不上,以后出去怎么生活啊。”“都不知道你怎么学的,这么笨,读书读死脑筋了。”
家长的意图,说是为了孩子好,刺激下他,就会令他产生羞耻心、上进心。然而,我们忽略到一点是,也许这方法看似有用,让孩子极度想证明自己,但另一方面来说,家长对他的这个“否定”会深入到他的潜意识里,不断的如家长否定的那样:怕学习,简单的都不会。觉得自己没能力,连妹妹都比不上,无法好好的在社会生活。脑筋不会转弯,只管死读书。
我们会看到,当我们说妹妹都比她做得好时,这个姐姐即便想做事,也会变得不愿去做。因为:她怕做得没有妹妹好,又会被父母骂,被父母说,所以干脆放弃,不愿去尝试。
影响我们的信念模式
就像我们成人,成长至今,影响我们今天行为的,有诸多的信念模式,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加诸在我们身上的,但是,无形之中,无意识之中,我们被牵引着走。有的可以察觉,有的察觉不到,只是隐隐的感觉到,总是莫名陷入循环之中。我们想尝试时,莫名会有个声音:你是不行的。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有个声音: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想突破时,也会有个声音:这个很危险,别乱来。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不知道哪些信念模式,对自己是无益的,可以摒弃的。或者说,即便知道这样想无用,却总控制不住的想,无法回避、无法应对、无法改变。
怎么看待孩子,孩子也会以此方式看待自己
是的,在我们儿时,作为儿童,心智是非常敏感的。很多大人说小孩说过的话,也许自己早已不记得,但孩子却深深的留在了脑海里。在人格发展的早期,我们尚未形成完整且稳定的“自我形象”,如何看待自己及如何自我评价。当这个自我形象成形之后,会依此建构我们的人格,而我们也将依此建构出符合自我形象的“人生”。
那么,这个“自我形象”如何形成——内化。我们成人“如何看待”一个孩子,孩子会全然的感受到,并且成为他“认识到自己是谁”、“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最重要的依据。
当我们批评孩子“笨得像猪一样”时,孩子没有我们成人意识般的防卫机制,很容易的就直达自己的潜意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笨不笨,也不会反击,只会把这句话听进去,觉得父母说的是对的,自己真的不行。
当我们批评孩子“没有任何一点能力时”,“比不过别人”、“三分钟热度”、“没人喜欢”时,孩子理所当然会这样觉得。然后这些孩子,面对儿时家长无意为之的痛苦,耗费许多许多的时间去疗愈自己,甚至花费一辈子的时候,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反复痛苦纠缠,才最终明白父母“的确”是爱自己的,只是当时的所作所为,所采取的方式未必是对的。理解、宽容,真正放下了,才慢慢把伤痛放下。
也因为一直在情绪情感之间撕扯证明,成长的过程,便不能集中精力聚焦在自己真正的成长上,因为太多的内耗产生,应对都来不及,哪还有什么时间精力,关注到想到思考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当下,只是迷茫一再。
尊重孩子,没有任何条件
教育家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不管是当面或是不当面,这里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学着去尊重孩子,尊重这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不属于我们,并不是我们的所有物。他会活出他独特的生命价值。
不因他学业不行表现不好,就瞧不起看上他。也不因因为他学业好表现好才认可。尊重,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实是求是的正视孩子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真正的尊重,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愿意成长、发展自己,也会变得尊重自己,当自尊建立,自信也随之形成。
如果能看到自己以前有采取的类似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家长,也无需自责,现在我们看到还来得及,我们可以摆脱放下以往固有的思维行为模式,调整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先成长自己、再为孩子的成长助力一把。
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
这个时候,很适合用心理学家诺尔蒂在《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一书中总结到父母的行为模式以及孩子所置身的环境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结尾: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将学会指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们将学会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将学会担忧;
如果孩子生会在遗憾中,他们将学会自怜;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中,他们将学会畏缩;
如果孩子生活在猜忌中,他们将学会忌妒;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中,他们将学会自责;
如果孩子生活的鼓励中,他们将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中宽容中,他们将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们将学会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同中,他们将学会去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们将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们将拥有目标;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真;
如果孩子生活中公平中,他们将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和体贴中,他们将学会尊重;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们将学会信赖自己和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善中,他们将知道世界是居住的乐土。
天真 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