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我说要写一写《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感触比较深的地方。我决定对每章做一些摘抄和分享。
1.作者写作本书的动机和初衷(前言)
书的前言讲了一个女人明明是在暗处丢的钥匙却在亮处寻找却感叹自己找不到车钥匙的故事,作者借由这个故事来类比我们的在寻找想要的人生和快乐时找错了方向,结果却埋怨自己徒劳无功。书中写到
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缺是徒劳无功。原因是:我们找错的地方!
这也是作者写作本书的初衷,希望我们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作者希望阅读本书的人能够获得一些实用、灵性的生活指南。也建议我们不要一口气读完,最好能读完几章好好咀嚼反思一下。作者也不建议我们把它只是纯粹当作一个故事来读,希望我们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悟和实践。写下这段话,也是在提醒我自己,有时候每当我读类似这种类似探讨心理内心的书的时候,我有时候很想快速读完,仿佛自己在着急寻找一个答案,甚至看完之后,也很着急,怕自己忘记,甚或把它当作一片止痛贴,对于这类书籍的“依赖”,急切地寻找答案,让我也不得不提醒自己,需要慢慢来,停下来去感受去思考和实践。
2.为什么是女性?为什么女性更适合阅读?(前言)
推荐序讲了一滴眼泪的旅程,最后序的作者写了一段关于女性的话
女性,基于在心性上更加相对纤细,使得女性自觉地轨迹似乎更较为浑然天成。但纤细敏感的心,往往招致更多“苦的觉受”。如何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找出一条自我觉悟的路径?觉“悟”,需要先觉“苦”,才能开始“离苦得乐”。
看到这段话,我看到写序者对于女性的理解,大部分女性都是比较感性,会比男性感受到更多的情绪,可能也让我对自己也多了一份理解。这颗敏感的心,既是会带来更多痛苦也会带来更多快乐。
3.我是谁?你怎么确认自己是谁,你如何描述自己是谁?你到底是谁?
我是谁,我们是在用言语来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所以“以上皆非”(我们非我们的思想情绪身份等等)
如果月亮是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个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我告诉你这些是要帮助你认清一些事实,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自己的东西。
4.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快乐和喜悦有什么区别?
健康、权力、财富,往下追究下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追求“爱、喜悦 和平”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
问题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和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5.爱、喜悦、和平,关于爱?
这里的爱并非一般的男欢女爱,而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就像父母对小孩的爱?
孩子,每个父母也是人,她们由他们自己的限制。
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们所得到的已经是尽力之后的结果了,你了解吗?
6.如何才能找到,爱、喜悦、和平?为什么人人落空?为什么
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7.为什么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我们的真我。还有,我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连结,但是人类还是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于是产生,积极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拿好我们的剧本,演好我们的角色。如果真的要演,就好好演一场。当我们被赋予某个身份岗位等等,我们感到满足,这就类似我们向外发展出的自我。
九月的第二周是异常动荡的一周,情绪异常低落的一周。我想我得坚持写写情绪日记记录自己所思所感所想还有我的情绪等等,不着急慢慢来。加油。
以上,目前就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