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理论
天平是一种等臂杠杆,它是一种衡器,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一边放上物体,一边放上砝码,指针指向正中刻度就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
很明显,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要注意,仅仅是质量。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比的并不是质量,或者说不仅仅是质量。天平只是我们进行比较的一个工具而已。
不要小看这个工具,天平的衡量作用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打上了深深地烙印。我们暂且称之为“天平理论”。
当我们比较同质的事物时,往天平两边一放,就可以知道哪边重哪边轻了。其实如果是同质事物,不用天平也能一眼看出大小,而大小就意味着轻重。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比较异质的事物,比如一块铁和一块金、一个馒头和一块蛋糕,放到天平上就能看出其轻重。只不过,运用天平比较轻重只是我们判断事物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其他标准,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或者说更复杂的价值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这块铁和这块金一样沉,这时候更复杂的价值评价体系就开始运作了。这样一块金的价值抵得上100块这样的铁,这样一块蛋糕的能换10个这样的馒头……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比较,都可以放在天平的两端比较。只不过有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可以放在我们看得见的天平上,而更多的事物,不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对象,都需要放在每个人内心的心理天平上,运用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评价体系去比较。
你去商店买衣服,标价是100元,你认为贵了。你为什么认为贵了呢?是因为你把衣服和100元放在内心的天平上,感觉偏沉了,放衣服的那边翘起来了。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独有的价值评价体系,你认为这衣服不值100元的原因可能是品牌、颜色、款式、做工等因素。
接下来你可能会不买。因为你把讲价这种行为和购买衣服可能节省的钱放在内心天平上一比较,发现不平衡,你讲价付出的劳动价值比可能节省的那点钱要多。你绝对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所以你不讲价直接掉头就走。
你也可能会讲价,将100元降到在你内心天平上大致平衡的一个数字。因为你感觉闲着也是闲着,磨磨嘴皮子就能省下若干人民币,值。也就是说在你内心的天平上,省下的若干人民币和你的讲价行为基本是平衡的。
人和人不一样,每个人内心天平的价值评价体系也不一样,自然的,对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比如过母亲节,偏重浪漫、注重仪式感的人可能会购买几朵价格不菲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他(她)认为用那些钱买花、送花获得的满足感、幸福感,其价值要比那些钱来的多,他也不做亏本的买卖。他只用那点钱就收获了如此多的满足感、幸福感,值了。
而实用主义者就是另外的情况。做长辈的可能穷日子过惯了,看到你送的花,可能来一句;花这冤枉钱干什么,还不如称二斤肉来的实在,胡花花,有钱不知道怎么花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如果让你评论孩子和母亲的行为,你又会做怎样的评价呢?估计你肯定也会用自己的天平衡量一下吧。
其实上面这个例子已经涉及到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了。孩子送花,重视的是过节的形式,注重的是仪式感,花是物质的,要花钱,但收获的幸福却是精神上的。母亲认为买花是花冤枉钱,重视的是过节的物质性,注重的是吃穿用度,花是需要花钱的,省下来的钱是实实在在的,不送花,买些吃的,收获的幸福是肉体上的。这其实说到底就是肉体上的幸福和精神上的幸福的不同。虽然同为幸福,但获取的途径、体验的方式不同。到底哪一种更幸福呢?子非鱼,安子鱼之幸福。由于两人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同,所以我们没法说那种方式更幸福,也没有权利这样说。因为幸福是很个人化的体验,你认为不幸福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最幸福的。
那么,是不是这种天平就没有高下之别、优劣之分了呢?肯定也不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照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不就有高低之别了吗。
流离失所的人们渴望吃饱穿暖,生理需求是第一位的。如果得不到满足,他就活不下去,哪还有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在他们看来,鲜花狗屁不是,还不如面包来的实惠。
处于战乱纷争的人们渴望有安全感,安全需求是第一位的。如果能住上躲避炮火袭击的坚固的堡垒,哪怕是家徒四壁,也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至于装修精美的豪华别墅,肯定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别墅再豪华有什么用,一枚炮弹就灰飞烟灭了。
俗话说“饥寒起盗心,温饱思淫欲”,其蕴含的道理就暗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符合天平理论。
为什么会起“盗心”?他们不知道偷盗是耻辱的吗?肯定知道,只不过将耻辱和活下去放在天平上,就发现活下去更重要,于是乎耻辱就是可以忍受的了。
为什么会起“淫欲”?因为人的需求是不断产生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会产生高一等级的需求。能活下来,并且还能活的好好的,自然就会产生更高级的需求。只不过“淫欲”还是属于物质层面的需求罢了。假如一直沿着物欲这个方向发展,人终将会役于物,终将被异化。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更主要是人有思想,能思考。所以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人就应该转向精神需求。这才是人之为人的正确途径。否则,人子物质追求的道路上不拐歪,不转向,不停止,人就终究无法脱离动物性,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精神的自由,也就无法成为自己的精神领域的国王。
还是让我们看看天平理论在人的需求上的体现吧。
比如你是体制内人员。假如你的职位的升迁更多的是由领导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你与领导走的近,能讨领导欢心,你可能升迁就快。这就是俗话说的“做的人下人,方为人上人”“”先低头,再抬头”。可是,你想要讨领导欢心,怎么“讨”?要知道,你努力的方向这时候已经从具体的工作变成了具体的人了。你要仔细观察这个人的言行,了解他的一举一动,配合他的点点滴滴的想法。你不是在做工作,你是在做一个另外的人。你的人格、你的自尊心、你的事业心,可能都要暂时放在领导的脚底下,其实也放在了自己的脚底下。因为你的价值评价体系已经变了。你认为升迁重于人格、重于自尊心,重于事业心。升迁的背后是什么?是高工资、高待遇,说到底还是物质利益,说到底,你还没有脱离物欲,你还是物质的奴隶。
但是,反过来呢?假如你就认准目标,锚定方向,努力做好一件事。把你的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完美,即便是没有升迁,你难道就没有满足感吗?你难道就没有被需要的荣誉感吗?因为这项工作只有你做的最好,这样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你呀。
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感动中国人物、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人们,他们的行为,我们有些人可能感到不理解。为什么一辈子兢兢业业工作?为什么一辈子隐姓埋名工作?为什么捐出全部积蓄而自己却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为什么一辈子辛辛苦苦却甘愿生活清贫?
河南农业大学王泽霖教授退休之后,得知单位没有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导致很多科研项目无法正常开展的时候,他直接将毕生科研转化所得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但他对自己却特别的抠门,他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块布,早年出差坐火车,他还会自带小马扎!
王教授内心也有一架天平,一端是金钱,一端是精神。他的价值评价体系中,金钱远远轻于精神。他认为捐出钱款,看着科研项目正常开展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远远大于自己消费那些金钱。他认为用这些钱换取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值得。所以他捐款,毫不犹豫的捐款。
我们普通人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其实是价值评价体系和他不一样。说到底,是我们普通人还没有脱离物质的控制,还停留在人类需求层次的低级阶段。
所以,当我们把那些不爱占公家便宜,做好事不声张,捐款不留名,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人当做憨人的时候,要注意了,他们才是真正的精明人,他们的需求层次比我们普通人高了许多。本来我们是看笑话的,结果我们自己活成了笑话,活成了任物欲蹂躏、却不自知的可怜可悲的奴隶。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需求层次呢?如何才能让自己摆脱物质的控制,由奴隶变身为主人呢?
学习,不断的学习,只有学习,你才能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有更高等级的需求。
等到有一天,你内心的天平变得锃亮,变得纯度更高,变得闪闪发光,你就会获得更充足的幸福、更持久的快乐,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2024-10-25 天平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中知道了北大高材生的创业故事,内心深处佩服他的勇气,于是受到内心深处的驱使,我下载了他们的产品,...
- 梅特勒电子天平的型号很多,在量程和精度上也有多种选择,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电子天平购买时首先都会考虑购买梅特勒电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