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多数家长,太想给孩子好的东西了,什么都要好的,好吃好喝的、好的教育、好的玩具,到最后孩子也没怎么样,家长到把自己给整疯整焦虑了!
今年三月我们家娃上幼儿园了,短短四个月里换了三个主讲老师,我开始焦虑,觉得幼儿园太不靠谱,并说服老公转园。可老公却说,这也挺好,接触不同的老师,甚至不同国家的外教老师,没什么不好,反而锻炼了孩子的适应能力。想想也是,我们的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他们长大后要走向社会,有很多事物需要自己适应和面对,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适应和重视他们,一旦客观环境不如意,甚至让他们被动,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调整和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换幼儿园的事我没有说服孩儿他爸,反而我被他说服了。娃没我想象得那么脆弱,反而是我们这些家长太脆弱了。老师,环境肯定不完美,我们在努力给孩子换,同样我做妈妈的也是不完美的,孩子能换我吗?往往问题也许没那么严重,娃可能仍很快乐,反而是我这做家长的把主观情绪放在了孩子身上,不是孩子输在了起跑线,而是我这个做娘得怕输,输不起,其实这一可笑的思想就已经很low了。
我家娃是个男孩子,我希望他以后是个有责任、有担当、健康快乐、幽默的人,甚至希望有些贵族气质,但贵族气质不能太矫情,男人的气度不是在温室里呵护出来的,而是在风雨里摔打出来的。从小就要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如果想完美,想要得到美好的事物,必须靠自己的能力争取,这是事实,也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课!
这个世界不会以谁为中心,给娃的关注太多了,一旦以后不被人关注了,他是否能接受那种失落感?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走向社会反而成绩平平,到时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不被老师看好的孩子,到成了气候的原因。因为后者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和适应力强,不受关注,没那么多的骄傲,反而没了压力,他们会更投入地去做事(他们接受了不好是常态,好了会更知足)。
换园风波基本在我们家算是到尾声了,在这“风波”里孩子没任何波动,但是让我有了很大的成长。幼儿园也好,学校也罢,这都是外因,表面上的东西,而好的教育真正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些做爸妈的陪伴、见识、胸襟、格局对孩子的影响!我曾经见过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15、老二13、老三9岁,三个孩子没上过一天学,都是夫妻俩自己在家教,他们是音乐世家,今年在北京海淀教堂开了家庭音乐会,三个孩子个个有修养,并且健谈幽默,他们的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课外课就是世界!作为中国的家长,我很惭愧,我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我自己有那能耐吗(这和钱无关)?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