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我的进步阶梯
最近,常常反思自己的“修身”日课。
日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9月,当时的“日课”是每天下班回来学习一个小时。
下午6点钟下班,到家6:30,收拾整理简单洗漱,7点开始,学习1到2个小时,看书,看讲座,听音频培训课程等等。
这样的日课,我一直坚持到现在,诚实的说,基本上没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很少断过,包括逢年过节。
日课的缘起,是因为一个人。
这个人,是我当时的领导。(张健)
他很有个很好的习惯,他每天都会看一个小时书,每个月基本上都是七八本书。
受他的影响,我从开始工作,做实习生开始向他学习,保持了这个“日课”习惯。
每天学习一个小时,每天进步一点点。
靠着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习,积累着自己的能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日课的不断精进,严格要求自己。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深以为然。
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我们大多数人,除了吃饭、睡觉,刷牙洗脸之外,很少会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一直坚持做。
正在看文章的您,也可以尝试留心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事情,是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断的做。
言归正传,我自己的日课精进得益于两个人,他们分别是余世维博士和曾国藩。
一个,我见过他本人,在郑州;
一个,我只能从他留下传世的文章中,字里行间中,找寻他本人。
余世维博士,台湾人,留美博士。
他的讲座我基本上全部都看过听过,很专业很敬佩的前辈。他的专业精神和经营管理思维,让我应用在我的日课上面,比如“毕业”他的介绍是,英文的原意是开始。而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结束学习。
曾国藩,湖南人,字伯涵,号涤生,原名曾子城,谥号“文正”即曾文正。
他的十二条日课,对我日课,影响至深。
如:读书不二;静坐;习字;早起;读史;
养气;保身等等。受他的影响,向他学习。
我在我的日课里面,加了练字和读史两项内容。
现在我临摹的楷书字帖,一直是田英章老师的作品。光习作字帖,前前后后用了有60多本,一直使用到现在。另外临摹的楷书字帖是司马彦先生的作品,也有20多本。总之是田老师的多于司马老师的。我本人生性愚钝,写字精进的不多,但是与五六年前相比,已经好了许多。
日课的发展,规矩自己。
有段时间,我感觉电脑打字慢,打字比较吃力。我就每天强制自己打字一千字,连续打字一个月。从打了几本书稿,打的书籍《一百个基本》、《第五项修炼》等。
经过练习打字速度和水平,明显精进不少。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应用到目前的工作中,写报告的速度和质量效率明显提高。
日课的力量,惠及家人。
长年累月地坚持修炼自己,我自知自己资质平平,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有所成绩。同时,也看到了“日课”对于人磨砺带来的好处。于是,就让我身边的人,我的爱人尝试“日课”,女儿每天习作一幅简笔画,她已经坚持了两年了,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她的进步。今年我的要求是每天画两张简笔画。她也听话的练习,我很欣慰她能如此坚持,能一如既往地提高自己的技艺。
最近看到辉哥的文章,
关于“日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辉哥的建议:那天写一篇“日记”
- [ ] 自己每天听到了或看到了什么消息?
- [ ] 自己有什么思考?
- [ ] 自己采取了哪些行动?
所以,我现在也吸纳了他的建议。
每天,也动笔写写画画。
如2021-4-6
1、听到了《阿努纳奇的礼物——肥皂的由来》;
2、思考:看似简单的东西背后的故事不简单。看似身边习以为常生活习惯,是经历了太多次磨难和挫折后流传后世的。
3、行动:好的习惯,应当坚持执行。
最后:
拥有能量、动力和热情那是唯一的生活之道。——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坚持拥有能量、动力和热情,哪会如何呢?
欢迎说说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