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都好多年没摸过语文了,只是喜欢看书,一马平川的看过去,然后喜欢那种时间飞逝的感觉,这是叫做一种“心流”的状态(最近刚看完网飞的《high score》才了解的),但要说写,恐惹人笑话。
此刻我坐在电脑桌前,仔细的回想,我是怎么一步步就想到要转行的:
不想毕业即失业
学校是个三流本科,大学秋招的时候,来学校的公司都会发招聘简章,就是那种介绍企业文化的小册子,慌兮兮的从宿舍床上爬起来去就去阶梯教室看了,害怕找不到工作,自己的专业又偏,就签了“卖身协议”。毕业了去台州一个靠海的小镇玩了一个月,当时朋友也在那边,我告诉他们我很开心我大学毕业没有失业,就算学校不行不代表我找不到工作,依旧可以自力更生。18年7月13,进入公司,这是一家台资大企业,厂子全球都有好多个,如果你想去国外,未来可以申请,前提是你的职业能力得够,但不晓得多少年后去了...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实家里知道我在厂子里上班,不要求我一定要赚多少钱,在外边一个人身体健康就好。住公司80块/月的集体宿舍,中午吃食堂,晚上加班1.5h后,给6块餐补,正好面条6块,如果晚上加班吃碗面,等于不花钱。这份工作很稳定——只要你想在这里待,可以干到他倒闭。在工厂里做TE,test engineer,就是测试机器能不能摔烂的那种,官方点叫可靠度、耐久度测试,三个月转正,工资3600涨了四百。每天下班可以目送着产线的工人从宿舍区提着行李一波一波的来,又一波一波的走...
有次我在公司的招聘网站上看到招聘信息,产线工人的薪资才2000多,可他们就能每个月硬生生加班加到拿六七千,黑白班还得倒着来,好的时候每周可以休一天,赶产量的时候,没得休,产线上没东西就趴在那里,像喝酒短片的那种。
我比他们好一点,开着轰隆隆的机器做测试,做完得写报告,案子多的时候需要一直加班。我们那个组的人时常都在走,你说累,它真比不了产线的那种累,但是心累也可以把你逼走——一个人看四五个案子,各种碎事杂事。听老人说人多的时候一个人都才看一两个案子,也觉得还行,但工资低,人们都在走,跳去上海和苏州的多,你刚来,人本来就少,案子才看的多,以后也差不多,该走就得走。累就累点,周末昏昏沉沉的睡上一天,周一照样干。我们组有个“赵老板”,他学校和这个公司有合作,大学那会儿来实习,然后觉得也还舒适,实习一年留下来了,家也离这里不远,家里有钱,不担心生计,自己案子随便做,反正没人细看,只要不出大问题,没做说做了,做了也忘了,从不迟到早退,每个月加班单大部分都忘记填,所以我们都觉得他很有钱,都叫他赵老板,按他的意思说就是那点加班费都不够买一张1080显卡,自己配了个台式机丢宿舍,晚上下班了看看直播,玩玩游戏。进公司的两年时间里,“赵老板”几乎固定睡半天,下午忙活一会儿,晚上接着睡,你只要和他谈起游戏的时候,他两个眼睛都能放光,建议他去当游戏策划,便笑了笑,换个地接着玩手机了。
上了第一年班,是真的身心俱疲,找过老板谈过心,老板确认为这对于年轻人已经很不错了,动不动把他当年的事情搬出来驾驭我,疯狂给我画饼。聚餐的时候,大家觥筹交错,我却一点胃口都无,一直都觉得真的好累,哪里都累,这根本就TM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求也不过分,工作强度低一点,工作环境好一点,你该干的活,我保证给你干好。
我也想曲线救国,所以也给过别人建议,自己也尝试去做,如果你进入一家公司之后发现,企业把你的职级定的太低,思考以下几种做法:
- 工作上优雅的降级,但这方法不好,对自己伤害太大。
- 骑驴找马,找新工作。
- 调去做自己感兴趣但相对陌生的领域,在职场内转型。
但很明显曲线救国Failed。“赵老板”告诉我,其实之前他也是十分勤奋的,刚来的时候,带他的人就跑了,自己学,自己做测试,没人教不要紧,看别人做,自己也会了。他奋斗的时候也是很拼的,奈何老板压根不搭理他,没办法,久而久之,也就无所谓了,时常也在抱怨累,说不想干了,但他也并没有去找工作。有的人也找到了新的工作,跳去苏州和上海的外包公司,都是些Intel,Lenovo,NVIDIA的外包,上海那边差不多13-15K吧,工作性质没啥变化,钱多了,他们心里舒坦。咱也不是那种骑驴找马的人,自己多少货,还是清楚的,实诚惯了,家里人教的。
上帝为我关了两扇门,至少还有个窗可以跳——我向老板提出申请,换部门。老板同意了,因为我们组人少,不能立马换,忙忙碌碌的又过了半年时间,我都成了Team的Leader了。老板之前就告诉我任务分配给其他人做就好了,说这是“老板思维”,不能啥事都扛着,关键是就这几个人啊,他们累着,我玩着,像话吗?
春节忙完攒了一堆假,回家刚陪朋友去拿完车牌,后来又去另外一个朋友家吃了烧烤,再然后就村子都不让出了,新冠来了。在家哪里都去不了的过了这两年里最长的假期,那种感觉其实觉得很幸福的,大家都在家,天天都像在团年一样。家里也说既然回不去就多玩几天吧,难得回家一趟,从上海坐高铁回宜宾12个小时,来回就得一两天。春节在家乡投过简历,基本都石沉大海了,大概大家都在家,公司好多都无法上班。二月份回来,隔离了7天,开始上班,受疫情影响,很多公司受到影响,对面纬创资通还裁了一批人,有次还有一批人在其公司门口闹事,钱没到位。案子进展缓慢,都要到今年端午了,老板找了个7年的老油条来替换我,并告诉我端午之后就可以去新部门报道(距离我提出换部门快1年了)。端午去深圳看了异地的女友,她收入远比我高,有人或许会问那她看上我啥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学生活我只是爱看书罢了,和她交往了三年,她也说就不知道怎么就选了我,我对爱情的理解大概就是,没有她,内心就可以兵荒马乱,说是习惯了她在我人生中的陪伴也好,还是我抛弃了孤独也罢。女友也说过在工厂是肯定不行的,对人的身心都有影响,正好她公司有新媒体运营招聘,厚着脸皮的把我的简历给了经理,其实我觉得一直挺对不住她的,真是给她丢人丢大了。
何不提早行使我的自由
端午回来,去了新的部门报道,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也有兴趣,但是它是工厂的性质依旧不变,周围的环境还是没有变化,我每天都被环境压的疲倦,我知道我迟早都会离开工厂,我何不提早行使我的自由——我提离职了。
并不是我对工厂存在偏见,而是每个人的选择和欲望都不一样,我在这里也认识了在这里工作了20年的大陆唯一资深女经理,做PE已经12年的老大哥(刚来这里的时候月工资才500),也认识了刚进两个月就提桶跑路的小哥,也看着下班路上产线工人因为劳累边走边抽烟而被丢弃的满地烟头,也吃过好多人的喜糖...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聊了1000位互联网业务负责人,我总结了未来10年的7大核心能力》,我现在都还保存在我微信的收藏夹里,我就想换个活法,选择了转行新媒体运营的学习之路。现在我写的叫做故事文吗?其实我觉得对应老师的说法来说我只是做了过去发生事件重修讲述,暂且当初稿看待。在工厂的这两年里,我丧失了对外界喜欢的判断,丧失了语言交际的能力,丧失了对自己的判断,我回顾我这两年的浑浑噩噩、忙忙碌碌我都不知道带给了自己什么,我单纯觉得好累。学习了大概一个月,其实我对于未知事物存在着一种恐惧和焦虑,我知道我欠缺很多东西,所以开始在慢慢的填补,由0到1,由1到10。我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写东西,不过自信驱使我一点点的去写,我知道路很难,但不代表不存在。我每天都在学习这些框架系统的东西,在慢慢的去由理论到实践。有时候我刚学了几天,我开始复盘就会发现,中间的东西我又遗忘了,大概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行吧,学习确实使我渐渐回复自信,我回头看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感觉心里很舒压。我还在想我的hurdles该怎么去写他才能更好,我的conflict是不是不行...
但是我依旧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让我想起了那句Nike的广告:Just do it!
我很想去陪一陪女友,25号去深圳。
25岁我辞职了,选择了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