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筑巢记》是很偶然的事:一日,和人提到柴米油盐与“诗和远方”,脑袋里突然浮现“柴米油盐也是诗”这句话,便以此为主题收集材料,百度时在一篇文章中,偶遇《筑巢记》,里面提到作者对42年的老公寓进行修缮一事,遂生出好奇,购入这本书。
作者岩崎朋子在毕业朝九晚五地工作两年后,渐渐意识到对原木家具制作的兴趣,辞职学习家具设计,做木工,后到家具店工作,学习家居行业的工作流程。在这个行业学习8年后,自己开了一家叫“巢巢”的杂货店,致力于制作原创实木家居和销售纯手工的高品质生活用品。因渴望在家中自由使用实木家具,财务自由后买下了一所42年房龄的老公寓重新改装,拿她自己的话说“每一天,我们都在装点着生活,慢慢把生活修正成喜欢的样子”。书中有旧物改造、有家居收纳、有职业选择、有个人成长。文字清淡素雅,通过简单的描述,仿佛可以享受那种闭着眼睛沐浴阳光的美好。
如她写到自己小店落地窗的污点……“所以辛勤地擦窗是不可缺少的。毕竟,仿佛与外面连为一天的开放感与清晨阳光破窗而入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她书中的生活充满偶遇:
她第一次对实木家具的认识,源于上学时候父母偶然买回家的实木餐桌,“结实的做工,使它即使带了些磨损擦伤也无关紧要,反而能渐渐变成一种韵味……从而让人感觉自己的家族和历史都被镌刻在其上。”
她与拉脱维亚结缘,源于在英国读书寄宿的家庭。家中父亲是从拉脱维亚移民过来的。她有机会一睹当地的风土照片,浏览各种民俗物品,逐渐对拉脱维亚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她店中优质的家居用品中,很多出于她每年在拉脱维亚的采购。
店里每月一次的钢琴培训,源于她偶然间从顾客处购来的钢琴,后来很多人也想学,店里就定期举办钢琴培训,然后结识更多独具个性的人,开设各种学习班。因为真心称赞顾客的书包,才知道顾客就是书包设计师,因此有机会做书包展览。
……
诸如此类由于真心感受而发生的无心邂逅,贯穿在书中,她形容“邂逅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啊”
岩崎朋子本身并不是热络活泼的人,但生活中的偶遇,让她有机会与各种有趣的人相交,促成她的积极上升状态。
她的生活也充满着各种耐心:
自己做的旧物改造计划、自制的洗脸台、用心的收纳、自制的梅干和味增、常态化的打扫,一点点走进一个这个叫岩崎朋子女子的生活,不由得期待打磨自己的生活。
一直以来,做家务琐事的时候都有一种“时间很宝贵,真不想耗费在这种琐事上面”的感觉。读书时计算着还有多久可以读完,做家务时想着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上面多好,装修时辛苦也诸多抱怨,买房都成为劳累的借口。不经意中,在“给正经事节约时间”的理念下,匆忙生活。
本计划读完这本书,收集一篇人物写作的素材。可放下书后,不能自已地想整理那些堆在一起的票据,把它们或分门别类,或做成纪念册。这是搬家3年来早该做的事,想到那么大的任务量总以各种借口延后。我用半天的时间一张张地整理归纳,每张纸都会勾起之前某个时刻的回忆。心里想的不再是“什么时候可以做完”,而是想象收纳后的整洁,不必再为找东西头疼。半天劳动后,伸伸老腰,虽有点酸,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是心安满足。
这种充实的快乐,似乎比从工作和学习中感知到的还要多。我笑自己被工作与学习牵着走,而生活与学习本就为更好的生活。
有人说,生活所迫,不得不匆忙。不过,一件事情如果一定要做,同样多的时间花费,“不匆忙”的心态比紧张抱怨的心态更节约体力,收获的满足也更多。
好像正如书中岩崎朋子所言“其实,生活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一些碎片的消耗里,慢慢丰富,慢慢变成自己喜爱的样子。”
是的,那么多无奈的事情,仿佛离幸福好远好远,看似争取更多的时间前进才是最聪明的选择。可那些不经意的邂逅,都随时给我们打开美好未来的大门;那些反复的琐事,在专注中,同样带来安心清爽的幸福。从这个角度看,过程慢,幸福的总和并不会变少,反而更加踏实稳妥。
如书中岩崎朋子的父亲对她的告诫“人生中没有徒劳的事。”
(林双:喜欢读书、晒太阳和骑车,好奇心重的现实主义者。除了爱家人还希望世界更美好。)